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科學史是我們人類一直探究、思考及解決生物發展規律的歷史過程。而價值取向指的是基于自己的價值觀在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沖突、關系時所持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度。科學史是人文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橋梁,將生物科學史融入生物學科教學中,正確解讀人文價值取向與科學史之間的關系,可以使學生對自然科學的發展有一個較為完整的了解。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物科學史;價值取向
一、 引言
生物科學史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探索思考以及解決生物發展歷程的一個過程,筆者認為在為學生進行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當中,如何改變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態是生物教師要研究的一個主要內容。他主要貫穿在生物教學的過程當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激發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興趣,更好地了解學生在教學過程當中的主體地位。不斷地加深學生對生物相關的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學習。本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多個方面來研究生物科學史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當中應用的措施,將生物科學史的教學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當中深入的貫穿,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教育者更好地去解決一些學生學習過程當中所遇到的問題。
二、高中生物教材科學史的人文價值取向
其實,教育者如果想要解決高中生物教材科學史人文價值取向方面的問題就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是人文價值。所謂的人文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無論做什么事情的時候都要以人性為基礎。我們人類在對大自然進行研究的過程當中,往往會形成我們獨特的世界觀,而在人文文化研究的過程當中,往往會形成我們的價值觀,每一個人與每個人之間的世界觀與價值觀都存在著很大的分歧,這些分歧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僅是有外在所影響的,其實在生物科學史探索的過程當中,我們會發現人文文化往往并不局限于我們所說的一些科學理論,而科學探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也是人文文化的一種體現。但是,其實對于高中生物教材科學史的人文價值來說,往往人文價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能夠體現科學的品質,也能夠給予我們一個正確的引導方向,在學習高中生物的過程當中人文價值的主要目標就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每一個成功的科學家都是有人文價值所體現的過程,并且人文價值在一定程度上會給予我們一個正確的引導方向,使得我們在探索科學的道路上盡可能地少走彎路。
學習高中生物科學史的人文價值的核心任務旨在提高科學素養,提高人們的科學素養是生物科學課程的理念之一。通過探索生物發展過程的問題,思考生物問題與人文價值取向的關聯,明白人文價值取向的概念,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學習正確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如必修課一章節里就講述了摩爾根——染色體遺傳理論奠基人的故事。通過闡述他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觸發學生對人文價值的追求,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
所有科學家的成功都是人文價值體現的過程,因為他們的成功絕非偶然,在他們的身上一直潛藏著科學家應該具備的品質,而這些品質正是我們需要學習和推崇的。
三、生物科學史在生物教學當中的應用方向
(一) 激發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興趣
其實,對于生物科學史在生物教學當中的應用來說最為明顯的一個作用就是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對于高中生物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通過生物科學史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能夠幫助教育者將生物上一些專業的專有名詞和知識用一個較為輕松愉悅的方式表達出來,讓學生對于高中階段的生物學習興趣不斷地提高。比如說教育者在對學生進行某一課關于生命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先向學生介紹一些在事物發展過程當中的多樣性以及他們的有趣性,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學生的好奇心被牢牢地抓住,引導學生針對一些生物上的問題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另外,在具體的生物教學過程當中教育者也可以利用一些生物上的小知識讓學生進行生物實驗。這樣可以使得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生物的課堂當中來,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不斷地發現生活當中一些與生物有關的奇特現象,使得學生對于生物的學習不斷地提高。總的來說生物科學史在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當中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興趣以及教育者的教學質量。
(二) 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其實,在傳統的生物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教育者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往往會對學生進行生物相關知識的一味灌輸,學生在整個學習的過程當中處于一個非常被動的地位,甚至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沒有辦法進行獨立的思考通過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所以,為了解決學生和教育者在教學體系過程當中所遇到的這一系列問題,在生物課堂上迎接生物科學史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去開發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自主性,另外,學生在對某一個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當中也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的形式進行進一步的交流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當中針對某一個問題進行反復的思考和學習,只有這樣,學生對于這個問題才能夠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三) 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雖然有很多的問題,但是因材施教這一思想策略對于教育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傳統教學的過程當中,每一個班的每個學生對于生物的學習基礎是不一樣的,所以教育者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往往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想要解決這一問題教育者可以將生物科學史貫穿在整個教學的過程當中,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自己學習的具體進度。教育者在進行相關內容講授之后學生可以在課后針對自己的問題而進行其他方面的攻克,而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可以在課后根據教育者在課堂上所講的內容將課堂上的內容進行再一次的理解探討,并且進行自我總結,將課堂上所講述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消化和鞏固。這對于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四、 結束語
總的來說,生物科學史如果能夠貫穿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當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創新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對于高中生物學習產生積極的興趣,提高教育者總體的教學質量。然而,就現階段來講,雖然對于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整合是大勢所趨,但仍需要一定的過程。
參考文獻:
[1]鄧過房.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科學史人文價值取向[J].基礎教育研究,2010(1):30-31.
[2]王國慶,楊茂林.對高中生物學教材中生物科學史的價值取向分析[J].生物學教學,2016,41(9):4-6.
[3]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科書人文價值取向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作者簡介:
葉飛,江蘇省泰州市,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市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