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語辰 侯鑫
[摘要]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但由于沒有構建系統化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導致了我國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諸多潛在性問題和隱形弊端。以西部地區某綜合性大學為例,從目前高校畢業生面臨的就業現狀出發,通過多元化的視角分析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措施。
[關鍵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職業生涯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9.21[文獻標識碼]A
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要求高等教育要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高校的任務不僅僅是專業技術的培養教育,還面臨如何在新形勢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新課題。由于歷史沿革、地理位置、經濟發展等綜合因素,使西部地區地方高等院校在師資力量、學科建設,學術資源等方面存在天然的不足。構建高水平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將雙創教育實踐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是西部地區地方高校實現轉型發展、助力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由之路。
1 西部地區地方高校學生特點——以某綜合性大學為例
以某綜合性大學為例,學校地處西部地區地級市,受地理交通等條件影響,用人單位招聘成本、畢業生就業成本遠遠高于省會城市和大城市。經調查走訪,發現在校生及其就業具有以下特點。
其一,專業內的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2017年,有88個專業畢業生,各專業學歷層次參差不齊;各專業的畢業生人數分布不均衡,個別專業畢業生人數10倍于其他專業。
其二,依據對生源地進行區域分布分析。據調研某大學2017屆畢業生就業情況,顯示生源主要集中在省內;本科畢業生生源主要集中在黃河中游地區。畢業研究生的生源地主要分布黃河中游地區,占62.2%;北部沿海地區占22.56%。大部分學生的家庭環境相對優越,家庭經濟壓力較小,缺乏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拼搏精神。
其三,畢業生性別分布不均,女生所占比重大,超過男生所占比例,與社會人力資源的需求現狀不匹配,增加了就業推薦工作難度。
其四,畢業生就業問題并不是突出問題。該學校2017屆畢業生整體就業率為93. 26%。其中本科生就業率93.30%;研究生就業率91.67%。這一數據表明,只有極小部分學生存在就業難問題。
其五,學生綜合素質普遍較高,但學習態度呈現兩極分化趨勢。2017屆該校畢業生就業五千余人,其中簽訂就業協議形式就業人數占總人數的82.96%;考取博士、碩士研究生、專升本人數占8.42%;出國、出境人數占0.8%。數據顯示,約9%左右的學生選擇繼續深造,而其余選擇就業的畢業生對就業市場持樂觀肯定的態度,但也存在對工作期望值較高,以高要求高薪水為自己的求職目的,職業忠誠度不高,從而導致履職時間不穩定、就業環境不理想等情況。
2 西部地區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1998年舉辦的清華大學首屆創業計劃大賽拉開了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帷幕。2002年4月,教育部將清華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9所高校確定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院校,標志著高校創業教育在我國正式啟動。目前,西部地區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也由高校自主探索向政府積極引導進行多元化發展,但有諸多問題亟需解決。
2.1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不合理,體系尚未完善
西部地區地方高校開展創業教育隨著就業大環境變化而逐漸得到廣泛關注,并不是主動行為,而是一種被動的應對行為,創新創業教育行為僅僅只是增加創業教育課程或培訓,達到短期內迅速提升就業率的目的。從課程設置上看,教育部明確規定的公共必選課程為政治思想類,語言工具類,體育類以及計算機類。而創新創業教育則以選修課為主,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創業指導機構工作大多理論重于實踐,缺乏現實意義。
2.2 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單一,缺乏個性化指導
西部地區地方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僅僅停留在主觀客體認識層面,即創業的共性。而在進入社會職場中,學生的個人表現具有很大差異。而大部分高校僅僅是針對大學生這一群體,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沒有進行分類。在教育內容上,沒有考慮西部基層崗位、大學生士兵以及針對不同崗位和行業的學生心理需求,只注重工作績效而忽視創新創業教育的現實意義,往往使創新創業教育成為“形象工程”。
2.3 創新創業教育社會資源以及人力資源不足
2003年教育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辦了第一期創業教育骨干教師培訓,來自全國100多所高校的200名教師參加了此次培訓。目前,我國接受培訓的創新創業教育骨干教師已達上千人。但是2019年全國應屆高校畢業生834萬,而全國高校在校生更是達到了3700余萬。很多高校并未設置專職創新創業教育專職人員,而大部分由輔導員來兼任此項工作。但是輔導員工作相對繁瑣,其學習和研究創新創業教育的時間相對較少,指導效果收效甚微。
3 構建多元化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具體措施
3.1 開展全方位,系統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一步,不少大學生對自身沒有準確的定位和分析而盲目從眾的選擇職業,從而直接影響到他們職業取向的清晰度。近幾年,大部分高校都開展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但形成完整系統的體系卻少之又少。開展系統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以二級學院為抓手,以新生教育為載體進行全覆蓋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是多元的,第二課堂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尤為突出。高校通過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模擬招聘大賽、大學生創業大賽等寓教于樂的教育形式,進一步發揮高校優勢,引領大學生創新意識。
3.2 堅持一條符合學情校情的特色思想政治教育道路
推廣就業工作導師制,在就業工作導師制試點的基礎上,繼續擴大就業工作導師制推廣的范圍。通過專業導師對畢業生職業理想引領、就業觀教育、就業心理疏導、求職方法指導,提升了畢業生就業核心竟爭力。同時導師也通過自己科研、創新等實踐平臺積累的人力資源精準推薦畢業生。在畢業生就業教育過程中,學校以轉變畢業生就業觀為主,把畢業生就業創業及個人發展與服務于國家戰略需要、民族振興接軌,實現了就業指導“3到”。即就業指導到課堂。從學生的二年級開始把就業指導作為選修課納入教學計劃,保證就業指導的效果;就業講座到學院,推行校院共講模式開展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教育;《就業指南》到學生。不僅結合工作實際,將國家的就業方針、政策和學校的就業政策和規定,就業流程、就業管理系統的使用精編出《畢業生就業指南》,做到畢業生人手一本。
3.3 加強專職輔導員隊伍建設,打造一支高水平專業化的輔導員隊伍
高校工作的排頭兵是輔導員,他們不僅是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管理者,更是學生日常思想教育的引領者,輔導員隊伍建設是做好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抓手。隨著學校不斷深化改革,陜西理工大學擁有一批作風硬,業務強的高水平專職輔導員隊伍。輔導員辦公室設在學生公寓,并且成立了獨具特色的青春正能量工作站,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和思想政治教育。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將社會現狀與人才發展結合起來,建設高素質、人才化的專業指導隊伍。
3.4 能力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
高校不僅對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方面進行改革,還進一步提供實踐平臺。通過設立科研助理勤工助學崗位,鼓勵教師引導并吸收大學生參與科研任務。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多管齊下,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對他們進行理論素養、專業技能訓練的同時,形成校企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合作,建立了以企業單位為主的實習、實訓基地,學生深入企業單位第一線進行實習,為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平臺。
創新創業教育是高校畢業生進入職場的重要一課,對畢業生就業能力,創新能力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面對當前就業新形勢,改革傳統的就業指導模式和就業觀,探索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徑顯得尤為重要。高校要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不斷增強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韓艷玲. 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現狀和對策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7.
[2] 高娜娜. 世界一流大學創業教育組織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外國語大學,2017.
[3] 東靜蕾.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開封教育學報,2017,37(08):121-122.
[4] 曾珊.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D].贛州:江西理工大學,2017.
[5] 李春蘭.高校創業就業教育體系現狀及對策[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7(15):24-25.
[6] 倪澤杰. 協同創新視角下我國大學生創業觀教育機制的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6.
[7] 陸玉蓉. 大學生創業教育實施現狀的案例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
[8] 劉立琴. 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5.
[9] 易金平.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2014,33(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