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牧
【摘要】中外合作院校中英語教學占據重要學科地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和深入,中外合作院校應加大省事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性,并以此培育出跨文化交流人才。本文闡述了中外合作院校英語教學發展中的弊端,并提出相應解決策略,以期有效提升中外合作辦學中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英語教學;模式創新
引言
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其教學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具有應用能力的跨文化交流人才,以此為社會建設提供支持力量。但目前來看,我國雖然對英語人才的需求不斷提升,但實際英語人才培養方面卻有所不足,因此,中外合作辦學中英語教學應積極創新教學模式,以此為社會提供高水平英語人才。
一、中外合作院校英語教學發展中的弊端
1.學生英語學習現狀。以往英語教學模式多以先進科技設備作為教學輔助,以英語教師為課堂主對學生進行分級式教學,從而導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薄弱,且學習興趣較差,對英語學習具有一定抵觸心理,進而導致學生學習質量及學習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同時,不同院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目標都有所不同,很多課程開展都是外方合作所規定的必須課程,對學生學習能力及基礎能力要求較高,綜合能力較差的學生無法在該課程中有效學習,教師所述內容學生很難通過自身能力去理解,這對學生未來發展及綜合學習能力造成巨大影響。此外,部分學生在聽力和口語方面基礎較為薄弱,即便教師所述能容學生能夠充分理解,也無法將所學知識有效運用到實際問題當中。且課堂之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在枯燥無味的學習氛圍下不僅教師積極性下降,學生也會因此出現乏困現象,從而導致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學模式嚴重阻礙教學效果。
2.師資力量匱乏。師資力量建設是開展中外合作英語教學的重要因素,在英語教學體系中,英語教師入職基本由專業院校畢業,或是參與英語研究的從業人員,缺乏中外合作辦學經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難教授學生專業英語知識,且項目教學方面也不符合中外辦學教學目標。此外,結合我國中外合作辦學教師整體水平來看,雖然我國在近幾年對英語教師項目教學能力產生足夠重視,并派出英語教師出外進行實訓,英語教師自身已有雙師教學能力,相對來說師資力量已經足夠。但目前來看,中外合作辦學中英語教師數量仍然匱乏,很難在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支撐英語教學活動,從而導致英語教學質量得不到有效提升。
3.教材過于落后。學生在院校學習知識時,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學習材料,也是教學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主要為教師教學依據。與其它院校不同,中外合作辦學英語教學找那個并沒有單獨編制的英語教材,都是由其它院校英語教材進行教學,缺乏中外合作針對性教材。不僅如此,很多英語教材使用率較高,出版年代較早,內容過于落后且知識體系并不完善,嚴重缺乏英語新型思維理念,與現代社會發展環境有所不符,且和學生當前學習情況嚴重脫節,教材內容中很少有令大學生感興趣的英語內容、話題,學生在沒有學習興趣的情況下很難與教材產生共鳴。此外,由于該院校是由中外合作舉辦的,學生在英語水平方面占據一定優勢,且語言測試教學與國內其他院校教學理念也有所不同,所以國內英語教材在中外合作辦學院校中并不適用。在教材不符合教學理念的情況下,院校很難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從而導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4.教學效果不佳。由于該院校是由中外合作舉辦,校內中外教師之間存在一定文化差異,教學水平也不盡相同,這些因素直接影響著整體教學質量。其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國內英語教師采取傳統教學方法,由于教學內容過于枯燥,手段單一,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很難具備學習積極性,從容導致教學質量下降。與國內教師相比,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喜歡與學生產生互動,在課堂氛圍方面較為活躍,學生很容易在這種課堂氛圍下積極主動去吸收知識,但國外教師缺乏中國文化教育能力,對中國學生個人特點并不了解,因此教學內容較為雜亂,最終影響其教學效果。
二、中外合作辦學中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策略
1.提高中外合作英語教學課程比例。中外合作辦學英語教學中,應積極開展英語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因此,英語教師需對英語教學活動產生重視,并知曉其重要性,根據當前實際教學情況來深入分析和研究課程活動,以此提升整體教學氛圍,讓學生的綜合英語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發揮出中外合作辦學的真正作用。一般中外合作院校的學生需要完成兩年學習才可以畢業,以此中外合作可以通過兩年教學為學生奠定英語基礎,教師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應根據當前學校開展的試聽分層教學、精讀教學來制定合理教學方案,在試聽分層教學及精讀教學中按照學生未來發展方向進行系統分類,讓英語課程能夠滿足學生未來專業發展,突出英語課程教學比重,讓學生未來能夠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以此奠定學生堅實的英語學習基礎,保障學生畢業后能夠充分理解和閱讀外語教材。
2.促進中外合作院校教師文化交流頻率。想要提升中外合作辦學中英語教學質量,可通過合作教學方法重新構建教學體系,以中外合作教學牽頭,以此重新編寫教材、研究教學方法,并以多種形式開展英語交流會,促進教師之間經驗交流頻率。例如開展中外合作英語教師雜志、期刊等文章形式交流渠道,讓教師能夠通過文章相互之間交換教學資源,綜合提升中外英語教學能力。
3.通過開展教學活動提升學生表達能力。中外合作辦學中英語教師可通過課堂活動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形成活躍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科目的興趣。教師除了在課堂之中講授英語知識外,還需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英語、應用英語、接觸英語。例如引導學生學習并演唱英語歌曲,閱讀英語書籍、雜志,或是在校內舉辦英語交流活動、英語講座活動等。以此來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并讓學生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有所提升。
4.搭建跨文化交流英語教學教研室。中外合作辦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培養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讓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將培養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作為英語教學改革重點內容,針對性進行跨文化教學,并成立單獨跨文化交流英語教學教研室,讓學生能夠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充分提升自身綜合能力。此外,教師還需根據學生當前學習和發展情況搭建模擬英語教學平臺,學生在模擬平臺重提升自身英語水平與跨文化交流能力。英語教學教研室在構建過程中,院校英語教師可根據自身突出的能力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并以此加強促進師生交流,在全校教師整體合作努力下幫助學生提升自身英語水平,提升中外合作高質量辦學能力。保證學生的口語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能夠在跨文化英語教研室中得到有效提升,為學生未來英語專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5.中外教師相互合作提升教學質量。中外合作辦學英語教學背景下,英語教師應積極提升整體教學質量,結合中西方英語文化組織英語教學活動,優化整體教學內容。首先,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與外國教師相互合作,并在溝通交流的狀態下明確當前教學難點、重點知識,在英語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與教師和學生的相互交流中提升學習效果。此外,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可與國外教師共同備課,中外教師在相互學習和研討基礎上共同進步,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由此改革中外合作辦學英語教學模式,切實完善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全面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外合作辦學中英語教學應積極創新新型教學模式,以此培養全球化經濟背景下高素質英語人才。不僅如此,中外合作能夠讓學生具備跨文化交流能力,在日后工作中能夠更好的發揮自身優勢。因此,中外合作院校應開展新型教學項目,針對性進行英語教學,以此創新英語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丁薇.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英語教學模式的運用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8(43):94-95.
[2]蔣琳.ESP理論下的高職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英語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高教學刊,2017(13):174-17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