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云蕾

摘 要:在我國高等學府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改革、創新的階段,創新校園視野下高校學子思政工作的改革和創新是我國大學生進行德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和諧校園為我國大學生的思政工作提供了便利的客觀環境以及良好的學習氣氛,對我國大學生的個人修養和意志品質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在國家教育政策日益增進的今天,新型學校規劃下高校學子思政工作的改革與實踐不但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素養,而且對提高我國大學生整體的素質教育大有益處。通過對大學生思政工作改革與創新的內容和方法進行討論,從而體現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性和技術性,為我國大學的思政工作開辟新道路。
關鍵詞:和諧校園;思政工作;改革與創新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19)08B-0125-02
在我國高等教育事業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相關教育部門對于大學生思政工作的關注度日益增強。從我國的實際國情看,據國內調查報告顯示,有55%的大學生對國家的時事政治不關注,對國家的重大政策一無所知。與此同時,部分高校欠缺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導致大學生的綜合素養不高。
面對如此窘境,相關教育部門的研究人員要尋找更新穎、高效的思政改革與創新方法、途徑和手段,這對我國思政工作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大學生思政工作的目的是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方面進行全面細致地教育,加深學生對國家的政治認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和素養。良好的思政改革與創新不但可以優化教育工作中的資源配置、提供相應的思政教育、創建和諧校園,還能夠降低不必要的教育師資的浪費,保證思政教育者工作的有效分配,為我國思想教育工作的全面推進提供保障。
通過我國思政工作的特點,確定本文對和諧校園視野下大學生思政工作的改革與創新進行探討,并對其相關內容進行具體描述。
一、和諧校園視野下大學生思政工作的改革
隨著我國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不斷深入,我國大學生思政工作的相關改革正在不斷地變得新穎全面,思政改革工作充分而全面地體現了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意義。我國的思政改革工作主要包括高校學子思想品德教育平臺的改革、大學生思想教育內容的改革、大學生思想教育方法的改革。
首先,我國高校學子思想品德教育平臺的改革主要是對傳統課堂的思想教育和團會思想教育實行改革。在這兩種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教育模式的基礎上,開放校園社交網絡,利用校園媒體平臺對大學生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校園社交平臺不僅僅需要對國家的相關政策進行普及和傳播,還需要滿足多元信息化的需求,通過大學生身邊的大事小情進行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這樣的教育方式更貼近高校學子的真實生活,更容易被大學生所接受,從而達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其次,大學生思想教育內容的改革更突出思想教育的重點,更好地協調了大學生的思想教育與政治教育。在現實的課堂中,避免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的教育弊端,將素質教育、心理教育與政治教育有效結合,全面地對思政內容進行改革。最后,大學生思想教育方法的改革主要是避免形式教育,避免重理論輕實際的情況出現。
與此同時,大學生思想教育方法的改革注重全面教育與個體教育相結合,既能夠因材施教又符合整體教學。和諧校園規劃下高校學子思政工作的改革往往能夠降低理論化課堂的片面性,還能聯系實際情況,為我國教育工作人員的相關教育工作提供便利!以上幾點充分表明和諧校園規劃下高校學子思政工作的改革重點,對于我國思政工作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
二、新型校園規劃下高校學子思政工作的創新
這項思政工作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和諧校園人才培養的創新、大學生思想教育途徑的創新、大學生思想教育管理理念的創新。
首先,根據我國相關教育政策,培養創新型人才迫在眉睫。創新型的大學生將會是未來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有知識、有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將會是未來各大企業優先爭取的對象。
其次,大學生思想教育途徑的創新是必不可少的。當代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收途徑普遍單一。我國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調查如下表。
根據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可以確定: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收途徑較單一,普遍依靠網絡而忽視新聞、報紙等途徑。不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往往會讓大學生錯過很多受教育的機會,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最后,大學生思想教育管理理念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上。
教育的對象是人,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思政工作的實施者應尊重每一位大學生的人格,努力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滿足大學生的思想追求,豐富大學生的精神世界。與此同時,“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僅可以促進個人和諧,校園和諧更能促進社會和諧。
由此看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改革無疑為和諧校園視野下大學生思政工作的改革與創新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以上幾方面是我國教育工作人員關注的方向,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和有關部門進行不斷地探索和研究。
大學之育人,首先是認知的開闊,其次是專業的積累,最后才是知識的傳授。經過了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的教育,大學生的信息攫取能力和自學能力已經十分健全,能否找到自身的興趣點、將興趣深化為專業是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
所以,思政教育要得到持續的發展就必須符合大學生的認知特點、緊密結合時代的新興元素,始終保持一定的生活溫度。
一方面,要建立大學生活的各項坐標,以“學習”“兼職”“人際”“理想”等為坐標軸,使思政教育有主題的偏重和內容上的傾斜。
另一方面,要完善思政教育的評價制度,使教育的效果與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和成績產生關聯性。思政教育的生活溫度化不僅要確立合適的主客體范疇,還要為二者的作用提供充分的傳播可能。思政教育的場域不僅在課堂上,更在課堂外。開展各項社會實踐和志愿者活動,是幫助大學生筑愛心、察民情、立擔當的成熟經驗,但這些活動需要多方協調,開展難度大,所能涵蓋的學生也屬少數。
所以,從各大高校來看,還需堅持此類活動的開拓和設計,力求在質和量上都有所提升;從教育部門和宣傳部門來看,還要加強思政教育的普及化,積極研究其嵌入新媒介載體的有效辦法,盤活思政教育工具,豐富其宣傳的形式。
三、結束語
本文對我國和諧校園視野下大學生思政工作的改革與創新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和討論。具有前瞻性、實用性、科學性的大學生思政工作的改革與創新需要相關教育工作人員認清我國大學生思政教育展開和提高的必要性,并對相關思政工作進行合理、細致、全面的規劃。
大學生思政工作的改革與創新關乎我國當代大學生的整體素養和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大學生思政工作的良好規劃與實際實施關系到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事業的無限發展,是我國思想教育工作領域的重中之重。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我國和諧校園視野下大學生思政工作改革與創新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為我國教育事業的全面進行做出一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頓意, 譚夢. 大學院校思政工作中對少民同學抱團問題的研究[J]. 長江從刊, 2017, (10).
[2] 李華平. 和諧校園視域下有效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維穩機制研究[J]. 黑河學院學報, 2017, (7).
[3] 于蕾, 李英, 羅正里, 鄭鍇.在心理疏導下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管理觀察, 2017, (5).
[4] 楊晨, 婁春婷. 內地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研究——以山東理工大學為例 [J].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 2017, (12).
[5] 張靜, 鄒建良, 肖明朗, 吳雄熊, 茹宇飛等. 和諧社會視域下構建思想政治系統化教育體系設計——以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工業設計, 2016, (5).
[6] 王榮才, 萬峰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徑探索[J]. 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1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