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群體中普遍存在著職業倦怠的現象,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該科目教師的成就感極低。中學信息技術教師職業倦怠感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中學信息技術的課程性質與主科不同,其中還有教師個人人格特征的影響。社會、學校和信息技術教師本人都應該將這個問題重視起來,及時緩解教師的職業倦怠感。
關鍵詞:中學信息技術教師:職業倦?。撼梢颍簩Σ哐芯?/p>
一、 引言
社會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家長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各學科教師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國中學教師的教學壓力與日俱增,有研究表明,教師占據壓力最大職業排行榜中的前三名。教師的工作要得不到科學有效地緩解,其最終的結果就是導致教師對自身的職業產生一定的倦怠。職業倦怠又稱“工作倦怠”或者“職業枯竭”,這主要是因為教師的工作壓力得不到及時地疏解而導致的。
二、中學信息技術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
近些年來,相關領域學者的關注點都在中學語、數、外教師的工作上,對主課教師的職業倦怠的成因、表現、應對策略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討論。研究結果表明,當前我國中學教師的職業倦怠程度較低,但是具有普遍性的特征。信息技術課程較語、數、外主科,其設立時間較短,發展時間更是不及主科,屬于后期新興的教師職業群體。在本人查找資料的過程中,發現關于信息技術教師職業倦怠感的研究少之又少,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的職業倦怠感一直沒有得到社會以及專家學者的重視。因此,我認為對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的職業倦怠感展開研究有一定的建設性意義。
三、中學信息技術教師職業倦怠成因分析
(一) 信息技術教師的職業特征所致
中學信息技術教師與語、數、外主課教師一樣產生職業倦怠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對教師期望值太高,教師的工作壓力與日俱增。國家將民族發展重任寄托在教師身上,家長把全家的希望壓在孩子身上,這樣一來,教師的工作要有目共睹。教師在家庭和工作之間兩點一線地奔波,將大部分時間奉獻給了工作,但是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教師就會產生一定的職業倦怠感,挫敗感越來越強。
(二) 信息技術課程的課程性質所致
國家越來越注重中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對中學生信息技術教育進行改革的工作已經提上日程,信息技術課程標準越來越完善。但是因為信息技術課程對學生的操作性和實踐性要求較高,對中學生而言,考查難度較大,另外,受到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信息技術不被廣大學生和家長重視,很多家長認為中高考不考的科目是沒必要進行重點學習的,導致中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越來越受冷落。作為一名中學信息技術教師,自己的辛勤付出得不到家長的認可和及時反饋,受挫感極強,認為自己的崗位存在價值受到了質疑。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男性信息技術教師的這種倦怠感比女教師更強。
四、 中學信息技術教師職業倦怠對策分析
(一) 教育部門要加強對信息技術課程的監察力度
當前,雖然我國的國家政策中明確規定了學生在中小學就要接受信息技術教學,從小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但是因為部分學校的經濟基礎薄弱,學生的升學壓力太大,我國很多地區對國家政策的執行力不夠,還需要當地政府進行全程監督與指導。另外,將計就計,使學生與家長重視信息技術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課程考核。山東、江蘇等幾個省份的高考中,信息技術課程已經參加了考核。雖然,其中信息技術所占分值較低,但也從側面說明了信息技術課程已經逐漸受到了學校的重視。這項高考改革政策贏得了很多信息技術教師的一致認可。
(二) 中學信息技術教師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
當前時代是數字化時代,中學信息技術教師不僅僅是要承擔對學生進行教學的任務,還對中學信息化教學起著一定的推動作用。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全面掌握教材中的信息技術知識點,以此為基礎,還要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對學生的多媒體技術的實際操作能力有客觀的了解,以學生實際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為參考,進行教學任務設計。教師只有具備以上技能,才能在信息教學中,充分體現自身的教學價值,全面發揮自身教學優勢,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擊退挫敗感。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是學生信息素養培養過程中,必不可缺的科目。教育部應當采取各種措施,使家長和學生重視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另外,信息技術教師也要在日常工作中,學會疏導個人情緒,面對挫敗感要學會自我調節。多參加學校組織的教職工運動會,放松身心,腦子里不要一直繃著工作一根弦。鍛煉身體之余,多與同事交流談心,疏解工作壓力,壓力在所難免,重要的是要學會疏導壓力的方法。總之,面對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的職業倦怠,相關部門和學校要給予及時的關注,教師個人也要用積極的心態,驅趕職業倦怠的陰影,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理論與實踐能力并存的信息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鄭茜.創客背景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創新探索與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6,26(2):121-126.
[2]黃治群.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下),2016(8):57.
[3]欽林春.思維導圖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下),2016(2):158.
作者簡介:
崔長哲,吉林省延吉市,延邊州教育技術裝備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