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育英 楊雪 王世發 姜娜
摘 ? ?要: 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是培養合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保證,目前高校傳統黨支部建設工作存在種種弊端,涉及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難以滿足現代青年的需求。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已經與新媒體融為一體,高校黨建工作可借助大學生和新媒體的不可分割性和超強依賴性,充分發揮新媒體在黨建工作中的優勢,從而構建黨支部建設新模式。
關鍵詞: 新媒體 ? ?黨支部建設 ? ?新模式
高校黨支部是黨在高等學校的最基層組織,處于政治核心地位,發揮著戰斗堡壘作用。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培養合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保證(1)。當前新媒體與人們的社會生活深度融合,新形勢下,要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構建黨支部建設新模式。
一、高校傳統黨支部建設工作帶來的種種弊端
1.傳統高校黨建工作內容難以滿足現代青年的需求。
傳統黨支部組織活動以發展黨員和黨員轉正的支部大會為主,“三會一課”“固定黨日活動”等,多以學習政策理論和文件為主,內容單一乏味,難以調動學生黨員參與積極性;傳統黨支部集中培訓學習一般都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以固定模式舉行,以積極分子培訓和發展對象培訓為主,培訓次數有限,培訓方式單一,對入黨前和入黨后黨員的培訓和教育非常有限,對學生黨員的培訓和教育缺乏持續性;高校學生黨支部多以專業設置,從大一到大四,由于年級跨度大,黨員的學習生活幾乎無交集,溝通交流僅限于參與組織活動時,導致黨支部缺少凝聚力。
2.傳統高校黨建工作方式難以滿足現代青年的需求。
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思想多樣化特征明顯,善于運用新媒體學習新知識,分析新問題,養成批判性思維的好習慣,他們不再迷信權威,更加注重獨立性、平等性、個性化的人格發展,追求自我價值感的確立和提升。傳統高校黨組織教育活動以學習文件、政策等黨的理論思想為主,這種教育方式是單向性的信息傳遞,學生黨員是單純的信息接受者,缺乏民主性和互動性,不符合當代大學生的需求,使大學生對組織生活失去興趣,不能積極主動參與,而是被動參與。
二、新媒體為高校黨建工作帶來新優勢
1.新媒體豐富了高校黨建工作內容。
隨著以“兩微一端”為代表的新媒體迅速發展,高校黨建工作傳播主體多元化,傳播形式多樣化,傳播方式交互化,同時新媒體信息量大且種類繁多,以圖片、文本、視頻、音頻等多種媒體介質快捷地向大學生黨員傳播先進的科學知識和思想理念,這種直觀的、生動的、形象的、圖文并茂的展示方式十分切合當代大學生黨員的生活習慣,使大學生學習黨建知識和黨建理論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較大提升。
2.新媒體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載體。
新媒體設備和技術的廣泛應用,促使黨支部工作的載體由單一化、單向化向多樣化、交互性轉變,使多媒體平臺逐漸成為高校黨建工作的新陣地。黨建工作事務性繁雜,可通過新媒體建立黨建工作專題網站、黨建工作微信公眾號、手機黨報APP、網絡圖書館、微博、微信群、QQ群等,在傳播黨建知識和理論的同時,切實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黨員之間的交流互動和服務,進一步拓展黨建工作空間。
3.新媒體的交互性促進黨建工作更加科學化。
交互性是新媒體在信息傳播領域無可比擬的優勢,高校黨建工作可充分發揮這種優勢,在新媒體平臺不僅及時發布黨建新理論新思想,大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還可踴躍發表觀點并提出相關建議,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網絡主題教育活動,同時黨建工作者可通過查看學生反饋信息,及時了解大學生思想和心理,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及時引導,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參與熱情。
三、新媒體為高校黨建工作帶來的嚴峻挑戰
1.新媒體創新了大學生黨員的信息接受方式。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黨員接受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以固定的模式接受培訓、文件學習和參與組織活動等,新媒體的開放性使大學生黨員隨時隨地都可以接受豐富海量的信息,包括黨的理論和思想,同時包括很多其他方面信息。信息接受方式的改變,促使高校黨建工作更新工作模式,線上線下融合互補,設計符合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黨組織生活,真正提高大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增強黨支部凝聚力,真正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2.新媒體使黨建工作環境更加復雜化。
新媒體具有信息豐富海量、傳播無國界超地域跨文化等開放性特征(2)。大學生通過新媒體獲取信息更加便捷,同時會毫無防備地接觸到一些不良信息,由于大學生意識形態具有極強的可塑性,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形成,這些不良信息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新媒體帶來的復雜環境對黨建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黨建工作者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大學生增強辨識力,在利用新媒體的過程中擦亮眼睛,主動回避不良資訊,并對充斥網絡的“不良言論”盡一己之力更正和澄清。
四、發揮新媒體優勢,構建黨支部建設新模式
1.用新媒體理念和技術武裝黨建工作者,切實提升黨建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高校黨建工作者的素養直接影響黨建工作水平,現在大多數高校缺乏專業的黨建工作者,所以高校應重視黨建工作隊伍的打造和培養,著力打造一支又紅又專的高校黨建隊伍。一方面進一步提高高校黨建工作者的政治素養,用馬列主義武裝頭腦,堅定其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信念,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培養高校黨建工作者的新媒體素養和創新能力,通過平時自學和集中培訓的方式,強化黨建工作者“互聯網+”思維,幫助他們熟練應用新媒體技術創新性開展黨建工作,還應借助新媒體優勢積極開發自媒體空間,在學生黨員中培養自己的大V和公眾號,定期發表關于社會熱點重點問題的積極言論(3)。
2.拓展高校黨建工作新陣地
高校黨建工作主要體現為對學生黨員和群眾的教育、學習和服務三個方面,可充分利用新媒體的新優勢,創新黨員教育學習方法和黨支部服務模式,真正拓展黨建工作新陣地。一方面要積極探索“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教育學習模式,在原有線下教育的基礎上,延伸線上教育學習新陣地,利用QQ、微信、微博、公眾號等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動畫視頻等直觀形象的學習內容,并及時推送最新的理論思想、會議精神、新近發生的重大熱點事件等消息,讓學生黨員可隨時隨地接收黨的熏陶,自主加強黨性學習,提升思想覺悟。另一方面可通過新媒體平臺加強大學生的思想引領,通過交流平臺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良言論和負面情緒,并及時疏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自己,也可通過新媒體弘揚典型先進事跡,發揮榜樣教育作用。
3.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黨支部“社群”平臺。
大學生黨支部多以專業設置,支部成員分布在不同年級不同班級,受年級限制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相對較少,僅靠線下的組織活動難以調動學生黨員參與的積極性。通過新媒體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社群”平臺,如依托現實黨支部和組織活動,建立網上黨支部,開展網上黨組織活動,可拓展黨支部工作的時空性,打破黨支部成員的時間、空間和專業限制,實現線下與線上無縫對接,從而促使學生黨員參與黨組織活動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強化黨支部的凝聚力,更好地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江濤.新媒體在高校基層黨建中的應用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20).
[2]柏華,柏嬙.新媒體時代高校黨建工作創新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8).
[3]李慶波,謝正宇.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黨支部建設創新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0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齊齊哈爾大學基層黨組織活動項目“發揮新媒體優勢,構建黨支部建設新模式”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