楊殷
【摘 ? ?要】在當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形式下,數學教師應當順應時代的變化,摒棄掉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改變小學生陳舊的認識觀念,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使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索進而培養其創新創造能力,本文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方法與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 ?獨立思考能力 ?方法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7.186
創新創造的能力是當下社會中最重視、社會需求最大的一種能力,要想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創造力,就需要讓學生從小培養其鉆研精神并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而這種鉆研的精神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便可以得到較好的體現,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有意識地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促使其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那么就需要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將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革新,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通過多種教學形式來引導、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并對其思考所得予以鼓勵,進而再提高學生自主思考的興趣,形成良性循環,以下是達成這一目標的具體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
一、以興趣為導向,讓學生主動思考
獨立思考是思維能力與學習欲望的綜合產物,空有思考熱情但卻不用腦子所進行的思考是沒有價值的,而沒有思考熱情而進行的腦力勞動又是沉悶乏味的,這兩種思考方式都是極端錯誤,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以及鉆研精神的養成。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著重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時,第一步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思考熱情,即注重培養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知識的探究興趣。只有在學生對學科知識充滿興趣的時候,才能積極主動地思考,通過反復的思考才能有效地提高思維能力,最終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宜過于嚴肅,而是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而愉悅的教學課堂氛圍,通過靈活的形式來幫助學生愛上數學學習,例如將生活中的數學情景引入課堂,將數學用多媒體的形式呈現等,讓學生通過熟悉的生活場景來建立起對于數學知識的初步認識,讓學生能夠真切地體會到學習數學的作用與樂趣,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課堂參與度。
二、以問題為線索,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學習起源于思考,而思考又起源于疑問,對事物的疑問是人思考的由來,因此疑問可以激活學生思考的欲望,可以調動學生的大腦思維。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小學數學教師常常以講解闡述知識點的方式來展開教學工作,通過將各個知識點細化,一點一點地講給學生聽。在這種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對數學教師的講解依賴性極強,最后的結果是不知道怎么思考,不知道為什么思考。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適時提問,學生解決問題所獲得的知識往往更能夠讓學生接受與吸收,一次次通過問題引導產生的思考過程會不斷地完善,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小學生在學習“直線、曲線的認識”時,如果教師直接告訴學生直線與曲線的特點與區別,學生就只能從教師的講解中被動地接受知識,而不能真正地建立起對于這兩者的認識和理解,久而久之便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然而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水平來設計相關的問題來促使學生獨立思考。1.直線和曲線在外觀上有什么不同?2.你可以通過什么方法分別來作出一條直線和曲線?3.用最短的時間從一個點到達另一個點你會怎么走過去?小學生在依次思考三個問題時便可以由淺入深地建立起對于直線和曲線的認識,在完成一個問題時產生的喜悅又能夠進一步推進學生思考的步伐,促使其始終保持高漲的思考熱情。在這一類的教學活動中,小學生不再是通過聽取教師的講授來學習知識,而是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和已知知識來解決問題,進而獲取問題背后的知識點。
三、以疑問為途徑,教會學生獨立思考
以興趣為導向可以讓學生愿意思考,以思為樂,以問題為線索可以讓學生有思考的時間與空間,有力可思,但僅僅以這兩種方式要想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遠遠不夠的。與其讓學生盲目地思考,沒有深度地思考,不如讓小學數學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來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在這一過程中,數學教師應該保持提問的教學方法,同時改變自己的教學態度,摒棄一板一眼、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在教學課堂中踴躍提出問題,提問的過程既是思考的過程,又是知識升華的過程。無論是針對知識點的問題還是針對教師當下所講內容的疑惑,當學生提出了問題,數學教師要予以鼓勵并耐心解答。當然要實現這樣的教學設想先就需要小學教師做出思想上的轉變,將自己與學生視為平等的關系,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與性格特點,讓學生不畏懼課堂提問,接受課堂提問,喜歡上課堂提問。就好比數學教學課堂是一個大舞臺,傳統教學模式中舞臺上只有數學教師一個演員,而在這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上,全班學生都是演員,人人都有表演、展現自己的機會,這樣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才能夠真正地讓學生深入地思考。
四、以鼓勵為手段,讓學生愛上思考
對于小學生來說,表揚可以讓他們感到喜悅,有成就感,反而懲戒會讓他們對教師,甚至對學習產生反感。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注意把握評價方式,在針對表現好、積極提問的學生時要及時鼓勵,這樣有助于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自信,體會到數學思考的樂趣。但是在對一些表現不好、甚至對課堂沒有興趣的學生時,不能一味地責罰,對于這一類的學生,教師最好的做法是私下交流,在交流中表現出自己對于該學生已有成就的肯定,比如說他某一次考試成績還不錯,他在解答某一道題目時方法很靈活等等,通過正確而耐心的引導和勸說來幫助學生重新建立起對于數學學習的自信和興趣。
五、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基礎上,還應當幫助學生有條理、系統地學習,從而建立獨立思考的思維能力,通過循循善誘的引導來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以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來促使學生主動提問,再由教師耐心地解答從而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升華。教師要做到這一步就需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做到以興趣為導向,讓學生主動思考,以問題為線索,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以疑問為途徑,教會學生獨立思考,以鼓勵為手段,讓學生愛上思考。
參考文獻
[1]李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淺談[J].中華少年,2017(19).
[2]唐志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J].學周刊,2013(17):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