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要從小抓起,中職是思想價值觀正在形成的一個關鍵階段,對學生的職業發展和人生道路有著重大的影響。中職思想政治課程的培養必須要立足于自身特色,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創新思想政治課程的實施途徑,和實訓課程完美結合起來。
關鍵詞:中職; 思想政治課程; 職業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5-117-001
中職教育要培養面對生產一線的職業型人才,學生除了具備良好的職業能力之外,還要以實踐能力強、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目標。在當代社會,職業精神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沒有職業精神就不會有工匠精神,更不會有現代科學技術的根本發展。因此在中職階段就要加強對職業精神的培養,這不僅能夠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更對他們的職業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一、中職思想政治課程對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的作用
1.思想政治課程是道德觀念培養的最高形式
思想政治課程是一種理論化、系統化和科學化程度最高的課程形態,不僅具有整合各種課程教育因素,為其他課程提供意識形態標志和促進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發展的功能,而且具有價值性功能,對人的思想政治素質發展起著持久的精神塑造作用。[1]職業精神也是道德觀念的一種,從人類文明建立以來道德操守就作為一種最重要的本質,我國古代強調在其位謀其政就是這個道理,各行各業的人必須要盡到崗位職責,而不是投機取巧。和工匠精神一樣,這是一種高尚的職業道德精神,必須要根植于價值觀之中才能夠實現。
2.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分工價值的體現形式
從馬克思主義角度來講,職業是一種社會關系,反映了社會關系群體的生活狀態和思想狀況。不同職業者承擔著不同的社會分工,也意味著承擔著各自的社會崗位責任,這不僅會影響到他們職業目標的確立,更會影響到他們長期生活道路的選擇。通過思想教育課程能讓他們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和職業觀,讓學生改變單一的利益認識,意識到他所從事職業的意義,從而形成文化自覺,建立職業道德,并且升華為職業精神。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讓中職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志趣、性格和作風,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夠打造出高尚的職業品質。
3.職業精神培養彌補了傳統思想政治課程的不足
職業精神既產生于普遍的社會實踐之中,又是在特定的職業基礎之上實現的,既代表著生活的實質利益,又體現出一個職業特有的榮譽和尊嚴,任何職業精神都不同程度地體現著社會精神。培養職業精神還能夠改善從業者在社會的品性和道德,將各種職業打造成社會主義事業的組成部分,將職業利益統一在社會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之中。但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對職業精神的培養缺乏重視,沒有讓學生認清社會主義職業的本質,從而產生功利思想,因此進行職業精神培養一方面可以豐富現有思想政治課程,另一方面還可以建立職業覺悟。
二、中職思想政治課程對學生職業精神培養存在的問題
1.對職業精神培養不重視
思想政治課程缺乏職業精神培養意識,還是沿用傳統的教育方法和理論方式,以說教為主,甚至空洞灌輸,沒有讓學生認識到自身職業在社會中的價值。很多教師也缺乏職業教育意識,課程老套,缺乏實踐體系,無法真正起到培養學生職業精神的作用。
2.和學生專業聯系不緊密
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夠實現職業意識塑造與思政課教學內容的融合和貫通。[2]當前的思政課和學生的專業聯系不緊密,沒有根據學生的職業發展來進行課程教學,還是采用傳統大課模式。
3.與中職學生年齡不符合
現今教學方法死板老套,缺乏趣味性,實踐不足,甚至一味拔高,不符合中職生的年齡特點,對新媒體等渠道缺乏利用,課程模式缺乏創新,嚴重脫離了中職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現實。
三、中職思想政治課程對學生職業精神培養
1.高度重視職業精神的培養
第一,讓學生建立職業理想,不但要做好本職工作,培養工匠精神,更要為人民服務,創建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第二,培養學生的職業態度,讓他們能夠積極為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第三,建立社會主義職業責任,讓學生能夠自覺履行社會主義的義務,做好職業內的本職工作,力圖精益求精。第四,將職業精神培養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終,細化分解目標,具體課程落實當中,改變傳統課程缺乏對職業精神培養,只重視利益的情況。
2.根據專業不同開設不同課程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要體現出職業性和職業技能相結合,讓他們能夠自主養成和鍛煉自己的職業技能,培養工匠精神。第二,強化學生的職業紀律,根據學生專業的不同,進行分別培養,落實到具體問題,不要泛泛而談。第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職業責任的自覺意識,比如對新聞廣電專業的學生,就要給他們滲透馬克思的新聞自由思想,讓他們能夠自覺建立職業精神。
3.創新課程模式和方法
第一,采用網絡教學方法,與傳統教育方法相結合,因為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學科、課程、教材等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正面發力,同樣離不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等多樣化載體的共同合力。[3]第二,推動實踐教學體系,改變過去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實踐,局限在課堂的特點,比如讓學生走出課堂做義工,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養和職業素質。第三,通過建立趣味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作風和品質,比如通過互相教育的方法讓學生們實現自我教育。
參考文獻:
[1]顧海良,佘雙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M]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73
[2]沈壯海,葛大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因勢而新:歷史經驗和現實進路[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7(9):126-129
[3]萬力.基于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高職思政課教學路徑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0):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