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楓
摘 要:繪本不僅是講故事,學知識,而且可以全面幫助兒童建構精神,培養多元智能(繪本和普通的圖畫書有區別)。在自己熟悉的繪本世界中進行自我創作,也能讓兒童在輕松的環境下學寫作文,提高兒童對寫作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寫作; 兒童繪本創作;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4-056-001
繪本作為一種以圖片為主的閱讀材料,對兒童的吸引非常大,基于此,筆者嘗試將繪本閱讀升級為繪本創作引入中高年級作文教學課堂,將幫助學生飛向想象的天空,激發學生的興趣,喚醒學生寫作的欲望。
一、指向寫作的繪本創作模式的概念
(一)指向寫作的繪本創作模式的背景
靜觀當下,大部分兒童一開始接觸的閱讀都是從繪本閱讀開始的,因此兒童對于繪本都有著熟悉感和親切感。基于此,筆者創作出一種指向寫作的繪本創作模式。
(二)指向寫作的繪本創作模式的準備
指向寫作的繪本創作模式需要提前準備好繪畫用品、繪本冊及繪本作文冊。1.繪本冊是兒童結合繪本或者文本進行創作繪本的載體。2.繪本作文冊是以創作繪本為前提,以作文的方式記錄下來的作文本。
(三)指向寫作的繪本創作模式的內涵
創作繪本,是借助兒童對繪本的熟悉,讓兒童發揮想象,自我進行繪本的創作。指向寫作的繪本創作模式即將創作繪本與寫作相聯系,寫作前,讓兒童自己展開想象的翅膀,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創作繪本,將自己的繪本故事用寫作文的方式記錄下來,形成一篇繪本創作的作文,并通過多次繪本創作,最終形成一本兒童的繪本作文冊。
二、指向寫作的繪本創作模式的分類
(一)連線文本,訴說心聲
在繪本的世界里,兒童可以說是最強大的操控者,當兒童閱讀到一些有意思的課外文本,他們會沉浸在書的海洋里,有時甚至會想去畫出書中的世界。基于這點,筆者構建出與文本相連的繪本創作。在下面的實施策略中筆者就以《西游記》為案例。
(二)關注生活,表達自我
繪本的創作離不開對生活的認知,離不開對生活的關注。筆者開設了《我有一個小秘密》《不開心的媽媽》這樣的指向寫作的繪本創作課。例如《不開心的媽媽》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媽媽的情感變化,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繪出媽媽不開心的原因、經過和結果,加入媽媽最后變開心的轉折。
(三)主題引導,放飛想象
當兒童的閱讀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就會有創作的欲望和沖動。通過主題式的引導創作,兒童很愿意嘗試自己創作繪本和寫作。基于此,筆者開設了一堂有趣味的主題課《奇妙的標點符號城堡》。教師平時批閱學生的作文,就會發現許多標點符號的問題,學生也很困擾,于是,筆者讓學生給自己經常寫錯的一個標點符號設計出一個故事,在故事中要能體現出他的作用。
三、指向寫作的繪本創作模式的實施策略
(一)激發情境的閱讀導入
《西游記》是我國的四大名著,學生基本上都看過里面的故事,大家都比較了解,于是筆者以《西游記番外》為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同學們,《西游記》大家都看過了,這里面有哪些令你難忘的時刻?”學生都議論紛紛,有幾位學生立馬舉手回答道:“老師,我最喜歡看《孫悟空大戰紅孩兒》這一段。”“老師,我比較喜歡看《真假美猴王》。”“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制作一本繪本,畫一畫有趣的《西游記》故事,如果你是吳承恩,你還想編哪些故事呢?”經過提問,學生展開頭腦風暴,一些學生想要編《悟空學騎自行車》《過極地雪峰》《唐僧當國王》等等。在這里,筆者讓學生聯系文本,創設情境,合理展開想象,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不僅吸引了兒童的興趣,同時也為兒童情節的選擇性提供教學素材。
(二)合理構建的繪本情節
閱讀不僅要讀出“原生信息”,還要讀出“教學信息”,情節不僅需要大膽地想象,還要和原著的內容相匹配,表現出主要人物的精神。針對學生想要編制的繪本,教師提出要結合文本,要能體現人物的精神,因此針對這三個例子進行了分析。“我們來看第一位同學提出的《悟空學騎自行車》如果也放在名著中,你覺得合適嗎?”于是有學生指出這并不合適,因為時代不同。“那第二位同學的《過極地雪峰》合適嗎?為什么?”很多學生都認為合適,因為過雪峰很困難,可以體現人物的精神。“那第三個故事《唐僧當國王》合適嗎?”有學生指出如果唐僧最后仍然堅持取經,那就合適,可以看出他信念堅定,如果最后當了國王,那就不合適,違背了原著的意圖。在這里筆者讓學生找出情節的取舍,發現構建繪本創作的秘訣。
(三)呈現細節的創作繪本
葉圣陶先生曾引用羅庸先生的話說過:“國文教師應采取圖畫一課的教法,教學生多寫生,多做小幅素描。”繪本作文就是這小幅素描和寫生。在學生進行繪本創作時,教師可以給予充分的肯定,也應指出繪本中的細節呈現感。在學生創作前,教師提出:“同學們,繪本除了有讓人看了明白的圖畫,還要有簡潔的文字,如果你能在繪本中畫出隱藏在畫面中,但對故事發展很重要的一些小細節那就更好了。”于是,有一位學生在畫師徒過極地雪峰前,雪峰上有一只熊妖命令手下的小妖將悟凈的糧食袋剪了一個洞。而另外一位學生則畫出雪峰上的草被吹得很厲害,示意馬上會來一場大暴雪。在這里,筆者通過讓學生深入研究情節,加入文字,增添情節的曲折性和隱藏性,為接下來的創作文本進行鋪墊。
(四)“繪”“本”融合的文字創作
情節的完善,細節的描寫,能讓學生明白如何去寫,運用繪本進行創作,圖片和文字相互滲透,在運用繪本和習作的創作中,兒童的注意力會在圖畫和文字間來回往返運動,更容易讓他們置身于故事中,能讓兒童寫出“鮮活的作文”。通過這樣的與文本相聯系的繪本創作,拉近兒童與文本的聯系,加深兒童對文本的認識,在激發兒童對閱讀的興趣和喜愛的同時,也提高了兒童的寫作水平。
在小學階段的作文寫作中,這樣以指向寫作的繪本創作模式適應兒童的形象思維特點,在訓練時不僅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在圖文相結合的創作中提高兒童的寫作水平,練就妙筆生花。
參考文獻:
[1]金立標.在閱讀和寫作間行走[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6(05)
[2]孫明利.兒童習作的智慧訴求[J]基礎教育研究,2016(17)
[3]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主張[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