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嬋


[摘要] 目的 研究延續性護理對早期原發性肝癌患者介入術后自我效能感與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9月間抽取68例早期原發性肝癌患者,采用均衡分組法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34例。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采用延續性護理干預,護理2個月后觀察效果。結果 研究組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護理能力與參照組相比要高,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及舒適感評分與參照組相比要高,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延續性護理對早期原發性肝癌患者介入術后自我效能感與生活質量的影響較大,可對其預后提供保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延續性護理;早期原發性肝癌;自我效能感;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7(b)-0021-02
原發性肝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具有高發、易發、死亡率高、并發癥多等特點,患者多為40~50歲男性群體[1]。據臨床資料[2]記載,該疾病具體發病機制至今未明,可能與硬化、病毒性肝炎或長期接觸黃曲霉素等化學致癌物質有關,患病后患者肝區域可出現明顯疼痛,并伴隨不同程度全身癥狀及消化道癥狀,如未能得到及時有效治療及護理干預,便會對其生命及健康造成嚴重威脅。該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間就34例早期原發性肝癌患者采用延續性護理干預開展研究,旨在為明確延續性護理對早期原發性肝癌病人介入術后自我效能感與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68例早期原發性肝癌患者,采用均衡分組法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34例。研究組男28例,女6例,年齡41~52歲,平均(46.6±1.2)歲,其中混合性肝癌5例、肝細胞性肝癌14例、膽管細胞型肝癌15例,參照組男29例,女5例,年齡41~51歲,平均(66.2±1.3)歲,其中混合性肝癌4例、肝細胞性肝癌15例、膽管細胞型肝癌15例。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結合其實際情況及醫囑對患者實施護理。研究組采用延續性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醫務人員自發成立延續性護理干預小組,由科室主任護士、護士長、資深護師及工作經驗超過3年的護理人員組成,小組成員開展護理工作之前均接受對應培訓工作,經多方面審核測定確定其能夠滿足臨床護理工作需求之后投入工作;實施護理時,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并對其基本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包括年齡、性別、學歷、家庭成員、性格等,建立健康檔案。治療知情與其建立深入交流,了解其內心顧慮,指導其以良好心理狀態面對治療;手術完成之后,護理人員圍繞其開展飲食及用藥指導,飲食方面指導其遵循少吃多餐原則,確保每日正常營養供需的同時可適當食用瓜果蔬菜等,以維持維生素攝取;用藥方面則告知其按時服藥的重要性,指導其以正確方式及劑量服藥;出院后則給予其隨訪干預,確保每周1次,對其恢復情況進行了解,避免不良反應及復發情況。
1.3? 研究指標
護理2個月后觀察效果,包括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護理能力、舒適感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變化。
自我效能感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進行評定,共有10個項目,各項目均為1~4分。分值越好自我效能感越好[3]。
自我管理能力評分以澳大利亞Flinders大學編制的自我管理量表作為判定標準,總分30分,分值越高則證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強[4]。
自護能力評分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量量表進行判定,總分172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護理能力越強[5]。
舒適度采用Kolcaba舒適狀況量表評分進行評價,總分112分,分值越高表明越舒適[6]。
生活質量采用國際抗癌聯盟Karnofasy評分作為評判標準,>80分表明患者生活可自理,可進行正常活動,評分越高表明發生質量越好[7]。
1.4? 統計方法
運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相關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對比
研究組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護理能力與參照組相比要高,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舒適感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研究組舒適感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與參照組相比要高,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原發性肝癌在臨床中是指發生在肝臟部位的腫瘤疾病,由于肝臟是維持機體生命運轉的重要組織,如未能及時對其實施治療,便會可能導致患者死亡[8]。據臨床資料[9]記載,臨床原發性肝癌患者大多由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發展而成,故認為慢性乙肝及肝組織受損是原發性肝癌患者的高危因素。對于原發性肝癌患者而言,盡早干預能夠對其預后提供保障,并確保其能夠以良好心理及生理狀態面對治療和護理操作。而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由于治療周期長及對疾病認知程度缺失等情況影響極易出現恐懼、焦躁等負性心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因此,針對上述問題臨床應及時給予對應護理干預,使其自我效能感得到提高,進而確保治療順利實施。以往臨床針對原發性肝癌患者術后多輔以常規護理干預,通過觀察其病情來及時調整護理干預措施,雖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整體療效并不能滿足患者對干預效果的滿意需求。延續性護理是臨床常規護理基礎之上的延伸,能夠使患者在醫院及家庭中均能夠享受到優質護理服務,使其能夠以良好生理及心理狀態面對后續治療,從而確保臨床治療效果[10]。應用于早期原發性肝癌患者術后護理中,則能夠對患者病情及治療效果進行綜合評估,了解患者經手術治療后的心理及生理狀態;將手術治療效果及相關內容的重要性對患者進行講解,提高患者對自我及疾病的認知,從而積極主動配合護理內容開展;同時,護理人員圍繞患者飲食及用藥進行指導,協助其建立正確健康飲食,指導其以合理及正確劑量進行服藥;給予其綜合評估確保其病情穩定并達到出院標準后,立即對其實施出院指導,指導其以正確飲食及生活方式面對預后,可通過微信及電話等方式開展隨訪工作,進一步了解患者恢復情況。該研究結果,患者我效能感、自我管理及自我護理能力均得到提升,生活質量有明顯改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早期原發性肝癌病人中采用延續性護理干預具有顯著效果,能夠使其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羅君,邵國良,鄭家平,等.原發性肝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腹痛的發生規律及影響因素[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7,13(7):43-47.
[2]? 韓秀國,馬寬生,夏鋒,等.肝硬化肝癌和無肝硬化肝癌患者圍術期肝衰竭和死亡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6,15(6):605-614.
[3]? 王梅,翟艷可,周娟.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早期原發性肝癌術后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西藏醫藥,2017,35(3):58-60.
[4]? 張娟.不同年齡原發性肝癌患者TACE術后自我管理效能感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2016,8(1):76-80.
[5]? 楊潤琴,湯妹娥,李莉.延續護理對早期原發性肝癌術后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6,22(3):514-517.
[6]? 于衛葉,王同興.循證護理對TACE治療肝腫瘤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2):99-100.
[7]? 鄭芹,盧彩霞,李麗.原發性肝癌患者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16):40-42.
[8]? 徐鵬.多項生化指標聯合檢測在不同肝臟疾病診斷與治療中的意義[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12(34):172-173.
[9]? 和海玉,路明亮,黃華,等.GP73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原發性肝癌血清及組織中的表達[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6,37(4):41-44.
[10]? 馮鋒.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早期原發性肝癌術后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6):1142-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