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摘 要 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是現階段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其關系到扶貧攻堅戰的有效開展,關乎到國家農村各項政策的有效貫徹,關乎到農民的切身利益?;诖?,正確審視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現狀,掌握農村集體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對應策略的調控。
關鍵詞 村集體;經濟管理;農業經濟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7.047
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可以使農民的收入得到增加,由此使得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得以縮小,繼而為實現我國共同富裕的目標邁出更加夯實的一步,使得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社會矛盾風險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和管理。近年來,我國政府在農村的投入不斷增加,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也迎來了良好的契機,取得了諸多成就。但是,實際農村集體經濟管理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影響著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工作效益和效率的發揮。
1 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的現狀
1.1 職責機構設置和職責分工越來越明確
此前,很多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意識比較淡薄,甚至連職責機構都沒有設置,實際的職責內容也沒有界定下來,導致實際的農村集體經濟管理處于相對粗放化的狀態。但是近幾年農村集體經濟的職責機構得以成立,職責內容也得以界定。比如,部分農村在農牧局之下設立農經科、農村財務審計所、土地流轉中心、土地仲裁等業務科室,主要對區域農村集體經濟進行指導,對涉農信訪案件進行集中調查和調解。各鄉鎮政府、鄉鎮農經站、土地流轉服務站、公共資產資源交易站在不同的環節發揮著自身的效能,體現出了經濟管理責任的細分,非常有利于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可持續發展和進步[1]。
1.2 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體制越來越完善
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體制也在朝著更加完善的方向發展和進步。詳細來講,其集中體現在如下3方面:
1)部分農村嘗試改變集體賬簿資金鄉鎮農經站雙代管的模式,嘗試以農村財務委托代理的方式進行財務管理,確保財務管理進入現代化狀態;2)高度重視財務管理電算化工作的開展,改變以往手工記賬的格局,使用信息技術手段記賬,引導財務管理朝著電算化方向發展;
3)部分農村集體倡導以民主理財和建立財務公開制度的方式來確保村民知情權、管理權和決策權,引導實際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朝著規范化方向發展[2]。
2 農村集體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工作在取得諸多成績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確定實際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詳細來講,農村集體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集中在以下3方面。
2.1 農村集體增收能力差,存在債務包袱
農村集體在將集體資產資源分發給農民之后,一般預留的機動地規模比較小,也就是說很多農村集體根本沒有可以使用開發的資產資源,自身集體經濟增收的途徑少,增收能力較差。而且,在實際調研中發現,很多村落存在嚴重的債務包袱。這些都會對農村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改善,會成為拖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制約性因素。
2.2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合規性不足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規范性不足,在很多農村都存在。一般情況下,其會以以下3種方式存在。1)賬外資產、賬目與實際不吻合。在當前農村優惠政策集中的背景下,很多村集體都可以獲取相應的文體設施、辦公設施、工程材料,但是因為缺乏原始憑證,并沒有將其納入到村集體賬目核算中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賬外資產。再者,多年以前的呆賬、死賬都沒有經過有效處理,這也成為賬目與實際不吻合的重要原因。2)農村集體采購進站交易的政策沒有得到有效貫徹和執行。按照規定,對于超過一定額度的材料或者設備,需要按照對應規范進行進站交易操作,但是實際操作中并沒有得到貫徹執行。3)當前部分村集體忽視了對經濟活動的監督和管理。村領導因為各種原因難以依照要求進行簽字操作,且村領導之間的不正當競爭也會使得部分經濟管理監督工作難以有效開展,這就會使得很多村落的經濟管理工作處于粗放化狀態。
2.3 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團隊專業素養偏低
從本質上來講,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工作屬于經濟管理范疇,需要依照特定的規章制度,以嚴謹的態度、專業的素養來進行,否則就可能對實際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造成不良影響。但是,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團隊的專業素養偏低,影響了農村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3方面。1)鄉鎮農經管理人員設置不足,很多農經管理人員都是兼職狀態,且部分對應崗位的人員根本不知道如何做好經濟管理工作,專職素養缺乏,難以保證經濟管理方案的有效性。2)農村會計隊伍很不穩定,人才流失現象十分嚴重,造成村會計隊伍整體業務素質較差,難以在實際村集體經濟管理工作中發揮積極效能。3)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物質支撐。相關經費沒有被納入到財政預算中,農經站日常工作中需要的材料也處于匱乏狀態,導致經費短缺,辦公設備陳舊,軟件升級換代難以維持,對經費審計工作的效率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3]。
3 改善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的相關措施
3.1 拓展村集體經濟增收渠道
農村集體經濟增收渠道較窄。對此,農村集體經濟負責人需要切實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實現現有格局的轉變。1)高度重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開展,改變村落的投資環境,發揮村干部的職能,鼓勵其進行招商引資。2)鼓勵各個村莊民營企業不斷發展,并給予企業發展創造條件,實現本村剩余勞動力的吸收。
3)定期開展村民教育培訓工作,使得其思想意識可以跟上時代發展;開展專業技術學習活動,確保個人收入不斷增加。
3.2 建立完善的農村集體經濟三資管理體系
1)要正確看待農村三資管理工作。各個地方的農村建設負責人需要強化對三資管理的學習,增強對此方面的認知,將其作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板塊。在平時的工作中向人民群眾解釋農村集體經濟三資管理教育的重要性,使得農民意識到集體經濟三資管理的價值,繼而鼓勵農民參與進去,監督三資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為三資管理建立良好的輿論環境。2)制定完善的三資管理規章制度,結合實際三資管理工作經驗,探索全新的三資管理模式,并且將其納入到規章制度中去,引導實際農村經濟集體管理制度朝著更加完善的方向發展。3)建立完善的公開制度,將三資管理工作的詳細情況進行公示,使人民群眾可以全面了解到實際的三資管理情況,確保人民群眾利益保護朝著透明化的方向發展[4]。
3.3 打造專業化、高素質的經濟管理團隊
針對當前村集體經濟管理團隊素質不高的問題,應該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改善。1)高度重視農經管理隊伍穩定性發展。鼓勵有素質、有信仰、有能力的干部參與到實際的經濟管理工作中去,尊重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鼓勵創新,確保村集體經濟管理進入更加理想的狀態,由此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實際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工作中去。同時還要確保村會計隊伍的穩定性,從招聘選拔、待遇薪酬管理等多個維度入手,確保其有著良好的工作狀態,發揮其在經濟管理中的職能。2)形成完善的農村經濟管理隊伍業務培訓機制,定期開展專業化培訓,使得農村經濟管理人員可以更快了解經濟管理的規章制度、方法策略等,使得其自身專業素養得以不斷提升,確保其做好農村經濟管理工作。
4 結語
村集體經濟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展現出了眾多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對此,應拓展村集體經濟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建立完善的三資管理機制,引導經濟管理規范化發展;打造專業化、高素質的經濟管理團隊,注重農村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科學進行村集體經濟管理,進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韓松.論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管理權能[J].中國法學,2016(2):121-142.
[2] 陳甦.土地承包經營權繼承機制及其闡釋辨證[J].清華法學,2016,10(3):57-71.
[3] 孫憲忠.推進農地三權分置經營模式的立法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16(7):145-163,208-209.
[4] 高飛.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法理闡釋與制度意蘊[J].法學研究,2016,38(3):3-19.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