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瑋 李陽希 張翔
摘 ? ?要: 高校第二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開展實踐育人的重要載體。本文對高校第二課堂德育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從課題組在試點學院開展第二課堂德育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入手,探索如何依托機械學科背景建設高校第二課堂德育教育實踐基地,積極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立德樹人。通過實踐基地,可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創新精神、愛崗敬業的職業素養、參與扶貧攻堅的家國情懷,真正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
關鍵詞: 立德樹人 ? ?扶貧攻堅 ? ?三全育人
一、引言
隨著經濟文化全球化的迅猛發展,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受到了影響,高校德育教育面臨著新問題。然而在傳統的第一課堂德育教育中,存在教育內容與學生發展脫節、教育形式單一枯燥、教育內容缺乏現實針對性等問題。第二課堂,作為與第一課堂互動互補的一種教育方式,具有形式靈活、內容豐富等優勢,其隨機性、隱蔽性、自主性、滲透性等特點,有利于因材施教、激發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保證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因此,依托專業特色、打造具有學科背景的第二課堂德育教育實踐基地,是教學改革的研究方向與重點。
二、高校第二課堂德育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的現狀分析
近年來,各高校已經注意到第二課堂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第二課堂實踐活動陸續展開,相關實踐基地建設不斷推進。然而,第二課堂在受到熱烈追捧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相比第一課堂,大學生第二課堂活動形式多樣、活動內容豐富,學生興趣濃厚、參與性強。但一些教育過程流于表面,未能激發學生對于本質問題的思考,第二課堂教育成果難以衡量,質量難以保證。學生參與第二課堂隨意性比較強,第二課堂需要更加制度化、課程化建設。同時,學生第二課堂以活動、社會實踐為主,學生是主體,但缺乏既有思想政治教育背景又熟悉專業實踐的師資力量。
以課題組所在學院為例,在國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和科教興國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下,課題組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德育教育工作,主要分為創新實踐、創業實踐和公益實踐活動。
(一)創新實踐活動開展
1.與企業聯合培養,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科研實踐。
由企業技術管理部門負責人到學校共同選拔高年級學生,實行項目課程與理論課程同步培養制。將理論課程與企業科研任務項目緊密結合,在參加學生中廣泛開展德育教育實踐活動,注重在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創意能力和意識。例如試點學院與重慶固高科技長江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成立重慶大學機器人創新培育中心,長安“3+1”項目,中廣核聯合培養班等,由企業提供實踐場地,專業教師負責理論指導,按照機械學科的要求快速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2.依托企業背景共建學生社團。
試點學院與蘇州匯川、浙江人本集團等企業,聯合共建學生社團,探索“社團+基地”培養模式,成立匯川精英社、人本摩擦學會等機械學科專業背景的學生社團。企業派專業實踐導師定期來學校開展專業技術指導,通過小項目引導學生思考產品創新,鼓勵學生參加機械創新設計大賽、ican國際創新創業大賽等科研賽事。企業HR根據學生平時在社團的表現,選拔部分學生進行重點培養,利用假期前往企業相關崗位模擬工作,直接參與企業科研中心新技術研發工作,迅速提高科研創新能力。
在不斷的創新活動中,作為第二課堂德育教育實踐基地,學生從中學會大膽嘗試,敢于試錯,團隊在此學會容錯、改錯,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創業實踐活動開展
以學期內組織學生進行工業游學和參觀國內外的工業博覽會、知名企業等形式,讓學生開闊眼界,增加閱歷,以最直觀的方式親身感受企業人創業之不易。通過開展企業家與學生的創業論壇,讓學生面對面聆聽企業家創業過程中關于品德修養的感悟,如誠信如何在個人修身與客戶關系中建立、創業過程中如何不懼挑戰堅持不懈、個人成就如何體現家國情懷等。在實踐基地開展創業試點項目,通過集合學生優秀創意點子,研討篩選優秀案例,組建學生合作團隊,撰寫項目策劃書,編制相關團隊管理辦法,培養學生精誠合作的意識及恪守承諾的品質。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課程,著重解決大學生創業創新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出現的問題,進行熱點分析,特別是不斷糾正該過程中出現的道德問題。通過校企合作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與素養、社會公德與誠信原則、契約精神與規則意識、專業素養與職業道德。
(三)公益實踐活動開展
依托機械學科背景,課題組所在學院與周邊社區共建共青團市民學校,組織“炬心傳承”志愿服務團到社區解決居民的生活生產難題。機械維修服務隊致力于小家電、自行車等居民日用機械設備的維修。利用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小組同學設計的水果采摘器,幫助社區果農采摘橘子。與綠春縣牛洪社區共建德育教育實踐基地,在坡頭小學開展“五彩石”心靈行動,“愛心DIY”等公益活動,捐贈“機智小屋”圖書館,向山區留守兒童宣傳“中國智造”相關知識,幫助他們開闊視野,樹立宏偉的人生目標。在公益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增強學生對中國國情的認知,加深對少數民族偏遠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自然物產、經濟產業等基本信息的了解,幫扶貧弱群體、關愛留守兒童,并結合專業所長,靈活創新思路,為當地扶貧工作真正帶來幫助,培養學生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和參與扶貧攻堅的家國情懷。
(四)存在的問題
雖然活動開展形式豐富多彩,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從第二課堂德育教育的管理制度、與機械學科專業的結合和師資力量三個方面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1.第二課堂德育教育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實踐類活動學生參與度高,但堅持度差,隨著升入高年級帶來的課業、升學、就業壓力增大而呈現遞減趨勢,而且部分學生僅僅將參與實踐活動作為一次體驗和經歷,缺少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學分量化機制,難以保證教育的延續性、持續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