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春 黃九林
[摘 要]“倒數的認識”教學分六個環(huán)節(jié):自學——探究新知,說學——交流匯報,幫學——釋疑解難,導學——點撥提升,檢學——練習反饋,評學——表揚激勵;整節(jié)課做到:新知——讓學生探究,教材——讓學生講解,問題——讓學生提出,過程——讓學生參與,內容——讓學生小結,評價——讓學生參與,確保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六學;主體;倒數;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26-0062-02
【教學內容】蘇教版教材第十一冊第36頁“倒數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概念和意義,明確倒數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關系。
2.使學生在理解倒數概念的基礎上,建立一定的數感,并能正確熟練地找出一個數的倒數,發(fā)現求倒數的方法;能靈活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3.在知識獲取的過程中,增強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說理能力,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使每個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教學重點】理解倒數的意義,學會求倒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能熟練求出小數、帶分數的倒數,發(fā)現倒數的一些特征。
【教學過程】
出示口算題:
[712×127]? ? ? ? ? ? ?[1×45]? ? ? ? ? ? [8×18]
[123×23]? ? ? ? ? ? ? 0.25×4? ? ? ? 0.125×8
師:這組計算題有什么共同特點?你能再說出幾組乘積是1的兩個數嗎?乘積是1的兩個數之間是什么關系?
師:這就是今天所要學的——倒數。倒數的內容請自學完成。自學要求:(1)畫出你認為比較重要的部分;(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3)寫出你的新發(fā)現、新解法和一些創(chuàng)新的想法;(4)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說說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5)完成書上的“練一練”。
【評析:“自主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起著影響全局、輻射全課的作用。六年級學生完全有能力通過自學而掌握倒數的意義,教師只需要成為組織者,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自學的目標是挖掘學生心力,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第1步:讓學生先小聲說出自己通過看書學到了什么,然后在小組里交流。
第2步:各小組派代表上講臺交流,并進行適當的板演。
第3步:讓學生說出新的發(fā)現以及創(chuàng)新的想法。
第4步:讓學生質疑。
生1:為什么0沒有倒數?
生2:怎樣求小數的倒數呢?
生3:帶分數的倒數怎么求?
【評析: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分層次、分步驟地匯報展示,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積極地去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這樣不但可以避免走上學生探究后教師再重新進行講授的老路,還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構建數學知識,對倒數的知識有了初步的探索?!?h3>三、幫學——釋疑解難
師:誰能解決生1、生2、生3提出的問題?
生4:因為0乘任何數都不能等于1,所以0沒有倒數。
生5:求小數的倒數可以先把小數化成分數,然后再把分子、分母調換位置,例如求0.75的倒數,可以先把它化成[43],然后再把分子、分母交換位置,得[34]。
生6:求帶分數的倒數,應該先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然后再把分子分母交換位置。
出示問題: 1.“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這句話中你認為哪個詞最關鍵?為什么?
2.求一個數(0除外)的倒數的方法是什么?
3.怎樣求0.8和1[34]的倒數?
4.你能用求倒數的方法和倒數的意義分別說明“0為什么沒有倒數”和“1的倒數為什么是1”嗎?
5.運用倒數的知識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里交流,最后教師加以點撥)
【評析:“幫學”和“導學”是學生對倒數認知“升華”的關鍵。任何一個知識的學習都有由淺入深的過程,學生通過自學往往只能認識到事物的表面,而更深刻的認知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引導?!皫蛯W”以學生之間的互相爭論、解答、辨析等形式為主,學生是再認知的主體,教師在其過程中起著扮演組織、引導、點撥的作用。】
【評析: “檢學”是學生將所掌握的知識逐漸內化的過程。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出示層層遞進、多種形式的題型,讓學生獨立嘗試解決問題,促使學生主動地將知識條理化和結構化?!?h3>六、評學——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師:今天同學們表現都不錯,都能夠主動探究新知、積極討論。有的同學在自學的過程中鉆的很深,能主動思考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今天我給全班同學每人加1分……
【評析: “評學”包含兩個方面:評價學生和評價學習。評價學生主要是用表揚的方式激勵學生,讓學生在每一個活動中得到肯定,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評價學習就是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后的小結以及全課小結,是對知識的再提升和再確定。評學應該貫穿于整堂課,因為它是學生學習興趣形成、數學情感升華的重要途徑。】
【教學評析】
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六學”引領下的課堂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為核心,確保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對“以知識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師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革,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能力、創(chuàng)造精神、合作意識、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素質得到真正的發(fā)展。
1.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享受自學、探究、匯報的過程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這節(jié)課從一開始簡單的導入,到學生自學知識、匯報展示,以及相互評析、辨析,都在促使學生形成倒數的概念。整節(jié)課的活動主體始終是學生,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親身體驗,無障礙溝通,通過交流與合作,產生思維的碰撞,不僅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更深刻,還形成正確的認知概念,而且培養(yǎng)了很多非智力因素(主動學習,認真思考和反思的習慣;具有思辨性的語言表達方式;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合作學習的習慣),對學生的終身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
2.改變角色,教師成為“引導者”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本節(jié)課中,教師徹底成為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無論是在自學還是合作、匯報、辨析,教師就如同隱身一般,只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轉接處以及組織學生活動時出現。即使學生產生疑問時教師也盡量不解答,盡可能地讓學生獨立或合作解決問題,堅持所有的結論都是學生自己發(fā)現并總結出來的。教師始終作為一個“活動的組織者”平等地參與其中,學習不再只是教師單方面?zhèn)魇诘氖虑?,而是學生獨立或合作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只要教師能夠用寬容的心態(tài)去對待學生的每一個過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用欣賞的目光去關注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用喜悅的心情去贊許學生的每一點成功,用科學研究的方式去設計每一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的“引導者”身份不但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而且學生能夠變被動為主動,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并快樂地學習!
3.正確處理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關系
自學的過程應該是獨立思考的過程,但僅僅獨立思考是不夠的,容易出現理解上的錯誤,這就需要合作交流,但合作交流必須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之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這時的合作才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本節(jié)課中,先有獨立思考的“自學”,再到合作交流里的“說學”、“幫學”和“導學”,越是學生產生疑問的時候越要用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只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合作學習才會有效。
4.注重積極地評價,增進學生數學情感
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持久度需要外部刺激,學生愿不愿意成為學習的主體?能否堅持?這里就需要教師積極地評價。成功的課堂離不開教師簡練精辟的表揚話語,尤其在學生匯報展示和產生思維困惑時,教師要及時鼓勵和表揚,也可讓學生來評價,師生、生生之間通過這樣的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的交流、溝通,不但增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友誼,學生還會沉浸在成功學習的快樂中,從而產生熱愛數學的積極情感。
(責編 金 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