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齊
摘 要:德育課是中職學校育人的重要陣地,但德育課的實效性卻有待提高,這固然存在許多主客觀原因,但德育課老師首先應該從自身角度進行反思和完善,提升思想境界,改進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手段,將德育課教學重點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轉變成學生情感的提升和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中職學校; 德育課教師; 育人
中圖分類號:G711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6-178-001
中職教育在國家和政府的重視下,無論是從規模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發展,為各行各業輸送了大量的合格勞動者,因此職業學校的課程設置往往是專業課最受重視,文化課次之,德育最后。而學生普遍對德育課不重視不感興趣,專家們精心設計的德育課程體系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這一現狀,但德育課教師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多數老師還是習慣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偏重說教,對于學生和專業都不夠了解,所舉案例適用各班各專業,沒有針對性和特色性,對學生也就沒有吸引力和說服力,長期以往惡性循環,聽著無趣,教者生厭。因此德育課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去扭轉德育課效能低下這一現狀。
本人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愛崗敬業,熱愛教師本職工作
愛崗敬業本來是基本的職業道德,但當今社會高速發展,經濟發達,物質豐富,一切以金錢作為衡量標準,愛崗敬業對于教師這一職業尤為重要。只有熱愛這個行業,熱愛教師這份工作,才能甘于寂寞,甘于清貧,只有敬重教育事業,才能潛心教學研究,精通業務,才能體會到教師職業的幸福。
二、尊重信任學生,了解愛護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職校教師面對的都是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他們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有限,對孩子的管教方式大多簡單粗暴,他們除了青春期的叛逆外,還極其倔強和敏感,更加需要尊重和信任。此外,他們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不感興趣,有著大量的空閑時間,缺乏健康的興趣愛好,男女生交往容易過于親密,德育老師要想和學生交流溝通,必須先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等,只有真切地關心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和關懷,他們才愿意向老師傾訴心事和煩惱,老師才能及時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中職學校的學生都是中考的失利者,家庭中缺乏父母的關愛,所以遇事遇人都表現出不夠自信,這就需要我們多鼓勵多表揚,努力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使之放大,幫助他們重塑自信心,強化優點,改正缺點。
三、專業知識豐富,知識面廣,熱愛學習和生活
中職德育課課程內容涉及面廣,對德育課教師的要求更高,既要全面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法律等學科理論,又能把握黨的大政方針和時事政治,對于社會熱點事件有一定的解析能力,并能靈活運用到教學中來,使德育課教學更加生活化,并能夠指導實踐。
調查發現,和為人古板,知識結構單一的老師相比,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老師和課堂對學生更有吸引力,也更受學生歡迎。所以不光學生要學習,教師更需要學習。陶行知曾說過:“要想學生學得好,必須先生學得好。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有學而不厭的學生。”受歡迎的德育課教師還必須是一個愛生活的人。只有熱愛生活,才會熱愛工作,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
四、潛心教學研究,創新教學手段,打造活力課堂
中職德育課堂的氣氛往往較為沉悶,整節課以教師講解為主,偶然的提問,也少有學生積極回答。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課前要備透書中的知識點,分清主次重點,根據學生專業和班級實際情況有的放矢,不需要面面俱到,甚至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教學內容的選擇中來,教與學本來就是相互調適的過程,調適得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為了激發學生的潛能,開拓他們的心智,促進他們全身心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和手段進行“啟發式”教學。可以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施,結合圖文聲音和影像,讓德育課堂生動形象;語言要精心組織,語氣語調恰當,肢體語言和表情要豐富;舉例要貼近學生生活,聯系學生實際,讓學生借助腦中已有的經驗,運用思維,學習新的知識;要利用一切有用信息和素材,如社會重大事件,熱門影視作品等,發揮德育課的育人功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如“武漢公交事件”,“昆山龍哥事件”這樣的反面典型,也可以是《戰狼》《流浪地球》這樣的優秀影視作品,讓德育課教學擺脫枯燥的理論和反復的說教,在幫助學生學會分析和評價事件和人物過程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作用。
五、改進學生評價模式,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德育課對于學生的評價,不應該僅僅是從德育考試成績,而應結合知識、能力和覺悟三個方面進行全面綜合評價。知識方面的考核可以主要依據試卷成績,能力和覺悟的評價可以以平時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活動情況為依據,如回答問題的頻率和質量,小組討論參與情況,分組辯論的表現等。這就可以摒棄傳統評價的模式,真正發揮德育課育人的功能。
教學本身是一項復雜的創造性勞動,中職德育課課程的復雜性要求教師教學實踐中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結果進行反思,不斷探究新的方法,改進教學行為,解決教學過程的問題,優化育人的結果,教會學生獲取知識方法,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德育課教師的綜合素質決定了德育課課程教學的最終效果。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學生在變化,德育課教師必須具備科學發展觀,轉變觀念,提升能力,依靠強大的個人魅力,飽滿的工作熱情和扎實的專業功底,發揮德育課育人的功效。
參考文獻:
[1]董天鵝,馮麗.《完善自我,沐浴幸福的教育生活》,江蘇美術出版社
[2]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漓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