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翠
【摘要】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增強學生語言運用水平的重要方式之 一。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紹了核心素養培養理論在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應用的重要性,并基于核心素養培養視角,分析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對策。
【關鍵詞】核心素養;語文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僅是要記住一些簡單的知識,而是要重視學生深層次的能力培養。因而,在這一視角下,中學的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培養,從核心素養培養的角度提升學生的全面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核心素養下語文課堂教學方式優化的重要性
語文核心素養主要包含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幾個主要的層面。從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視角來看,在新時代,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優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1.幫助學生積累文字素材,尤其是好詞好句,培養學生的語文語感。讓學生在逐漸的知識積累的過程當中,對語文素材進行整合,提高學生對于語文運用原理的理解,保障學生可以熟練地運用語文知識積累進行交流,提升學生語文創作的語境表達水平。
2.提高學生語文直覺的準確性,幫助學生找到語文學習過程當中的靈感,利用學生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幫助學生運用實證與推理的辦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與作者實現共鳴。運用批判與發現的方法,對于作者的思想態度與觀點進行辯證的思考。
3.引導學生在進行語文知識學習的過程當中體驗生活,感悟情感,提高學生的共情能力,幫助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學習,進行美學鑒賞與創造,通過欣賞與評價的方式,來進行自我觀點的表達,找到自己認同的觀點與態度,進行自己的知識積累,并通過創作的方式,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表現與創新,實現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提升。
4.幫助學生樹立文化傳承意識與文化創新意識,提高作為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更加理解我國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并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在進行知識學習的過程當中,繼承先進的傳統文化精華。在世界文化當中博采眾長,兼收并蓄,促進中華文明的創新。關注和參與社會的熱點討論,并提高公民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提升核心素養,轉變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對策
(一)進行充分的教學準備
教師在進行教學準備的過程當中,要始終圍繞學生語言技能的熟練掌握,開展漸進性的語言教學,幫助學生認識到熟練就是一種能力。例如,大連市某中學的語文教師在進行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當中,通過學生的晨讀,幫助學生積累優秀的語言素材,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默讀、交流等方式,對自己積累的語文素材進行靈活運用,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當中好詞好句的理解,并通過作文訓練和寫字訓練,來提升語文的基本技能。
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在進行語文教材學習與日常的閱讀、寫作、交流訓練的過程當中,積累豐富的語言,幫助學生在閱讀范文的過程當中,積累足夠的感性素材。在有一定量的語文素材積累的基礎上,進行語文創作、語文表達,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質的飛躍。
語文教師要針對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充分的教學準備,認識到必要的語文知識對于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具有基礎作用。整體地看待知識的積累與語文能力的提升,要知道離開知識的能力是不可設想的,學生無法通過直接學習語文使用技巧,來進行語文能力的培養。而是要在日復一日的語文素材積累的過程當中來全面地提升語文綜合素質,培養核心能力。教師要理性看待學生能力培養漸進性的過程,幫助學生在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當中,樹立信心,找到正確的方法。
(二)創新語文課堂教學方法
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要轉變自己傳統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當中來,提高學生對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視程度,引導學生在進行語文素材積累的過程當中,鍛煉語文思維能力,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并對傳統文化進行再度解讀與再度創造。
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的方法。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為學生在課堂開始之初,創立一個古色古香的文化氛圍,幫助學生認識到體面的表達對于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沈陽市某初中的語文教師,在進行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當中,在每堂課的一開始,拿出五分鐘的時間,欣賞與評價中外經典作品的優秀之處。從文章的創作手法、情節設置、沖突的引導、人物的性格設定,來分析和品評文章的優秀之處,并引導學生進行“體驗與感悟”,通過“批判與發現”,來掌握文章的精華。在每堂課結束之后,教師把第二天要品評的經典作品布置下去,方便根據自己的教學安排來進行充分體會、理解經典文學作品。這種做法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直覺與靈感”,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聯想與想象”,幫助學生通過“實證與推理”,來驗證自己的靈感與直覺是否正確。在這個過程當中,該語文教師選取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既注重文章的時代性,也注重文章的民族性。很多學生通過這樣的作品,了解到了什么是優秀的語文作品,認識到了語文核心素養都包含哪些內容。
(三)注重日常教學中的引導
語文教師還要注重為學生挑選優質的語文教學素材,讓學生在進行語文知識積淀的過程當中,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審美趣味,幫助學生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學態度,利用高質量的文學作品,去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性格和求真務實的態度。
例如,山東省某初中語文教師,在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的過程當中,舉辦了“文明禮儀知多少”這一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古文詩詞來形成儒雅的氣質和文明的舉止,幫助學生按照古代士大夫階級的言談標準進行交流,并教導學生要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來進行不同的語言表達,幫助學生體會到語文這門科學的獨特文學魅力與社交魅力。
教師要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當中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幫助學生通過分門別類的記憶方法和不斷復習的艾賓浩斯學習方法,將在語文課堂上掌握的素材,進行牢固的記憶。例如,青島市某初中語文教師深刻貫徹了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觀點,在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傳輸的過程當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自我探究與自我學習意識的提升,引導學生在進行語文素材積累的過程當中,形成深厚的文化素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尊重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的主體地位,運用全面教學原則和動態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升進行綜合評價。從本文的分析可知,研究核心素養視角下,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助于教師從發展的角度看待目前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存在的不足。因而,我們要提高對核心素養視角的重視,并在教學實踐當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季南月.語文學習興趣及其培養的調查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7.
[2]劉秀池.淺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