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瑩
摘 要:在我國物質文明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對于精神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教育單位均加大了對人們人文理念的教育力度。高中生物屬于一項綜合性的研究學科,本身包含了諸多的人文教育內容,因此,需要合理開展該項學科,而將人文教育引進高中生物教學中有著較強的作用,除了可以提升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之外,還能夠加深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強學生為人處事的能力,進而更好地進行學習。本文主要以人文教育為主,闡述了該項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實際滲透情況。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人文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19)08B-0123-02
人文教育,主要是指教師將人文知識傳授給學生,以此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使其在掌握知識點的基礎上更好地開展學習,不過,從生物學科的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大多數教師并沒有了解到應當采取何種方式來應用人文教育,從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
基于此,對于高中生物教師來講,務必加大對人文教育模式的探究力度,將其有效落實于生物教學中,以此促使該項教學的有效開展。
一、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人文教育
(一)將人文教育滲透到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1.能夠滿足素質教育的實際發展需求。
在以往實施高中生物教學時,因為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過于重視知識型教學和技能訓練等環節,采取的教學方式較為滯后,沒有結合學生的整體情況對進行統一性的規劃,不注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和創造能力的提升。
相較于以往的不足,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落實對生物教學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明確規定需要引進人文教育來滿足素質教育的基本需求,以此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素養,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2.可以滿足社會的基本發展要求。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其對于教育提出的要求逐漸升高,以往單一的教育方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新形勢下的要求,基于此,就需要將人文教育和高中生物相互聯系到一起,這樣,既可以和時代要求相符合,同時還是現代化教育的必然趨勢。
(二)遵循的基本原則
1.遵循以人文本的基本原則。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從學生需求入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一切以學生為關鍵點。
另外,生物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應處于平等狀態,這就需要實行民主化的師生教育,教師密切關注學生,多和學生進行溝通,和學生打成一片,以此指導學生更加積極地進行學習。
2.遵循科學化的基本原則。
當前,將人文教育滲透到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時候,還應當加深和科學教育的聯系,這是教育發展的根本形式。從實際情況來看,實施生物教學的重點是引領學生正確地認識和了解自然,帶領學生客觀地看待每個事物,教導學生無論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尊重規律。
3.遵循滲透性的基本原則。
生物教師在對學生開展人文教育的時候,務必將身教和言教相互聯系到一起,以此產生良好的作用。其一,始終堅持思想性與科學性的相互結合。其二,把人文教育和教學內容聯系起來,除了體現出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之外,還必須確保知識的完善性。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策略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時,對于教師來講,必須仔細了解教學要點,科學使用教學資源,掌握好能夠滲透人文教育的方式,然后對學生進行正確性的指導。當前,高中生物教學期間滲透人文教育的策略大體上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合理使用人文教育資源,加大對人文教育的滲透力度
生物屬于一門自然學科,其自身有著一定的人文性特征,基于此,在進行高中生物教學時,教師需要以教材為主,對存在的人文教育素材進行綜合性挖掘,使用合理方式進行處理,以此將人文教育滲透于生物教學中,從而提升學生的自身素養。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對人文教育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或者是借助網絡將相關的人文教育資源整理到一起,使其和課堂內的資源相結合,以此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比如,當學習生物中的生態學內容時,需要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為學生講述因為人類活動而使得生態平衡遭到破壞而導致的環境問題等情況,其中表現為土地荒漠化、溫室效應和水污染以及自然災害等,在這一環節中指導學生必須愛護和保護環境,基于人文角度了解到人和自然的關系。此外,教師在使用教材資源的過程中,還需要和課外資源相結合,借助課內外資源共同滲透人文教育。
當教師對生態部分進行講解時,要想加深學生的體驗,教師可以將一些受到生態破壞的照片或視頻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現出來,或者讓學生參觀一些生態保護基地等,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人文意識,同時還可以促使人文教育真正意義上融入高中生物教學中,進而實現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
(二)對教學方式加以改進和創新,增強人文教育質量
從當前情況來看,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新形勢下的教育事業發展以及學生要求。為了確保人文教育有效開展,激發學生的興趣,對于高中生物教師來講,必須做好教學方式的改進和創新工作,并且根據實際情況對新型教學模式及方法進行研究,借助合理的教學手段將人文教育滲透于教學中,從而將人文教育的作用發揮出來。
在高中學習階段中,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點有很多,面臨的壓力較大,如果一直使用傳統教學方式的話,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反,還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厭惡感,不利于人文教育的有效開展。
基于此,教師必須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探究,有效利用課堂環節,將人文教育滲透于各個階段中,進而為學生構建輕松愉快的人文教育環境。比如,教師要想提升課堂中的人文氛圍,可以適當地舉辦一些教學活動等。
當指導學生學習生態系統穩定性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將各個森林、草原以及海洋生態系統展現出來,然后對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說出對于大自然的感受,如此一來,學生便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去仔細地探討問題,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出大自然豐富性強,其和生物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要對環境進行保護,也有的學生會說大自然和生物之間和諧共處形成了一個生態系統。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還需要教導學生正確了解生態系統和生物圈之間的聯系性,融合生態平衡的人文理念,以此達到人文教育的實質性目的。
(三)對人文教學評價加以完善,培養學生素養
現階段,實施人文教育的實質性目的便是提升學生的素養,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基于此,在高中生物教學期間,教師必須加大對人文教學評價工作的重視力度,適當地拓展人文教育,加深人文教育的力度,將其效果最大化。
在進行人文教育時,務必以學生為根本,密切重視學生的素質,避免出現一味關注成績而忽視素質提升的現象,從學生特征和興趣等方面入手,對學生能力進行評價。再者,還可以使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對學生的價值觀和情感等進行真實地進行評價,以此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可以使用連續性觀察以及書面測試或者是小組內自評等方式達到評價的目的,這些方式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發展和學習。
三、結束語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高中生物教學為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因此,教師必須緊抓這一機遇,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培養,借助課本教材的教學資源實施人文教育工作,創建良好的教學氛圍,進而增強學生的素質。
參考文獻:
[1]劉秋如.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效滲透人文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7,(31).
[2]張輝.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6, (14).
[3]韓晶.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J].學周刊,2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