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教育屬于人們教育范疇,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加強美術教育不僅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美術能力與美術素養,同時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與鑒賞能力,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美術教育;現狀;問題;策略
一、高校美術的教育意義
(一)促進大學生的就業發展
美術教育作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專業課程,具有廣泛的就業途徑,如攝影、雕塑以及藝術設計和影視工作等,都離不開美術教育,通過對學生教學美術教育,能夠有效拓寬他們的就業渠道,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與能力,獲得更加豐富的美術知識,為其今后有關美術職業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新課改背景下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而美術教育為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途徑,每個人對美的理解不同,所以學習的方式也不同,因而可以根據學習的內容產生不同的觀點及看法,提高自己的主張與觀點,促進自己個性化的發展。
(三)改善人的整體認知水平和素質
美術教育具有審美功能,在美術的學習中,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更可以讓學生在提高專業技能的同時豐富審美觀,提高創造美的能力,提升藝術情操和思想境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都得到了提高,更培養了人的內在氣質。
二、當代高校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目前,我國的高校美術教育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美術教育可能受到就業的影響,存在著嚴重意識偏差,只重視學生的專業技能培訓,忽視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培訓,以至于學生出現浮躁的心理,缺少了理論支撐,在專業上不夠深入,這樣就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不協調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實行,高校在美術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很多高校的教師開始琢磨教學方法的創新與研究,但是忽略了對教材的創新,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技術,只是將它作為一種教學手段,雖提高了課堂氣氛,但卻忽略了對教材內容的精致研究,致使在教學的過程出現不相協調的現象,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缺乏有效的教學實踐
美術教育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科目,無論是繪畫專業還是設計專業,都需要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來,而現在的美術教育則缺少實踐活動。
(四)教學評價模式統一化
受到我國現有的教學模式影響,高校美術的教學成果的檢驗依然采用考試的制度,這種評價方式存在局限性,不能有效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學習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還會讓學生產生不良的情緒。很多學生為了拿到學分,進行針對考試的學習,忽略美術學習過程中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的提高,不能有效促進美術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美術教育的應對策略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個性化發展
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一堂課的教學質量,主要依靠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反映。在高校美術的課堂中,每個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比較強,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特點,只有課堂內容對其有充足的吸引力,才能有效地開展課堂教育。
(二)加強美術教育與實踐的結合
高校美術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還是要運用,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來,為以后的就業更好服務,這才是學習的最終價值體現。美術教育的學習就是為學生以后能更好地就業工作,學校要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讓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更好地實踐,增加學生的實習經驗。只有在實踐中,學生才能發現不足,才會不斷進步。
(三)創新優化高校美術教學模式
在大學階段的美術學習中,可以創新教學模式,打破常規的教學。創新教學模式,要注重教材內容與教學方法的結合,不要讓創新的教學方法只是流于形式,要徹底地與教材內容相協調。在教材的使用過程中,要注重教材內容的創新,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提高師資力量,改善評價機制
教師是教學過程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老師的專業發展水平直接影響教學的進行,所以學校要定期組織教師開展學習,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提高專業技能和教學水平。學校要打破單一教學成果評價機制,美術的教學評價機制要結合美術學科的特點合理地設置,美術理論部分可以采用考試的評價方式,但是美術的實踐技能部分則需要設計合理的評價方式。多種有效的評價方式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美術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學生個人修養的提升。
四、結語
美術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一個重要的專業,有著悠久歷史和良好的發展前景,美術專業近幾年在現代教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高校在設立美術專業時,也是越來越專業化、系統化,類別更細致。為了滿足就業要求,新增的專業也越來越市場化。對于美術教育來說,最終的目的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代晴.當今應試美術教育的現狀及反思[J].中國校外教育,2016(16):15.
[2]劉加坤.關于大學美術教育的現狀及發展優勢探討[J].大眾文藝.2016(18):250.
作者簡介:戴思竹,西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