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洪
摘要:中國畫歷經千年的發展,融入了諸多畫家的心血,是畫家觀察自然、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它不但具有豐富的繪畫技法,更具有豐富的人文情感。文章概括了中國畫的定義,并從多個角度探究了“情感”在創造中國畫過程中的表達與傳遞。
關鍵詞:中國畫;情感表達;傳遞情感
中國畫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是畫家對自然物象與社會百態的感受、并通過對筆墨的探討與研究來表達這些感受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呈獻給我們的,是人對自然和社會的一種思想感悟。中國畫以特有的毛筆、墨汁、顏料為工具材料,以水調和,作于絹帛或宣紙上,是一種特有的、中國的繪畫表現形式。它凝聚著畫家的智慧、性情、心理、氣質,是畫家文化素養、審美視野、哲學思想的綜合體現,具有豐富的情感內涵和情感表達。
一、中國畫的情感表達分析
大多數中國畫,在技術表現上,主觀色彩都比較濃烈,并且集中注重繪畫中的情感表達,是人類情感表達的精華。中國畫創作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情感,可以充分提升中國畫的藝術價值。同時,觀賞者們在心中產生共鳴,創造出新的內心情感,展現了中國畫的整體藝術審美價值。
(一)藝術情感的內涵
人類通過藝術,表達和交流某種獨特的情感,同時創造相應的精神生活。創作者的主觀體驗,和觀賞者能感受到的情感,都與繪畫作品息息相關。當繪畫和情感彼此分離時,繪畫就不是藝術。因此,藝術涉及情感的方方面面。每位繪畫藝術家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征,完美融合了藝術家自己的個人技能和豐富情感。
(二)中國畫藝術中的三種情感
1.生活的情感。當創作者創作中國畫時,都會表達出對生活的感受。在生活中,人有各種各樣的情感情緒:幸福、憎恨,好感、厭惡,喜悅、憤怒,悲傷、沮喪。創作者通過各自獨特的技術和藝術,表達了這些情感情緒,反映了自己的感受。藝術成為媒介,觀眾可以通過它感受到創作者的情感變化,體現人類的生活情境。
2.現實主義情感。今日的中國畫創作者,必須維護和繼承傳統,并注重現實主義因素。中國畫在早期開始就注重于“成教化、助人倫”的作用。畫面上表達的情感,都是現實生活的折射。那么,如果僅繼承和追求傳統,中國畫的藝術創作過程又將非常困難。在創作中國畫時,要維系與承襲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同時深刻融合當代現實情感。而且現實主義作為一種藝術,也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因此在創作中國畫時,需要注意豐富的現實主義色彩。
3.民族情感。水墨畫可以最好地表達中國畫中的一個特征——寫意特征,我們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水墨元素的充分發揮,可以展現和強化民族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水墨元素的搭配,可以達到“靜態和動態的有機結合”,和“柔韌性和強度的完美統一”,這一特征反映了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的強烈感染力。中國畫不僅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經典,而且代表著民族情感。在創作中國畫時,創作者不可避免地要融合民族情懷,強調我們國家的文化底蘊和精神風貌。
二、中國畫的情感表達特點
(一)線條的巧妙運用
中國畫創作的整個過程充滿了豐富的情感,而合理有效地運用線條,才可以充分表達創作者的情感。一般的繪畫種類,經常使用點、線、面乃至體等元素,而中國畫創作中通常側重使用線,側重于線條的獨立表現力。在表面上,畫個線條非常簡單;但事實上,毛筆線條能創造出的形狀復雜多樣。而且線條的“繪寫要求”與中國傳統書法相同,有各種基本的運筆規范。在修飾、搭配線條的時候,也需要各種點綴、襯托,組合方式繁復。這同樣可以表現畫家的性情與風格。
(二)空間的良好運用
中國畫的空間有四個層次:第一,模擬空間。再現和模擬客觀的山水、人物、花鳥等等。尤其是在山水畫中,創作者主觀安排了從觀者到山水繪境之間的距離,其創造的特定空間是藝術家無限想象的空間。第二,審美空間。創作者的藝術概念,大多基于其主觀觀點而抽象出來。它通過觀賞者觀賞作品后產生的情感、感受來傳達。第三,物理空間。在繪畫素材的選取上,對于不同創作者來說其實大同小異。作者不相同,其表現出的體積、形狀、輪廓,以及其構圖、意境,通常也不一樣。這也是對畫家技能的考驗。第四,結構空間。空間結構的把握和再構成,可以表現出畫家的強烈情感,它有機地結合了創作者的獨特特征,并表達情感。
中國畫的空間特征非常獨特。畫家們仍然要不斷提高創新能力,使中國畫藝術不斷發展。
(三)情感表達的方式
如果是人物畫,可以直接通過人物形象來表達創作者的情感態度。創作者通過他創造的場景以展現情境,并表達情感。在諸如山水風景,花卉魚蟲,鳥類獸類等形象中,盡管整個畫面沒有人物,但觀眾可以通過被創設的情境、被寓意的形象等等,感受到畫家想要表達的情感,例如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向往。畫家將自己的寄意投射到場景、以使觀看者看到場景之后感受到一定的情感。中國山水畫、花鳥畫的主要特征,是創作者在作品中表達和寄寓了情感。
三、中國畫傳遞的情感
繪畫形象的形成表達了不同的情感,并在一定程度上向觀看者呈現或傳達。在中國畫的表現中,藝術家首先以對目標圖像的某種情感來刺激繪畫表現過程、并完成目標圖像的表現。畫家在畫中展示他的實際經驗、知識理解和情感,并將其傳達給觀看者。
(一)傳遞情懷
面對自然和社會時,畫家會有不同的視覺感受。畫家使用毛筆和墨汁、顏色、水顯示和傳達他的感覺,并以此來理解、處理畫面的構圖,傳達各種情感。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描繪了青綠山水大景觀,畫面細致入微,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湖泊中的人物活動,創造了河山的壯觀、展現了生活的美好。
(二)傳遞技藝
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每個時代都在中國畫里留下了印記。每個畫家在這其中展示了不同的繪畫風格。在他們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用筆墨表達的對事物的情感。一如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到南朝陸探微的《歸去來辭圖》、隋代展之虔的《游春圖》、五代巨然的《秋山問道圖》、宋代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元代趙孟頫的《秋郊飲馬圖》、明代董其昌的《仿古山水圖》,乃至清代石濤的《淮揚潔秋圖》,等等,我們可以看到畫家對當時的自然、社會的感悟和思想,他們對山脈、巖石、云朵、樹木、花鳥的感受,對山水平視、仰視、俯視的不同處理,以及對人物的深刻表現。
(三)傳遞思想
中國畫不僅傳達了藝術家對自然物象的感受,而且傳達了對社會生活的愛憎與好惡。清代鄭板橋是墨竹繪畫中的佼佼者,他注重外師造化,不去被動地模仿自然,而是融化了“中得心源”“胸中勃勃”的主觀感受,確立了強烈的畫意。在他的筆下,竹子是情感的果實,他的“蕭蕭竹”能發出“民間疾苦聲”;連筆下的竹葉都是感性的,一筆一畫都包含了他關心民生的思想和情感。而任伯年反復表現的《關河一望蕭索圖》,用了人物畫題材和相應的藝術技法,描繪了一位昂首望天、出征上馬的人即將出征的英雄氣概,抒發了作者有感于國破家亡的悲哀孤寂之情,曲折表達了對未來的美好期盼。
四、結語
中國畫是一種非常激動人心的繪畫形式。它表達了畫家的個性、情懷,教育、認知,感受、技巧等要素,并且在世界繪畫之林擁有獨特的體系,形成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表達。通過觸摸傳統,理解筆墨,并不斷學習和思考,我們終將更深刻地感受中國畫的深刻含義和畫家們的情感世界。
參考文獻:
[1]朱保柱.中國畫創作中的“情感”表達的思考[J].戲劇之家,2019(22):139-140.
[2]王蔚.中國畫創作中的情感的作用探討[J].戲劇之家,2019(18):231.
[3]劉莉.中國畫作品中線的情感表達[J].國畫家,2018(6):68-70.
[4]孫超龍.中國畫藝術中的人文關懷和情感表達[J].美術教育研究,2018(12):16.
[5]高亞峰.中國畫創作中情感作用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0):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