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標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地理教學有了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教學越來越注重對于學生能力和學生素養的提升,尤其是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生實踐探究能力的提升。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是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所以教師的日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知識和生活的聯系性,讓學生學會利用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實際問題。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生活化
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傳統教學方式的教學效率是相對較低的,所以教師一直在探究新的教學方式,以求提升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其中生活化教學就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目前不少學校和教師都在對這種教學方式進行嘗試和探究,但是均沒有取得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現狀,并進一步探究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教學策略。
一、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現狀研究
(一) 教師對于生活化教學研究不夠深入,生活化教學流于形式
目前教師普遍意識到了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中小學教學過程中,中小學教材中的知識和生活有著較強的聯系性,教師完全可以將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相聯系,便于學生理解這些知識,并且讓學生學會如何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目前,一些初中地理教師嘗試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但是教師并沒有真正地將課堂知識和學生的生活相聯系,生活化的教學只是流于形式,并沒有真正地做到生活化教學。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教師對于生活化教學探究不夠深入,教師并沒有真正意識到生活化教學的內涵,教師只是在課堂上將地理知識和生活情境進行了結合,但是并沒有從實質上做到生活化教學。
(二) 師生之間的課堂交流較少,缺乏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在傳統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扮演的只是“觀眾”的角色,學生在課堂上很少有發言的機會,并且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無法發揮,學生無法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導致課堂學習的效率是很低的。所謂生活化的教學就是教師將課堂內容和生活實際進行結合,運用生活實際和學生一起探究地理知識,并且讓學生探究利用地理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生活化教學需要教師和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由教師帶領學生探究知識,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性,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主動性。
二、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
(一) 加強教師對于生活化教學的重視,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對于課堂教學起著導向性的作用,但是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指引,教師只是簡單地把知識傳授給了學生,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并不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和素養的培養和提升。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首先要加強教師對于生活化教學生的認識,讓教師對于生活化教學有著清楚的認識,并且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需要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讓教學目標引領著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整理,實現教學知識和生活的教學聯系,吸引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以便學生進行理解和記憶,因此要加強教師對于生活化教學的重視,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不同的知識可以培養學生不同的能力和學生不同的素養,所以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來確立教學目標。
(二) 在課堂上設置生活化的教學場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要進行生活化教學通過生活化場景設置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整合,與我們的生活實際進行有效整理,將抽象的地理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將抽象的地知識轉化為生動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對于地理知識不再感到陌生,通過生活場景來激發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入生活中,通過生活中的場景來為學生講解地理知識,讓學生對于地理知識有著直觀的認識。但是在很多時候學校的條件是不允許的,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場景引入到課堂中來。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現代化的技術等將生活中的場景引入到課堂中來,通過這些生活化的場景來加深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記憶。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將與地理知識相關的生活場景轉化為圖片、視頻等,在課堂上讓學生觀看,拉近地理知識和實際生活的距離。例如,教師在講解初中八年級上冊《中國的自然環境》部分的知識時,可以結合中國地圖進行講解,另外學生對于我國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是有所了解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們集思廣益,然后教師再結合圖片和視頻講解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
(三)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聯系生活實踐,解決實際問題
知識來源于生活,并將最終應用于生活,學生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在于對這些知識進行創新,并最終將這些知識應用于生活中,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聯系實際生活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到課堂中來,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走入實際生活,進行實踐。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完《中國的自然資源》部分的知識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調查學校周圍的環境狀況,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對環境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 結語
初中地理知識對于學生而言是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所以學生對于初中地理學習往往是不感興趣的。教師要想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學效率,一定要將抽象的地理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將抽象的地理知識形象化,以便學生進行理解和掌握。教師還要注重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通過生活化的場景來吸引學生的關注,由此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教師在課堂上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更應該在課堂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自主發言的時間和機會,在課堂上進行探索式的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積極地思考,由此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達到高效優質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麗.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創設的實施策略[J].教書育人,2018(34):57.
[2]吳黎明.走進生活,貼近生活,聯系生活——淺析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8(42):164.
作者簡介:
羅鑫森,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