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曦 凌睿哲 徐琪
[摘要] 目前我國醫聯體不斷發展,但同時也存在著核心醫療單位與協同醫療單位的矛盾,患者與醫療單位之間的矛盾,醫療支付方、患者及醫療單位的矛盾問題。利用“互聯網+醫院”服務模式,建立健全的績效考評制度,支撐上下聯動的醫聯體業務開展,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分級診療,為解決上述矛盾提供可能,從而進一步推進醫聯體建設。
[關鍵詞] 醫聯體;互聯網+醫療;績效考核;分級診療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7(a)-0197-02
Promo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ssociation by "Internet + medical"
YU Xi, LING Rui-zhe, XU Qi
Su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Hospital,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300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medical associations are constantly developing,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core medical units and collaborative medical units, contradictions between patients and medical units, contradictions between medical payers, patients and medical units.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 hospital" service model, establish a sound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dical association busines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linkages, accelerate the formation of a reasonable and orde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provide the possibility to solve the above contradictions, thereby furthe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dical association.
[Key words] Medical association; Internet + medic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Graded diagnosis
近年隨著醫改的深入,醫聯體建設不斷推進,同時也出現了困境。該文通過梳理傳統醫聯體模式的實施困境,分析了通過我國“互聯網+醫療”模式的加成,完善醫聯體建設。
1? 醫聯體和“互聯網+醫療”的概念
①“醫聯體”指的是多個醫療單位突破原本行政組織結構的限制,把各類醫療資源融合在一起的醫療聯合體[1],涉及檢查、診治、供藥等各項服務內容,包含醫務人員在不同級別醫院的流動,實現知識乃至技術的分享,其目標是將優質的資源向基層傾斜,建立合理的醫療格局。目前,我國醫聯體的組織形式多種多樣,按不同的聯合形式,其聯合體大概包含下面幾種:縱向組織型、橫向組織型與混合組織型。在此進程中,縱向組織型醫療體是比較常見的模式,是由多個層級的醫療單位組織而成,可分為松散型和緊密型兩種,該文論述的醫聯體均指縱向組織型醫聯體。
②“互聯網+醫療”指的是借助互聯網這一平臺,將物聯網、云計算乃至大數據等與傳統醫療服務深度融合后產生的新型醫療服務業態的總稱[2]。該文所提出的基于“互聯網+醫療”的新型醫療體系在醫聯體架構下的區域協同醫療的前提下,讓患者享受到更為便利的醫療服務,讓醫療資源的搭配更加高效,使得資源配置更加合理,患者分配更加科學。
2? 醫聯體發展困境分析
2.1? 核心醫療單位與成員醫療單位的矛盾
國內大多數公立醫療單位接收撥款有一定差額。作為事業部門,收入與效益直接掛鉤,作為獨立經濟人,醫療單位之間競爭激烈。在縱向型醫聯體組建之后,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核心醫療單位對規模較小、實力較弱的成員醫療單位提供援助,協助他們的職員提高服務水準。在此進程中,核心醫療單位為了自身效益,會對成員醫療部門的患者和醫療人士帶來一定的“虹吸”現象,導致成員單位運轉艱難[3]。同時,核心醫療單位與成員醫療單位考慮自身效益,并未將患者轉診給對方,這與組建醫聯體的初衷背道而馳。在醫聯體中,核心醫療單位擔任領頭羊的角色,而成員醫療單位則站在協同者的位置。核心醫療單位由于地位較強,會在經濟、文化各個方面在醫聯體中占主導地位。所以,在相互合作的時候,占據協同位置的醫療部門,特別是基層醫療部門極易失去主動權。
2.2? 患者與醫療單位之間的矛盾
由于健康服務購買力不斷增加,患者更愿意接受級別更高的醫療部門。相對而言,基層醫聯體單位在整個醫療服務市場中的地位仍較低,仍存在諸多問題,如技術人員數量不足、醫療設備和藥品儲備短缺等,仍然改變不了在患者心中低端的形象,因此也無法成為患者就醫的首選。
2.3? 醫療支付方、患者及醫療機構的沖突
在醫療機構之內,不同單位實行著不同的醫保政策,如果患者換醫院,不僅必須再次調整起付線,而且會出現跨機構報銷難的問題,而且不同醫院分配不同的醫療額度,在真正支付的費用高于醫療額度的總額時,醫院對病患的收治不再積極。由于醫療體成員單位的級別有一定差異,政府在給予財政補貼的時候優惠幅度也不一樣,加之各自經營的問題,勢必出現盈虧不均的局面[4]。各級醫療單位對相同病種的報銷比重也有區別,這將加劇矛盾的激化。基于以上原因,患者通常優先選擇核心醫療單位就診。
3? 通過“互聯網+醫療”的加成,推進醫聯體建設
3.1? 建立健全的醫聯體績效考評制度
同質化的管理形式可以有效穩固醫聯體不同醫療部門間的關系[5],為了長時間保持合作的平穩,避免利益沖突,醫聯體內各醫療單位之間必須建立趨同的文化。通過“互聯網+醫療”,使統一管理醫聯體內各成員單位的各項醫療行為的收入、成本,制定統一的考核制度、獎懲方案成為可能。例如用積分制來管理技術人員,利用績效考核、職稱評定等手段鼓勵專家下基層,專家下基層服務的數量和質量進行量化積分,積分在技術人員晉升職稱時作為主要的考評根據;而且對各種醫療單位在進行幫扶的時候出現的經濟虧損,利用網絡給予科學預測,編制科學的補償體制做出補助,均衡不同醫療單位的利潤;把醫務人員的各項醫療工作進行量化,科學進行績效分配。
3.2? 提高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水平,提升患者就醫獲得感
3.2.1 遠程會診? 通過網絡系統,支持基層和各種級別的醫院召開遠程會診。病患到基層醫院看病,如是疑難病癥需要會診,基層醫療機構可通過遠程會診平臺進行預約會診登記操作,待三級醫院確認后在預約時間段,通過圖文、視頻等形式進行實時在線問診,通過網絡傳輸,專家可清晰了解患者病史,為患者提供科學、合理的診療方案[6]。遠程會診不僅免除患者長途奔波及異地食宿之苦,節約非醫療支出費用,還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技術支持,提升了基層醫療水平。
3.2.2 遠程檢查、檢驗? 互聯網可實現醫療機構間的遠程影像、心電、檢驗等服務。基層醫療機構為患者采集好影像、心電、檢驗等信息時,互聯網將數據進行無損傳輸、存儲和再現,把基層醫院的數據傳送給上級醫院會診專家。上級醫院專家對影像圖片、心電圖、檢驗信息進行判讀、書寫報告,將結果再傳至基層醫療機構,簡化了患者就醫流程,使患者方便、快捷地獲得了優質的醫療服務,為診療贏了時間。
3.2.3 線上藥房? 在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人員能夠利用網絡平臺挑選三級醫院的藥物,開具電子處方,待審方通過后,相關信息會推送至客戶端,方便患者及時前往醫院完成線下診療。依據患者本身購藥進程的挑選,轉移到對應醫院的藥房,讓患者能夠就近領取或進行網絡配送[7]。藥品有關業務資料要保存在三級醫院,并在此醫院HIS系統之內登記處方來自于哪個醫聯體成員單位,便于日后與基層醫療機構進行結賬。
3.3? 突破信息瓶頸,完善分級診療醫保支付工作
2018年我國已經開始建立醫療體試點,在此過程中,三級公立醫院必須展現其引導效用,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給出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指出醫聯體必須要主動摸索引入互聯網技術,促進分級診療局面的構建[8]。
為進一步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合理利用醫療衛生資源,引導患者理性就醫,切實發揮醫保支付對醫療服務供需雙方的導向作用,可利用互聯網啟用分級診療轉診登記系統,各醫療機構完成醫院端HIS系統改造,增加轉診登記按鈕,參保人員從基層醫療機構上轉入三級醫院辦理出院結算手續時,信息系統判斷為有效轉診的,將兩次住院的起付標準進行比較,上次住院起付標準高于該次住院起付標準的,系統不再收取起付線費用;上次住院起付標準低于該次住院起付標準的,系統按起付線費用按兩者差額收取,從而減輕患者就醫經濟負擔。
4? 體會
“互聯網+”醫聯體新模式推進了信息技術與傳統模式的融合,優化了醫療資源的配置。互聯網將優質醫療資源傾向于基層醫療單位,不但能夠給基層全科醫生創造大量的學習機遇,而且能夠促進基層醫院提高其醫療服務的水準,盡量避免患者在看病過程中持有偏見,推進診療過程更加高效、合理,提高醫療服務品質,有效緩解了居民“看病難且貴”的難題,在全新的醫聯體模式下,實現醫院、醫生乃至病患的共贏。當然在實踐過程中醫聯體建設依舊需要摸索,構建高效的激勵體制,提升基層醫院服務能力,改善服務狀態,健全醫保政策等,實現合理的分級診療模式,“互聯網+醫聯體”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肖斌,陸曉琳.基于“互聯網+”的新型醫聯體建設分析[J].山東社會科學,2016(s1):241-242.
[2]? Fuentes HE,Paz LH,Al-Ogaili A,et al. Validation of a patient-completed Caprini risk score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risk as-sessment[J].TH Open,2017,1(2):106-112.
[3]? 任文杰.我國醫療聯合體文化整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醫學與社會,2014,27(2):31-34.
[4]? 王成.構建以制度建設為核心的醫聯體管理體系[J].衛生經濟研究,2016(9):17-19.
[5]? 孫夢.醫聯體:既要“連體”更要“連心”[N].健康報,2018-03-05(003).
[6]? 趙一鳴,左秀然,楊國良.基于醫聯體的遠程會診系統應用研究[J].醫學信息學雜,2014(10):33-34.
[7]? 李長林,楊逸暉.醫聯體內互聯網醫院建設[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8(11):1030-1031.
[8]? 雷詩琪,黎雅思,王前強.我國“互聯網+”醫聯體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J].衛生軟科學,2018(1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