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芬
【關鍵詞】 語文教學;教學方法;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 G633.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075—01
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化與改革,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如何才能讓學生在每一節課上有效學習,如何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情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該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與研究,積極轉變思想,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及幫助學生改變學習方法,從根本上推動語文學科的改革,進而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效率,為國家、社會培養更多綜合能力較強的人才。
一、初中語文教學多元化的特點
多元化教學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教學性質以及教學思維的多元化。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很強的優勢,其內容豐富有內涵,并且是讀與寫的結合。將多元化教學法融入語文教學中,有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能力,一定程度上還起到開拓學生思維的作用,對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與判斷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換句話來說,語文教學的多元化還可以理解為教師思維教學的多樣性。相關的教學實踐已經表明,語文教師教學思維方式越豐富,思維深度也逐步得到提升,無論是從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是教師的教學質量來說,均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多元化教學方法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的策略
1. 加強多媒體應用,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理解語文知識,提高整體學習效率。初中生處于花一般的年齡,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單純地給學生講解語文學科的知識,必然會引起學生的厭煩。相反,若教師能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輔助作用,結合視頻、圖片、動畫、音樂等進行教學,豐富語文教學內容,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能夠明顯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教學魯迅的《雪》這篇文章時,教師為了讓學生能走進課堂,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冬天雪的圖片以及視頻,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將學生帶入課堂的氣氛中。如此一來,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也就越來越高。
2. 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方式多元化。
(1)重視小組合作能力。合作是一種本領,也是一種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內在潛能,促進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使整個語文課堂更加成功。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說表現活躍的、組織能力強的學生可以作為小組長,調控任務的完成進度,幫助小組中發言少、能力弱的成員,使整個小組的探究內容整合到一起。對于說話比較少或提出的問題易被忽視的學生,教師可以專門為他們創設情景,讓他們有機會發言。只有各個小組成員為小組探究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
(2)建立健全評價機制。科學的評價機制是課堂成功的關鍵。因此,教師應該建立健全評價機制。一方面,教師可以口頭獎勵小組合作過程中表現優異的學生;另一方面,教師合理地評價某個表現突出的小組。教師可以以每次的小測試,或者以每周、每學期為單位,客觀地評價學生在小組學習的行為,促進學生不斷成長。在評價的過程中應以激勵性的評價為主,保護學生的合作積極性,并注意評價主體多元化,比如說可以采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讓學生發現自身的優點與不足,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行為,盡量提高學生的自我認同度,讓每個小組成員都能有所收獲。
(3)注重開展課外活動。通常情況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比較重視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好奇。課外活動可以說是多元化教學法中的一種,通過開展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達到放松、開拓思維的作用,有利于促進學生創新思維。比如,在寫作教學中,對于一些寫景或者是細節描寫的作文,教師可以利用課外時間將學生帶出課堂,讓學生親近大自然,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有效促進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開闊思路。在課外活動中,學生學習到的東西遠遠比課堂內學到的知識要多,并且有利于學生寫出創新文章。
總之,在當前多元化的發展下,我國教育不斷創新,改革也成為必然。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社會學科,有效地完善學生人格以及形成良好的言談習慣。可見,語文教師還應該積極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擴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