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平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教育專家和家長對于幼小銜接這一問題,愈加關注。解決好幼小銜接問題,對于促進孩子的可持續發展,和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大影響。為了有效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銜接,緩解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壓力,就需要減緩語文教學各個環節的梯度。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銜接;教學策略
引言:
幼兒園與小學階段的學童具有不同的身心發展特點,加上幼兒園與小學的教學目標、環境、方法和組織形式的不同,導致孩子出現幼小銜接的問題,本文就以小學語文學科為例談幼小銜接的教學策略這一問題,進行探究。
一、教學目標適度分解
剛剛升入一年級的新生,其雖然在幼兒園已經學得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和知識,但是,因為小學的語文知識大多具有抽象性,這就造成了其與幼兒園學習一定程度上的落差。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仔細了解每個孩子的性格特征和能力水平,以此為基礎,再結合教學大綱要求,把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進行分解,設定幾個不同難度等級的小目標,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緩解語文教學的梯度,引導學生逐步一一攻克。例如,小學初始階段肯定要接觸拼音,拼音屬于符號系統,比較抽象,但是它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又至關重要。針對《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有關拼音的教學目標——學會漢語拼音,我們可以科學劃分成三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在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增強了其自信心和成就感。我們把學會漢語拼音這一個大目標,分成讀準、拼讀、書寫三個小目標,第一步先讓孩子了解正確的發音部位,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第二步,在讀準的基礎上,進行拼讀訓練,提高拼讀的準確度。第三步,書寫時要把符號轉化為具體的形象,字跡工整。對于孩子們的錯誤書寫,及時進行糾正。這種小步子、慢節奏的教學方式,很大程度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有效避免了學生的厭學情緒。
二、教學內容立足生活
小學的語文知識教學具有抽象性,為了做好幼小銜接,我們的教學內容應該立足現實生活,用生活中孩子熟悉的事物,喚起他們的認知經驗,將抽象的知識,憑借孩子們豐富的想象,轉化為具象,進而內化為孩子的認知。例如,在一次“有趣的一件事”的寫作課上,要求學生自由選擇生活中認為有趣的一件事,寫一個小片段。此時老師的引導和提問至關重要——哪位同學能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曾經做過或是見到過的一件有趣的事呢?老師的提問喚起了他們對于自然的點滴記憶,大家紛紛踴躍發言。有的同學說,有一次吃西瓜,不小心把西瓜籽吃進肚子里了,害怕西瓜籽在肚子里發芽長大,嚇得哇哇大哭。有的同學說,有一次媽媽的生日,我給媽媽畫了一幅畫,當做禮物送給她,媽媽感動地哭了。有的同學說,有一次我在家里與小花貓玩捉迷藏的游戲,玩的可開心了。我相信如果我不及時打斷,大家的發言永遠不會終止。然后我鼓勵學生把心中所想,用筆記錄下來,當做自己以后美好的回憶。通過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順利完成寫作任務,慢慢愛上寫作。
三、教學過程寓教于樂
游戲教學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教學方式,一方面承接了幼兒園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游戲性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緩解孩子的緊張和恐懼心理,最重要的是其適應孩子心理發展的需求。因此將語文知識融入游戲教學,在增強課堂趣味性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實現寓教于樂。例如,在完成拼音的初步學習時,為了進一步的鞏固,可以采用摘蘋果的游戲。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大大的蘋果樹,樹上長滿了紅紅的蘋果,每個蘋果上都寫著不同的生母、韻母,和整體的音節。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哪一組按照老師的要求摘的蘋果最多,哪一組獲勝。兒歌教學法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促使他們快樂學習。在教學aoe時,可以參照兒歌:圓圓的臉蛋扎小辮,張大嘴巴aaa;太陽出來紅通通,公雞一叫ooo;清清池塘一只鵝,水中倒影eee。我還鼓勵學生自編兒歌,不僅發展了學生的語言,還激發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寓教于樂是每個老師追求的教學目標,我們要積極創新靈活的教學方法,掃除教學過程的枯燥無味,讓游戲、兒歌等充滿課堂,迎合孩子的心理需求,活躍課堂氣氛,真正實現快樂教學。
四、教學評價客觀多元
當前社會上的“分數熱”“學歷熱”的風氣,影響了很多家長價值導向,導致他們往往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對于孩子的心理需求和興趣愛好,往往采取忽略或是打壓措施,這就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傷害,甚至導致出現厭學、逃學的現象。因而,在制定教學評價時,要立足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充分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和興趣愛好,最大程度給予孩子客觀積極的評價。第一要設定多個評價標準,除了學習成績之外,還有學生的自覺意識、品德人格、特長才能和精神面貌等,積極促進孩子的全面和諧發展。第二,要采取長期的評價方式。學校建立長期的成長記錄檔案,記錄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人際關系、各種學習成果等,清楚展示學生長期以來的學習經歷,即他的優點缺點,他的進步退步。這種客觀的記錄和呈現,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結語:
總而言之,關注小學語文教學的幼小銜接,就要立足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需求,靈活創新不同的教學策略,用老師的愛心和耐心,化解孩子對于新的學習環境的帶來的恐懼和壓力,讓孩子在寬松愉悅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優化“幼小銜接”階段語文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藍君波.內蒙古教育.2017 (06).
[2]幼小語文教育銜接問題及對策研究[D].劉淑娜.淮北師范大學.2015.
[3]語文教育學段的銜接:問題與對策[J].宋祥.課程·教材·教法.2012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