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鳳
摘要:除法計算作為小學中年級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對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是,由于小學生的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都不盡相同,導致其除法計算水平也具有較大的差距,針對一些學困生而言,在除法計算中經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不僅嚴重降低了準確率,而且還影響了學生今后的學習活動。鑒于此,本文針對小學中年級數學學困生除法計算的常見錯誤進行分析和研究,闡述了具體的改進對策,旨在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中年級;學困生;除法計算;錯誤分析;對策
引言: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除法計算作為其中重要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導致小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尤其是對于學困生來說,除法計算更是難上加難。為此,數學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學困生除法教學的重視,針對學困生在計算過程中常見的計算錯誤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便找出行至有效的改進對策,從而降低學困生除法計算的錯誤率,進一步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小學中年級數學學困生除法計算中常見的錯誤類型及成因
在小學數學除法教學的過程中,由于除法類型眾多,導致學困生經常會發生計算過程或結果錯誤的現象,主要包括列式錯誤、計算順序錯誤、計算結果錯誤、試商估算錯誤和“0”的遺漏等,對于有余數的除法計算,學生經常忘記余數或計算錯誤。[1]針對這些常見的錯誤類型,筆者結合教學經驗總結出了以下成因:第一,學困生對于基礎運算形式理解不到位,對于一些加減乘除法混合運算,很容易產生計算順序錯誤和分析錯誤,最終導致計算結果錯誤。比如,60-40÷5+6=( ),針對這種混合計算的練習題,許多學困生都忽略了計算順序的優先性,只是機械式的從左到右依次計算,究其根本還是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最終降低了計算的準確率。第二,學困生在心理認知能力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導致其在計算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馬虎大意、遺漏、錯位等現象,雖然他們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但一味的追求速度,反而忽視了質量,從而導致錯誤百出。例如,針對3600÷60=( )、2100÷3=( )等這種含“0”較多的除法計算,許多學困生在計算的過程中,都會出現遺漏“0”的情況,雖然他們了解計算方法,但是卻因為馬虎大意造成計算結果錯誤,這種現象是十分常見的。因此,在小學數學除法計算的過程中,學困生的錯誤發生與受智力因素有關,也受非智力因素的影響,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要找出學困生發生錯誤的根本原因,以便采取針對性的改進策略,從而為提高學困生的計算水平提供有利的條件。
二、針對上述錯誤類型提出的改進對策
1、加強對學困生針對性的習題訓練
要想提高學困生的計算準確率,教師必須要加強對他們的針對性指導和練習,以便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從而強化他們的思維定式。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為學困生準備多樣化的習題訓練,讓學困生在實際計算的過程中強化自身的計算質量和效率,從而為提高除法計算的準確率奠定良好的基礎。[2]例如,教師可以根據除法的類型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習題訓練,比如除法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除法的混合運算等,然后教師需要利用典型例題來強化學生的計算能力和理解能力,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理解豎式計算,教師可以先引入乘法和減法的相關知識,接著讓學生對課本例題進行計算,在學生充分理解其運算本質時,教師再為其提供多樣化的除法習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困生充分的計算時間,堅持由易到難、由淺及深的原則,促使學生在掌握其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提高做題速度,從而強化學生的計算質量和效率。
2、幫助學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于學困生而言,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彌補智力水平的缺陷,因此,數學教師有必要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態度,盡量減少計算錯誤和書寫錯誤的發生,從而提高學困生除法計算的準確率。[3]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檢驗和驗算的好習慣,注重對學生耐心和縝密性格的培養,促使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能夠集中注意力,從而為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除法豎式計算中,教師要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規范學生的書寫順序:“除號”(一橫一撇)—被除數—除數—商—積—余數,以此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進一步減少遺漏或錯位現象的發生。為了強化學生的耐心,教師可以為學生列舉一些循環小數的除法試題,比如39÷12=( ),47÷13=( )等等,讓學生在掌握豐富計算方法的同時,也能強化自身的心理素養,最終更好的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根本目標。
3、引導學困生了解除法學習的本質
在除法計算教學的過程中,涉及到了許多關于乘法、加法和減法的相關概念和知識,這就需要數學教師要為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從整體掌握對除法的學習,以便更好的認識到數學學習的本質,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鑒于此,廣大教師有必要整合計算方式的教學資源,加強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綜合運用計算方法來強化學生的計算水平,最終為提高除法計算的準確性提供必要的條件。例如,在基本除法運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創設一些實際問題來提高學生的準確率,比如:老師需要用1000元為學生購買體育用品,他先花了225元買了5個足球,并用剩下的錢買籃球,問老師還可以買幾個籃球?通過這種應用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除法的重要性,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造成小學中年級學困生除法計算錯誤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這就需要廣大數學教師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不同錯誤原因采用差異性的教學策略,以便真正做到“對癥下藥”,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與此同時,為了強化學困生的計算能力和學習能力,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幫助學生形成認真仔細的學習態度,做好檢查工作和檢驗工作,以便提高除法計算的準確率,從而為提高學生整體的學習質量創造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詹仕文.小學中年級數學學困生除法計算錯誤分析及對策[J].教學科研,2018 (06).
[2]嚴瑾.小學生分數乘除法計算高錯誤率的成因分析及矯正策略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4.
[3]張偉忠.小學數學乘除法計算錯誤的成因及對策[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