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性格倔強,行為偏激的特殊學生,我從束手無策到慢慢走近他,逐漸地改變,這是“偏愛”與“寬容”帶來的轉變,在孩子轉變過程中,我也在不斷改變自己,真正懂得付出愛心、誠心與熱心,方能等到花開的時刻。
關鍵詞:偏愛;寬容;轉變
2014年,我新接了一年級,看到一張張可愛的小臉,我滿懷信心,相信每個孩子都會在老師的引領下健康快樂地成長起來。但是小海的異常行為讓我不知所措,記得上學第一天,我組織同學們站隊,小海卻趴在地上任憑我怎么叫也不起來,我只好求助一位男老師把他抱到辦公室,誰知小海在我的辦公室大哭大鬧,他把辦公室桌上的東西往地上摔,把辦公桌抽屜里的東西翻倒在地上。實在無奈那位男老師只好牢牢抓住小海的手,一直到小海的媽媽趕來,因為鬧騰了兩小時累了,小海的情緒才慢慢平緩下來。這么多年的工作中我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孩子,我就像被當頭潑了一盆涼水,接新班的興奮勁一點也沒有了,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小海是個性格倔強、行為偏激的孩子,因為家庭因素的影響,他在禮貌、交往方面的教育都有些欠缺。我想面對這樣一個不一般的孩子,就不能用一般常規的方法對待他了,我希望他能在老師細心的教育下,融入班集體,和同學友好相處,性格有所改善,學習不斷進步。
盡管小心翼翼地教育,但孩子還是不太領情,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防不勝防地發生情緒失控的行為。一天早晨,因為生活上的小事,小海的父親批評了他,他生氣了哭鬧不來學校,家長強行把他拉到了班級門口,他還是吵鬧不進教室,我和數學老師勸說了半天也不奏效,后來,我請來了學校的心理老師對他進行疏導,小海還是擰著休息了一天。就如他爸爸說的孩子發脾氣時六親不認,誰勸就和誰鬧。班里其他學生看到小海發瘋胡鬧有點被嚇住了,誰也不敢親近他,看到他漸漸被孤立起來,我很擔憂:這樣下去孩子離集體會越來越遠,這對他的成長是不利的。于是我著手改變同學們對他的態度,我首先做班干部的工作,讓他們主動接近他,還給他們進行了分工,有的輔導他學習,有的陪他一起玩,有的帶他做衛生,還給他找了一個性格和善開朗的同學做同桌,希望通過集體的力量感化他、溫暖他。
有一次,他又做錯了事,我把他叫到辦公室談心,告訴他應該向好孩子學習,他大喊道:“老師,你偏心,你就知道表揚許昕,他都欺負同學了,李涵學習不好,可他心眼好。”一句你“偏心”,讓我不禁反思自己,我真正做到尊重每個孩子了嗎?我得到孩子的尊重了嗎?老師都喜歡學習好,聽話的孩子,那些不聽話、調皮的孩子,是不是得到的批評多,受到的表揚少呢?愛學生,對那些品學兼優的孩子是容易做到的,可面對那些頑皮、學習差的學生就不那么容易做到,我們老師是不是應該對那些毛病多的孩子多些“偏心”呢?小海的喊聲在我心中產生了不小的震動,我感謝他的提醒,這讓我今后在對待后進生的態度上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他的話提醒我冷靜地處理班上的問題,善待班上每個同學。
老師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特殊的孩子,保持一顆愛孩子的心,多給他們一些滋潤的雨露。有一天,我們班得到了“流動紅旗”,我走到小海身邊,用不經意的口吻說:“你去把流動紅旗領來。”他跑到領獎臺前領來了小紅旗,我問他:“領紅旗高興嗎?”他平淡地說:“沒啥高興的。”我心里想真是不知道好歹,我沒有接他手里的旗,看他怎么辦,下節課是體育課,同學們都在操場上準備上課沒回教室,我悄悄觀察小海,我發現小海一個人跑回教室,他搬了椅子站在上面,把紅旗端端正正掛到了黑板旁邊的釘子上。我不由地笑了,內心暖暖的。其實,我們用“偏心眼”來看待這些特殊的孩子,將進步放大,將缺點縮小,哪怕是做了錯事,也不要急于批評、訓斥,如果孩子有后悔之意、慚愧之情,就不要與他較真,放過孩子,等待孩子成長。
接受一個慢慢成長的孩子,真的需要我們老師用智慧去創造各樣的機會,走進孩子的心里。有一天,美術課下課后,小海玩得很高興,我悄悄地拍了一張照片,照片上的小海面露笑容,笑得那么燦爛,我讓他和同學一起欣賞照片,看到照片里的自己開心的笑容,小海再一次露出憨憨的笑容,上課后我發現他比以前認真了很多,還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有時候我有意識地讓小海幫我抱抱本、擦擦黑板等,面對小海這樣的學生,教師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更多地親近孩子,關注孩子的點滴進步。
在陪伴小海成長的過程中,我懂得了孩子的事情,不能簡單地用對錯來判斷,放過孩子、理解孩子,保護孩子的心靈比得第一更重要。那是在一個運動會入場式上,我對學生一再強調要統一著裝,白色校服和白鞋子,在整理隊伍要入場的一剎那,我看到了一雙黑鞋,在潔白的隊伍里它顯得那么刺眼,是小海,他也注意到了我的目光,他臉色通紅,眼睛也不敢看我,我此時真想訓斥他,但想到萬一這時候他任性起來,大家都會難堪,不好收場,我忍住了沒有批評他,也想緩解一下他緊張的心情,對他說:“你肯定是著急忘了,這么多人,你站在里面,沒關系。”他緊張的神緒慢慢緩和了些,我把鞋的事淡化了,我們邁著整齊的步伐走過主席臺,在整理隊列時,我走到他身邊,他悄悄對我說:“老師,我買新鞋了,早晨著急遲到忘穿了。”是啊,一雙鞋真的那么重要嘛?誰沒有出錯的時候,作為一個老師,經常站在整體劃一的角度去要求學生,學生做錯了事,在為一些瑣碎的小事而批評學生時,我們自己也氣得火冒三丈,影響了自己的心情。放過孩子,放過自己,每個孩子都是在犯錯中不斷成長,我們的教育就應該是等待孩子慢慢成長。
教會孩子感恩,教會孩子愛,讓孩子放開自己的心緒融入集體中,感受大家給他的善意,溫暖孩子的心。記得有一次,小海因為腸胃不舒服,在教室里吐了,吐到了身上和座位上,整個教室彌漫著酸臭味,我趕緊帶小海去衛生間把身上的臟污擦洗干凈,還叫幾個男同學幫忙把他的座位收拾干凈,我讓他向幾個同學道謝,他面向幾個同學點頭道謝,在走下講臺時,他轉身對著我深深鞠躬:“謝謝老師!”我感覺那聲音是那么悅耳。那以后,他違反紀律發脾氣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和同學發生矛盾時也懂得克制自己了,我讓同學們主動接觸他,他也慢慢走近集體和同學玩耍了。
參考文獻:
[1]張淑華.小學教學中教師師德對學生成長的影響[J].科技資訊,2015(34).
[2]華建勇.師德——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J].校長閱刊,2007(Z2).
作者簡介:
張秀新,甘肅省嘉峪關市,甘肅省嘉峪關市逸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