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從“遞進循環式”教學的概述角度出發,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小學語文教學中“遞進循環式”教學的應用策略,以期為小學語文教師順利開展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遞進循環式”教學
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事業正處在蓬勃發展期,新課標要求教師應當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上,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因此,為了將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進行有效提高,并且引導和輔助學生對知識快速領悟,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對“遞進循環式”教學進行深入了解,并制定出有效的策略。
一、 “遞進循環式”教學概述
(一) “遞進循環式”教學模式概念
“遞進循環式”教學模式,主要指教師在對教學目標充分明確的基礎上,不僅要幫助學生夯實基礎,也要引導其向某個學習目標進行遞進。當完成了多次的遞進之后,最后一個教學環節能夠對最初的教學環節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從而構建出良性的循環式教學。
(二) “遞進循環式”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
“遞進循環式”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兩個基本特征:
第一,“遞進循環式”教學強調教師應當在新知識講授過程中,不斷地對學生以往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復習進行強化、引導,從而強化學生的記憶、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輔助學生一次次地進行總結歸納,最終提升其對語言文字應用的能力。
第二,“遞進循環式”教學需要教師對書本重點的課文加強細讀和精讀,并且引導學生理解并學習課外知識,從而對教學資源不斷地進行延伸,讓學生的學習視野得到有效擴展。
二、
小學語文教學中“遞進循環式”教學的運用策略
“遞進循環式”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出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拓展知識面的基礎上提升小學生的求知欲。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結合國內外成功的經驗和實際的教學情況,制定出適合所教小學生的教學策略并加以運用。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將“遞進循環式”教學模式運用在小學生的識字、閱讀以及寫作過程中,實現全方位地培養小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 在識字教學中的運用
語文是一門注重于對基礎字、詞、句進行積累的主要學科,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把引導學生對生字的熟悉、掌握作為日常教學的重要環節,督促并輔助小學生不斷積累字詞,從而加深小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程度。只有積累了足夠的字、詞量,小學生才能夠有效對文章進行流暢閱讀,并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分析,而閱讀也是小學生積累字詞的主要途徑。在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語文教師通常把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分開進行,這種教學的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運用“遞進循環式”教學的新模式,教師可以把識字和閱讀進行有效結合,激發出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調動其積極性,最終讓小學生主動參與到實際課堂教學活動中來,熟悉、掌握更多的知識。
例如,在學習《望洞庭》一課時,全詩共有六個生字,教師可以采取“全拼”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古詩學習,讓學生在涉及的每個生字上進行標音,并且熟讀。尤其是最后一句“白銀盤里一青螺”,要確保學生能夠準確發音。隨后組織學生進行古詩誦讀,讓學生進行通篇誦讀以達到連貫的目的。通過“遞進循環式”教學的運用,學生不僅能在課堂上累計生字生詞,還能夠體驗到古詩的優美意境,進而激發出小學生的熱情以及學習興趣,最終掌握新知識并將其靈活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二) 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是對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進行考驗的重要一環,其重點是讓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閱讀并加以理解,從而培養小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掌握的詞匯量比較少,理解能力尚不成熟,在實際閱讀教學過程中,很難準確找到文章的主旨和重點,致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變成了語文學習的弱項。因此,教師應當引導、輔助學生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培養出準確找到文章關鍵字、詞、句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在此階段引入“遞進循環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幫助小學生掌握正確的基本閱讀方法,并引導其領會作者的寫作思想,從而找到文章的主旨和重點。“遞進循環式”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應當引導、輔助學生反復地閱讀文章重點詞句、段落,經過熟讀讓小學生對文章的含義逐漸理解,并培養出小學生結合以往所學知識分析自身觀點的能力。長此以往,學生能夠積累出充足的文章閱讀經驗,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
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學校的實際情況,實現“遞進循環式”教學的有效運用。例如,教師可以在班內設立圖書角,并且定期設置閱讀時間,組織學生進行閱讀,閱讀的內容可以包括中外名著、勵志故事、感人事跡以及成語故事等,讓學生自行選擇。在學生閱讀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選擇所看文章、書籍的原因,并讓學生進行口述并寫下字數合適(200字為宜)的內容概括。這可以幫助學生在積累好詞好句,在拓展知識面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文章理解能力。另外,教師也可以在學生與讀后定期組織成語比賽、詩詞背誦比賽等,一方面能夠鞏固學生所學到的課內外知識,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信心。
(三) 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寫作教學是對學生所學知識掌握熟練度以及實踐能力的綜合性練習、考驗。在實際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當首先輔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然后傳授給學生語言的使用技巧,并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將積累的好詞好句融入文中。在“遞進循環式”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這種反復練習,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語言應用實踐能力。
教師在實際閱讀教學中運用“遞進循環式”教學,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地制定策略。例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準備一本摘抄本,讓學生將平時遇到的好詞好句記錄下來作為寫作素材積累,并在寫作過程中鼓勵學生將所積累的優美詞句用到作文中。在作文評閱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的優美詞句畫出來,并在上課時將其朗誦出來。這樣不僅能為其他學生提供參考,也能提升學生的寫作信心,進而有效提升其寫作水平。
三、 結論
總體而言,“少年強則國強”,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對教學方法不斷創新,讓學生更加主動地進入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主義培養出合格的接班人。“遞進循環式”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小學生認知水平、拓展知識面、增加其閱歷有著很大幫助,教師應當對此教學模式充分熟悉。
參考文獻:
[1]丁霞.遞進循環式教學策略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成才之路,2017(15):96.
[2]吳立新.淺談“遞進循環式”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32):59-60.
作者簡介:
蔣雨燕,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市木瀆范仲淹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