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江 陸瑞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8-153-01
摘 要 社會不斷的進步,過度重視工業的發展隨之帶來的就是環境污染,能源的枯竭。這些問題的日益突出,漸漸被人們所重視。風能、太陽能等二次能源具有污染少、效能高的特點。如何利用清潔能源來提高能源利用率,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新電改的推行,對改簽社會環境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電能替代是指在消耗資源的時候用電能代替煤、油、氣等能源。改變能源供給的結構,提高電能清潔發電所占的比例。
關鍵詞 工業 清潔能源 電能替代
風電是當今社會最主要的發電方式,充分利用了我國風力資源廣泛、開發技術先進的優勢。因此,發展大力利用風能發電能夠促進我國能源戰略的提升和發展。太陽能比風能分布范圍更為廣泛,如今,分布式光伏是光伏發電的重要體現。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水平不斷提高,研發的技術也在不斷完善,清潔能源的利用率隨之也在提升,促進結構優化,實現長遠的發展目標。
一、電能替代類別分析
電能替代分為以下兩種類別:一是供給側清潔能源替代,二是消費電能替代。供給側清潔能源替代主要是指用太陽能、風能、水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從地域情況來說,包含了區域內清潔替代和跨區域清潔替代。消費側電能替代以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以電代氣三種模式為主。
(一)能源供給側清潔替代
能源結構在不斷調整和優化,清潔能源發電比如風電、光伏發電在能源結構中所占比有所提高。要充分利用各種清潔能源之間的差異,以長補短,推進能源結構的綠色無污染轉型。
(二)跨區域清潔替代
我國主要的化石能源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地區,但是電力主要消費在東部,對于能源和負荷的逆向分布來說,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強波動性的清潔能源的利用效率。要進行符合實際情況的跨地區配置,就能達到綠色減排、減少資源浪費的目標。降低在路上的能源消耗、獲取更高的資源價值。
大部分的跨區域清潔替代包含風電獨立外送替代、風光火聯合外送替代、風水火聯合外送替代等等。跨區域清潔替代能夠解決某些地區地區資源有限的問題,要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制定合理的價格、符合市場需求、建立以政府為主體,對市場進行有效的監督體系,滿足每個地區不同用戶的需求,提升居民對生活的滿意度,優化城市環境,保護生態。
二、電能替代潛力的分析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能源革命的推進也在浪潮中不斷前行。我國的石油,天然氣,煤等多種不同的化學能源在總的能源使用比例中不斷的下降,整個社會的電使用率在不斷增加,電能正在以一種不可抵擋的速度占據消費市場。在以往的數據基礎上模擬電能可替代的潛力到底有多少。在此分析以電代煤到2020年我國的電能所能替代的潛力,假設替代率分為3%、5%、8%、10%時,能夠得到煤是9355萬噸,這時電量就是7606億千瓦;10%,煤炭量31185萬噸,電量25354億千瓦。
三、電能替代發展建議
在如今的情勢下,電能的發展在市場上是有潛在優勢的,但是還是有許多人對電能替代其他能源存在質疑。為了解決此類的問題是很重要的,因此下面會給出不同的電能替代發展建議,推動電能替代這種方式的實行。
(一)提高和完善財政補貼
電能替代潛力是一種高耗資的項目,在經濟上存在一定的壓力,財政補貼對于它的發展是有好處的,可以解決它的資金問題并且在推廣力度上是朝積極的方面推進,對各個領域的電能替代重要的項目政府要高度的重視,提供合理的補貼政策,并且針對不同的出臺相應的補貼政策,激勵大家更好的投入到這項工作中。
(二)促進各個地區內外電能替代項目的共同發展
電能相比于那些化學能源,在清潔方面占有絕對優勢,特別是之前重工發展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因此電能的使用會對環境起到凈化的作用,各個地區相互連接,把電能的建設形成一個網狀型,這樣既節省了空間,又能夠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政府要起到主導的作用,合理的去分配地區內和外的資源使用。
(三)建立完善全新能源的電力交易制度
在之前的價格基礎上稍作調整,讓大眾能夠從中得到利益才能夠推進發展。推廣綠色證書,多加宣傳電能替代后的優勢,減輕地區和時間上的僵硬化,讓市場去調節資源的配置,以最終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在新的交易機制上,清潔電能和傳統的電能一起銷售,促進清潔電能市場份額的增加。再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凈化了環境,為人類的生存發展提供了保障。
四、結語
電能替代在當今社會中是不可小覷的,也是今后國家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戰略任務,是一種趨勢。大環境下,這種趨勢是不可逆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順應它并且在此基礎上做出改變,讓它能夠發展更快。在本文中分析了各種電能替代模式,能夠更加直觀的認識到它的作用自己未來發展方向,建議的給出也是一種完善和推進新興電能的方式,并且推廣的前景非常廣闊和巨大的潛力。
參考文獻
[1]楊碩,郭威,張秀麗,張毓清.工業領域電能替代潛力與協同控制分析[J].河北電力技術,2019,38(03):11-14+50.
[2]王思羽.上海電能替代形勢與潛力分析[J].上海節能,2019(03):164-168.
[3]夏懷健,張文,賈素錦,林海英,賀新房.基于大數據的電能替代潛力用戶識別模型[J].電信科學,2019,35(02):14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