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是課堂教學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部分,科學合理的課堂提問可以提高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情感交流,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課堂提問也可以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方式,更是教學藝術,如果教師設計問題得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拓寬學生的思路。挖掘學生學習潛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課堂中有效的教學形式,是師生與教材聯系的紐帶,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考、提高解決問題能力、檢驗學習效果。課堂提問作為一種可操作、演示、評價的數學教學技能,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教師重視,不過,在目前的課堂教學匯總,提問所發揮的作用還遠遠不夠。在現在的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經常會發現課堂提問具有隨意性,很多教師在講課的時候不能把握提問題的時機,設計的問題不夠新穎、精準,缺乏問題技巧,又或者問題的價值不高,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導致課堂低效,制約了課堂效率的提高。所以,要想保證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就要認真研究,多多探討,吸取好的教學經驗。本人結合多年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僅供參考。
一、 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注意問題的精準度
問題的精準度是指設計的問題要精確、準確,同時也要做到精巧、不隨意。教師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就要熟練掌握教學內容,抓住教學重難點,緊扣教學目標,多多從學生角度出發,勤做提問性思考。在關鍵問題與重難點問題的設計時,更要字字斟酌、句句推敲。在課堂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實際情況與學生反應,找準問題切入點,問到關鍵處,問出精彩,提高問題的有效性。
二、 把握問題的難易度,提高各層次學生
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注意考慮全體學生的情況。每個學生的基礎與理解能力都不同,學生之間都存在差異性,所以,設計的問題要把握好難易度,問題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不能讓好學生感到問題太簡單,達不到提問目的,又不能讓學困生感到問題太難,打擊學習自信心。因此,掌握好問題的難易程度,對課堂教學效果有重大影響,科學合理的問題,更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三、 了解學生興趣點,針對性提問
教師提問問題,要富有感情色彩,為學生營造求知的氛圍,讓學生積極拓展創造性思維。小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學習數學容易枯燥,難免課堂上會交頭接耳說話或者注意力不集中,這時,教師就要抓住學生的興趣之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學生還是愛玩的年紀,在課堂中,結合知識點,設計小游戲,既能使學生學到知識,又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動手操作,給學生安全剪刀和彩紙,讓學生剪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然后提出問題,怎樣把長方形和正方形剪成三角形?有的學生會沿著兩個角的對角線剪,有的學生會任意減去一個角。還可以提問,長方形怎樣剪成正方形?正方形怎樣剪成長方形?它們又有什么關系?這樣的問題,給學生充分思考和發揮的機會,拓展了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也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
四、 掌握課堂提問時機,給予學生思考時間
要抓住課堂提問時機,就要密切關注學生情緒與反應。在學生情緒不高、需要調動的時候,或者學習目標不明確、思維停滯的時候。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在課堂中要重視每一分鐘,做到不隨意問,更不能懲罰問。在教師提出問題后,要耐心等待,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對答如流,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指導學生的思考方向,學生自然就會給出詳細且正確的答案。這也就提高了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對數學的信心。
五、 消除學生畏懼心理,激發學生思維
很多學生在心理上是害怕教師問問題,怕自己答不上來,怕打錯,怕被其他同學笑話……問題一旦有難度,學生的畏懼心理更加增大。所以,要保證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要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激發學生勤于思考。教師可以采取幾種方法:1. 激發學生好奇心與求勝心。小學生都爭強好勝,可以設置比賽機制,激發學生積極回答問題。2. 熱情鼓勵學生。教師提出問題后,適當說“簡單說說看”“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說錯沒關系”等語句,消除學生害羞、為難情緒。3.
及時引導。有的學生只能想到表面,難以深入思考,或者只能初步回答問題,這時,教師再加以指導、提示,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推動學生積極思考。
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是否處理恰當,還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一) 提問要具有明確性
提問的目的就是為學生指明方向,幫助學習。問題要明確、關鍵,才能幫助學生思維。
(二) 提問要具有思考性
教師的問題要設置在知識的重難點、思維的轉折點。突出知識重點,幫助學生清除學習障礙,促進知識遷移,構建整體知識結構體系。
(三)提問要具有靈活性
教學是動態的、時刻變化的。在課堂上,教師的提問也要靈活變動,不能對教案生搬硬套。
(四)提問要具有多向性
第一,要注意學生思維的多向性;第二,要注意知識傳遞的多向性,在思考問題時受阻,要多多與其他同學討論。
(五)提問要具有邏輯性
教師設計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與發展規律,問題要由淺入深,具有嚴密的邏輯性,促使學生逐步深化認知。
(六)提問要具有巧妙性
在激發起學生的情感后,教師要及時設疑,或者在關鍵處、知識整合點設疑,使課堂教學偶有波瀾。
六、結語
小學數學是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也是學生接受數學知識的基礎階段。數學知識是嚴謹的、具有嚴密邏輯性和抽象性的。在數學課堂教學和備課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為學生營造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探究意識與學習能力,調動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性,優化數學課堂教學。高質量的課堂效果從課堂提問開始,因此,教師課堂提問得好,教學效果自然得以提高,就可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高效的開展教學活動,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穎.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科普童話,2019(1).
[2]王炳林.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提升探討[J].中華少年,2019(1).
[3]伏林霞.淺談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途徑[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0).
[4]王旭.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5).
[5]張虎梅.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青少年日記,2018(8).
作者簡介:
王曉燕,甘肅省嘉峪關市,甘肅省嘉峪關市建設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