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珂
【關鍵詞】 美育;儀表;魅力課堂;書寫之美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135—01
記憶中,在我的學生時代,幾乎所有學校的校墻上都大大地書寫著“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這句話。然而,在這句話中,“美”這個字指什么?又有怎樣的豐富內涵?年少的我一直感到疑惑不解,甚至曾經一度誤認為指“美術”這門學科。隨著年齡地不斷增長,我漸漸對“美”有了自己的理解。直到今天,經歷二十多年教學生涯的我才比較深刻而具體地領悟到“美育”的內涵。其實,“美育”的本質就是情感教育,就是要運用一切美好的事物對人進行熏陶美化,使人擁有一顆豐富而充實的靈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認真落實新的課程標準,關注學生情感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學生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其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責無旁貸。那么,具體應該怎么做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去努力。
一、講究儀表,注重細節,不可忽視外表美
很多一線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學生喜歡漂亮帥氣的老師,喜歡自己的老師精致漂亮地站在課堂上。那么,如何打扮才算美呢?這正是對教師自身審美能力提出的一個疑問。我認為,“美”不是用名牌包裝,用奢華堆砌,而是簡潔大方,又不失活潑時尚,適合自己的才是“最美”。我時常發現,當我換上一身色彩明麗,活潑時尚的服裝走上講臺時,學生的注意力會明顯提升,情緒飽滿,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其次,我認為女教師應該化點淡妝,發型不可夸張,男教師應該勤于梳理頭發,刮凈胡須,不要帶著煙酒味進課堂。除此之外,讓笑容常常掛在自己臉上。課堂上,站姿注意挺拔,走動注意輕緩,肢體動作切切忌粗陋,不要用食指去請學生回答問題等,這些細節都應引起重視,努力打造自身良好的外部形象,點綴語文魅力課堂。
二、努力錘煉美的課堂用語
教師的課堂用語風格迥異,但總體概括起來,教師吐字清晰,語速適中,表達準確、簡明、規范、得體,這是對所有教師最基本的要求。然而,作為語文教師,如果課堂用語時而典雅艷麗,時而幽默風趣,在教學中,用自己的語言激起學生對美的向往,形成美的感受,讓學生徜徉在美的藝術中,那么,這樣的課堂往往能觸動學生的心弦,讓學生從喜歡老師走向喜歡語文課堂,喜歡語文這門學科。相反,如果教師課堂用語枯燥乏味,重復羅嗦,口頭禪不斷,學生也會對這門學科逐漸喪失學習的熱情。
教師想讓自己的課堂語言脫離瑣碎繁冗,避免枯燥乏味,就得在平日的工作生活中努力練就發現美的敏銳眼力。時時處處保持捕捉“美”的警覺,勤于讀書,重視積累,朝著“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方向不斷提升自己。讓精彩富有個性的課堂用語為語文課堂增添魅力。
三、精心展現漢字書寫之美
課業負擔過重,作業量大,是當代中小學生普遍面對的問題。加之,當今信息技術在工作生活中的普及與應用,規范書寫就變得極為艱難。翻開學生作業,尋找一篇書寫賞心悅目的作業,已不再是唾手可得。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在平日的教學工作中,首先要求自己,努力做到課堂教學板書規范;批閱作業書寫漂亮。其次,要求課代表在黑板上布置作業時,書寫力求認真、漂亮,標點準確,格式規范,努力為全體學生起到示范榜樣作用。第三,階段性搞一些作業展評、書法展評的班級活動,引導學生重視書寫。除此之外,我經常告訴學生“字如其人”的道理,讓學生觀察嘗試一字多寫(即對一個字的結構和筆畫運行作多種調整),從中辨析美是什么樣子,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漢字,重視書寫的熱情。
四、潛心鉆研,解讀文本,引領學生發現語言文字的光芒
教師僅僅憑借美的儀容儀表,美的課堂用語和漂亮的書寫,是很難維系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的。要想打造魅力語文課堂,最重要的,還是要在研讀文本和教學設計上下功夫。語文教材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審美功能,語文課本選取的范文涉及古今中外,體裁廣泛,小說、散文、詩歌、寓言……這些文萃精華無不包含著美的因素,閃耀著美的光華。
作為語文教師,根據文本呈現出的美的不同表現形式,深入挖掘教材,引領學生發現美的所在,感知美好,受到美的熏陶,是語文課堂的重中之重。
例如,我在《春》的教學中,設計了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作一幅畫的作業。學生從課文的字、詞、句中,從文章的意境中積極尋找發現美的因子,用彩色的畫筆馳騁想象,描繪心中所想。
從長期的教學體驗中,我深切地感悟到,很多學生不喜歡語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根本沒有發現語文課堂的魅力,從而喪失了語文學習的興趣。身為語文教師,就要努力從以上四個方面不斷鉆研學習,精心打造自己外部形象,更加發奮努力,豐富提升自己涵養,讓自己成為美的形象代言人,引領學生在廣闊的語文天地里尋找美,發現美;努力把語文課上得有溫度、有色彩,綻放美的光芒;教會學生在生活中借助語言文字的功能表達美、創造美,引導學生努力成為言行文明,情趣高雅,品德高尚的未來社會接班人。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