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明
【關鍵詞】 信息技術;教學;核心素養;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2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105—01
近年來,隨著生本教育理念的不斷滲透,高度尊重學生個性,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內在積極性的多元化有效對話課堂應運而生,這是綻放激情與活力的課堂,更是思維智慧碰撞的殿堂,構建多元有效的對話課堂,已成為現在語文課堂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它不僅僅是一種教育方式的轉變,更是教育理論界的一次深刻變革。那么,如何讓多元化有效對話激發起學生的熱情,呈現出別樣精彩的課堂呢?
一、師文對話,開啟對話之旅
備課是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參與者,教師應該把備課當成是一種充滿趣味性的創造性勞動,教師課前要和課文進行多次對話,課文中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磅礴大氣的布局構思,深沉厚重的藝術造詣都需要教師認真推敲、琢磨,選擇要科學,組合要巧妙,詳略要得當。在對話中,我們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和表達能力,設計出能夠發揮學生主動性、創造性和靈活性的教學方式,力求讓每一個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都能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提升。例如我在講解《黑孩子羅伯特》這篇課文時,課前反復查閱資料,認真研讀教材,了解編選意圖,通過課文中的細節描寫,探尋了羅伯特的人物形象,感受到了種族歧視帶給黑人的危害。通過反復的研讀,在學生之前和文本進行了一次親密的接觸,獲得了教學靈感。不僅對文本進行了一次深入解析,更是心靈的一次獨特情感體驗,為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對話開啟了可能性。
二、生文對話,點燃智慧火花
一些教育專家提出以學定教,這一教學理論將教學活動的主要對象定位于學生,學生的學先于教師的教,教師的教是基于學生學的基礎上。《中庸》有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所以,預習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前奏。只有課前充分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才能讓學生有備而來,上課時也能更容易地跟上老師的節奏。通過課前與文本的接觸,學生才會對上課有一種“期待”,自己獲得的情感體驗、精神追求是否與老師的不謀而合,帶著這種渴望,他們才能在課堂上更專注、更認真。可見,課前有效的生文對話,不僅可以讓學生走進富有生命的語言世界中去體會千姿百態的生活,品味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更能讓學生擁有自己獨立的理性思考,點燃孩子們智慧的火花。
三、師生對話,夯實情感體驗
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曾說:“教育的本質意義是交往與對話。”對話教學是基于平等的對話,師生之間亦師亦友。通過教師的精彩引領,學生們的思維可以在課堂的天地里自由地馳騁,一堂好課就如一出好戲,師生之間互相傾聽,互相接納,形成共鳴的關系,使學生在劇情謝幕時,依然覺得意猶未盡。在教學的每個環節,教師應巧妙地設置問題,引領學生在對話中展示精彩。《夜鶯之歌》篇幅長,情節曲折,是一篇故事較強的課文。在設計這篇課文時,我極力通過趣味性的提問,緊緊地抓住孩子們的思維。為了讓學生走進課文,我還運用了生生對話朗讀,師生配合朗讀等多種趣味方式,讓學生在靈魂深處引起了震蕩,達到了意猶未盡的效果。
四、生生交流,演繹精彩互動
生生交流是最常見的一種互助學習模式,它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語言表達的能力。真情的交融不僅僅表現在師生之間,更表現在生生之間,教材蘊含的情感需要老師去傳遞,但要真正打開孩子們智慧的大門,還需要孩子們之間進行思想的碰撞。每個學生對文本的解讀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首先就要給他們充分交流的自由,這樣才能激起火花的碰撞。在講解《詹天佑》一文時,為了讓孩子們了解八達嶺隧道和居庸關隧道的設計思路,我讓孩子們自己當設計師,小組內討論兩種隧道的設計方案,給學生搭建了這樣的交流平臺后,孩子們討論得熱火朝天,就連平時從不敢舉手的孩子們,都能積極投身到小組討論之中,我從他們的臉上看到了討論交流之后的愉悅和滿足,整個課堂氛圍其樂融融。生生交流的課堂不僅全面發展了學生的個性,更使他們享有一種多方面的完美的精神生活,使每個孩子都能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借助技術,綻放課堂活力
在信息化的現代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權威者、表演者,而是師生良好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流機會的提供者和學生發展的支持者。而信息技術的巧妙運用將為學生和老師有效對話架起一座橋梁,互動分類游戲、智能選詞填空等豐富的課堂游戲模板讓教師扮演了“助教”的角色,這些新穎獨特的技術,搭配了學科工具,幫助老師快速搭建專屬化的教學場景,將學生引入其中,為他們增添了一雙飛翔的翅膀。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對話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Z068)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