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貴卯
【關鍵詞】 傳統文化;班級管理;校園文化;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6—0051—01
當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提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作為教書育人主陣地的學校理應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的重要領地。班級是學校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受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奮進的載體,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班級管理中,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當前教育界又一個熱點的研究課題,因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班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價值體現。
一、班級管理中運用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當前的校園內,學生普遍缺乏尊師重教意識,缺乏感恩之心,丟棄了傳統美德。加上西方文化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激烈碰撞,許多學生片面強調所謂的“人人平等”,社會也講教師的“服務”意識,久而久之,學生尊師觀念淡漠,容易形成以我為中心、目空一切、不能接受批評等不良行為。所以在班級管理中,要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巧妙地利用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親其師,信其道。”可見,尊師敬學敬業是一脈相承的。“重教”才能尊師。多數專家認為優秀傳統文化進課堂,意義不僅在于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在母語修養、文化傳承、人格教育、倫理道德、創造性等方面的積極影響也是廣泛的。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價值體現
1. 思想道德建設。思想道德建設是班級管理中首要任務,是樹立同學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正確途徑,是其他工作無法替代的。儒家的《大學》中提出道德學習的“八條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見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具有連貫性和完整性。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道德建設,可以讓班上的同學樹立遠大理想,吸收重義輕利、舍生取義、憂樂以天下等優秀傳統道德準則,促進班級成員牢牢樹立起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觀。
2. 組織文化建設。班級組織文化建設是班級管理中核心內容,對整個班級的價值取向、行為導向、思想導向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特別強調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知人無務,不若愚而好學。自人君公卿至于庶人,不自強而功成者天下未之有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十分重視奮發圖強、堅韌不拔、百折不撓、鍥而不舍的精神。這對班級干部團隊選拔、特色班級文化和班風學風建設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尤其是學習更需要營造環境,在班級生活中,要有共同的奮斗目標,積極向上的精神氛圍,團結互助的良好風氣,才能保證大家克服困難,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追求進步。因此,發揚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務實精神、自強精神和寬容精神,在班級組織文化建設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 實踐活動建設。班級實踐活動是實現班級理想教育的終極目標,從而有助于班級學生的團結榮譽感和集體榮譽感,這樣不但可以完善班集體的發展,在班級的集體活動中,還可以促進個人和集體的關系,促進學生與學生的感情,培養集體主義榮譽感,責任感和義務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十分重視躬行踐履,認為理想人格、道德意志品質來源于自我的親力親為和實踐的磨練。優秀文化需繼承,更需踐行,實踐活動可以讓優秀傳統文化以更直接的方式走進學生內心,塑造他們高雅氣質。比如班級開展“中華經典誦讀”“詩詞擂臺”“文化大講壇”之類的活動,讓學生直接參與其中,受到文化熏陶,提高自身文化素質的同時提升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以優秀的傳統文化營造獨特的校園氣息
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多樣性,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合學校的班級管理,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文化選擇,或者各個項目的優化,構建出獨特的校園文化氣息,豐富學生的素質教育。近年來,學校利用各種校園資源,豐富學生的特長發展,在音體美及信息技術上花了許多心思,并且開展了許多相關的活動和比賽,這時將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加進去,又會是另一種不同的效果了。例如,在美術作品的比賽上,可以加入書法、國畫、詩詞的元素,讓學生在審美上得到提升的同時,對于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底蘊也有更深的了解,不斷向古人學習,專研學問。在比賽結束后,評選出優秀的美術作品,將作品在學校展覽,這樣做不僅僅可以讓更多的人接觸到優秀的傳統文化,更能為學校的校園建設增添一抹亮色,讓學校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形成獨特的校園風格。
總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且有價值的管理之道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是運用到班級管理工作中的潤滑劑和催化劑,十分有益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名班主任,更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提高自己的師德水平,粹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精華,繼承發揚,將班級管理工作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高度。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