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極大開發班上每個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整體素質的提升。隨著全國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發展,老師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學生團隊合作、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進行培養,為此,讓比、學、趕、幫、超的班級管理理念滲透在日常教學中,對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提高和個性化發展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筆者進一步分析在小學中高年級教學過程中,如何采用合適的方式實施比、學、趕、幫、超的班級管理理念,為日后的班級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班級管理;小學;方式;學生發展
一、 采用合理的方式進行分組
在眾多學習方式中,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是學生樂于接受的。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而言是一個很好地鍛煉自己表達能力的機會;另一方面合理的小組成員安排可以使組內優等生帶后進生,使每個人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去,進而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這種教學方式主要的作用是進一步實現小學生對學習興趣的調動,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的精神。合作探究式課堂給了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們投入學習中。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發揮其主觀的調動作用,給小組內部成員不同的任務和分工,或者由學生自己商量任務和分工,這樣就可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投入到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去。小組探究的意義有很多,比如有利于實現進一步培養學生價值觀和情感觀。小學生還處在自我意識發展和形成的初步階段,同時也是學生價值觀和情感觀培養的重要過程。這種能力和學生素質的培養,萬萬不是靠一個人單獨努力實現的,會受到所處周圍環境的影響,小組探究學習的方式剛好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在這個合作式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無形之間會使得學生形成相互學習,幫助,關心的態度感和價值觀,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 引入競爭和獎勵機制
小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一方面需要其依靠自身興趣,但外在因素的獎勵和誘因在這個興趣培養的過程中,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人們認為對小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不好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小學生的積極性不能夠長久維持,此時引入學生獎勵機制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相關專業的老師可以運用對學生進行言語法對觀察過程中表現好的學生進行獎勵。教師還可以定期從學生中選出典型的人或者事來激勵其他學生。在小學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競爭機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起學生的勝負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通過跟其他學生的合理、健康競爭能夠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我們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完成一項學習任務,各個同學可以共同商量書寫的格式,自己對工作的認知和工作技巧等等,從而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小組成果評比。老師和學生們可以通過相互投票,選出比較好的小組,對整個小組的學生進行口頭獎勵,另一個方面針對表現優秀的小組,讓小組成員評選出完成這項的過程中,哪個同學起到了領導作用,哪個同學做出的貢獻更多等等,對這些同學也進行一定的口頭或物質獎勵。這樣一方面對別的小組的同學來說,是一種激勵,也是對課堂上表現突出的同學的一種肯定和獎勵,最大程度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還能對那些沒有參與到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中的同學起到監督的作用。
三、 創新課堂教學方式
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是確保比、學、趕、超班級管理理念順利開展進行的必要保障。我們作為小學教育的工作者,真正的教學目的不僅是單純傳授給學生學科知識,而是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還要鍛煉學生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小學課程教學的過程,老師應該盡可能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設計出更多的可以供學生進行合作實踐探究的活動,從而形成老師和同學,同學和同學之間平等合作、和諧的新型關系,這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從而煥發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熱情,重視課堂的學習,這樣容易形成良好的課上學習氛圍。
四、 總結
小學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極大開發班上每個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整體素質的提升。隨著全國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發展,老師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學生團隊合作、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進行培養,讓比、學、趕、幫、超的班級管理理念在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提高和個性化發展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上述筆者提到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該理念在班級上的順利開展,筆者也堅信只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就會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葉飛.淺談新建班集體的管理策略[J].學周刊,2011(27):96.
[2]吳海艷.比學趕幫促發展——談團隊精神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0(10):163-164.
[3]唐仕,韋燾.點亮學生心中的明燈——淺談中職學校班級管理中的人本理念滲透[J].都市家教月刊,2014(7):112.
作者簡介:
魏興菊,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靖遠師范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