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大學校園不容忽視的一項重點教育內容,是教育事業的核心所在。大學校園在搞好教學工作的同時,一定要把握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針,科學利用“互聯網+”,實施全面的引導,幫助學生在網絡背景下接受更多思想政治方面的理念,促進學生思想覺悟的提高,讓他們在創新路徑的互聯網思政教育中陶冶情操、端正品行,促進學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開展。
關鍵詞:思想政治; 教育內容; 互聯網+; 思想覺悟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4-149-001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掌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重要工作,高校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來全面實施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讓學生在互聯網的時代享受創新路徑中的高科技教育,促進學生思想覺悟的提升,加快學生成長的步伐。目前各高校除了校園網主站點外,基本上都開通了“兩微一號”——官方微博、微信和QQ,和最近興起的官方抖音號、今日頭條公眾號等新興媒體,借助“兩微一號”的運營,再結合互聯網展開深入的引導,創新教育觀念、改革引導方式,用全新的教育模式去帶動學校思政工作的步伐,為國家培養更多全面發展的理想型人才。
一、創建示范社區,凸顯智慧管理
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要科學運用這一有效的教育途徑,借助互聯網展開全面的教育。學校在實施思想政治管理的工作中,同樣要注重互聯網的合理運用,創新教育觀念、凸顯管理智慧,實現思想管理的理想效果,幫助學生在全新的教育氛圍中,做全面發展的新型建設人才。
科學利用新興的網絡教育平臺,展開全面的思政教育,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重點,進行全新理念的教育部署,讓學生的思想在“互聯網+”的作用中實現質的飛躍。為了讓管理更加的科學化,凸顯智慧所在,例如在網絡平臺創建“網絡示范社區”,在社區中開展各種思想引領的教育教學活動,并結合生活、文化等領域,展開思維的有效拓展,開展網絡互動,幫助學生得到全面科學的發展,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進展。讓社區帶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凸顯教育管理的智慧和科學。學生們在“互聯網+”的教育帶動中,思維變得更加靈活,他們緊跟學校的教育方針,展開多種能力的鍛煉,實現了自身思想方面的開拓和創新,促進了學校思政管理的高效開展。
二、注重媒體聯盟,拓寬教育范圍
要注重“互聯網+”的理念運用,實施科學的媒體聯盟,形成高校傳媒聯盟,用這種創新思維帶動學校思政管理前進的步伐,有效拓展教育范圍,高校傳媒聯盟是新時代發展下的新型產物,它利用網絡平臺實現了教育范圍的有效拓展,是學校思政教育的良好途徑。
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教育途徑,展開媒體互動的聯盟,讓學校的教育在有效的延伸下實現教育的廣博性。學校借助“網站+手機端”貫通融合的平臺系統,與更多的學校建立聯系,讓本校的活動開展更加的豐富多彩,以此來激活學生們靈動的思維,讓他們實現視野的開闊和心智的成長,全面了解當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向、新理念,用互動的閱覽、互動的研討、互動的評價等方式,實現交流溝通的理想化效果,促進學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科學開展,幫助學生不斷的充實自己,實現身心健康的發展。
在實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要科學運用“互聯網+”來展開科學的媒體聯盟,形成網絡矩陣式的多元方式,引導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實現自身本質上的提升和發展。
三、深化育人理念,打造特色品牌
思想政治教育是體現教書育人理念的科學途徑,要巧妙借助“互聯網+”的創新教育路徑,打造本校的特色品牌,推動學校思政管理工作的全面開展。要深化育人理念,科學建立思想政治網絡教育中心,激發全體師生在網絡活動中的參與和互動,打造品牌思政的理想化教育模式。
在思政管理的過程中,運用“互聯網+”的教育理念,開展系列特色網絡活動,用網絡去培養人才,用互聯網去激活氛圍,帶動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創建品牌教育,實現特色引領。開展“網絡教育名師”、“校園好網民”、“校園最美大學生”、“最優秀的學生會干部”等評選活動,利用互聯網展開人才隊伍的建設,公開招募思想政治監督小組人員,讓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思政管理的工作當中來,為學校思政工作的全面開展獻一份光和熱,推動本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進展,也在一系列網絡活動的輔助教育中形成自己獨特的品牌,用“互聯網+”的特色教育模式呈現學校思政管理的最佳狀態,為國家的發展培養更多建設型的人才,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端正學生的思想品行。
為了讓育人理念進一步深化,結合“互聯網+”的教育理念,展開一系列科學的網絡活動,用創新途徑的教育來實現特色化的管理,促進學生不斷的進步。
總之,在大學校園的教育管理中,思想政治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管理的工作重點,高校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創新自身的教育觀念,將“互聯網+”背景下的網絡思政教育策略科學運用到教育管理的工作當中,創新路徑、科學探索,實施全面的教育和引導,用網絡教育帶動學生思想上的發展,為國家輸送更多的后備力量,促進國家的繁榮富強。
科研課題:互聯網+時代高校官方媒體引導輿情策略研究——以安徽省部分高校為例(SK2016A069)。
參考文獻:
[1]張軍成,翟幸娟.“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徑探析[J]西部學刊,2017(4):76-79
[2]張培方.網絡社會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2(9):59-61
[3]李艷霞.自媒體時代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徑探析[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7(3):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