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東快板是一種平詞說唱藝術。發源于山東。是中國曲藝曲種。因用兩塊大竹板兒(大板兒)和五塊小竹板兒(節子板兒)而得名。大小竹板兒合稱為“七塊板兒”。傳統快板表演形式有單口、對口、群口快板,還有快板書。表現的藝術特點是短、明、快。通常表演劇目是根據歷史演義或者神話傳說改編而成。隨著新中國建立和改革開放,快板書也與時俱進,創作出一些現代段子,通常都是教育人們知書達理、明辨是非的段子。
關鍵詞:山東快板;流派;特點
山東快板是中國曲藝一個曲種,又稱竹板快書、滑稽快書。”快板”這一名稱出現較晚,早年叫做“數來寶”,也叫“順口溜”“流口轍”“練子嘴”,是從宋代貧民演唱的“蓮花落”演變發展成的。與”蓮花落”一樣,起初是乞丐沿街乞討時演唱的。作為乞討時的演唱活動,歷史相當久遠:作為藝術表演形式就比較晚。
一、山東快書的藝術特點
山東快書是由一個人表演、用山東方言演唱的一種曲藝形式。山東快書的語言特點是山東快書語言詼諧流利、合轍押韻、剛柔兼備,演唱時必須掌握山東方言。山東方言的發音與普通話之間有個基本規律,即普通話的一聲字它變二聲,普通話的二聲字它變四聲,普通話的三聲字它變一聲,普通話的四聲字它變三聲。山東快書是中國傳統曲藝快書類的一種。它用合轍押韻的藝術語言,結合山東當地的方言,以快速的、節奏分明的“韻誦”方式來敘述故事。早期的山東快書大都以演唱武故事為主,所以早期這種藝術形式被稱為“唱武老二”,表演者則被稱為“唱武老二的”或“唱大個子的”。
山東快書以說唱為主,語言節奏性強,基本句式為“二、二、三”的七字句,為保證演唱的明快,一般句子最后為三個字。左手擊打兩塊相同的銅板(鴛鴦板)作為伴奏樂器 。
山東快書都是站唱形式,表演上講究“手、眼、身、步”及“包袱”“扣子”的運用。唱詞基本上為七字句,演員吟誦唱詞,間以說白。曲目有“單段”“長書”“書帽”等形式。傳統曲目《武松傳》,包括《東岳廟》《景陽岡》《獅子樓》《十字坡》等12個回目,可以分回獨立演唱,也可以連貫起來表演。此外,還有《大鬧馬家店》《魯達除霸》《李逵奪魚》等。小段書帽則有《小兩口抬水》等。現代書目,抗日戰爭期間有《智取袁家城子》《大戰岱崮山》等;新中國成立后又有《一車高梁》《抓俘虜》《三只雞》《偵察兵》等。
由于山東快書具有靈活簡便、易演易編的特點,通常是一個或幾個演員,用極簡單的道具進行演唱,在瞬間就能收到較好的藝術效果。又由于它不受場地的限制,無論田頭工地、車站碼頭、街頭巷尾,均可隨時演出,迅速地反映現實生活,為經濟建設服務,所以幾百年來長久不衰,有著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許多經典段子在群眾中廣為流傳,深受喜愛。
二、山東快板的流派
當今山東快書藝術流派,世稱高元鈞、楊立德兩大流派,后來崛起的劉司昌也自成一派。
高元鈞派山東快書,概括說來,就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門生最多、成就最高。關于高派山東快書的藝術特色,不少人做過研究。高元鈞的表演風格剛健一些,從戲曲里吸收多些。動作較大,也顯得多。使用‘包袱皮薄,作‘包袱多些,趨于滑稽,在上海獲‘滑稽快書之名。高元鈞身材魁梧,嗓音洪亮,藝術上刻苦鉆研,表演極為風趣生動,且善于從相聲、京劇等姊妹藝術中吸取營養,豐富、發展了快書表演形式,形成流行全國的‘高派。高元鈞的山東快書表演藝術是現實主義的——從現實生活出發,通過說、唱,努力塑造各種人物的藝術形象,刻畫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反映作品的主題。即傳神、情真、口甜形美、親切、風趣,可以把高派山東快書的藝術特色概括為火爆、鮮明、滑稽。
高元鈞祖籍河南,多年來又在山東以外的地方作藝,他的快書藝術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別具風格特色,楊立德則不然,他是山東人,多年來一直在山東作藝。他的快書藝術地方味足,自有土生土長的氣派,他的表演注重吐詞的功力,善說“俏口”“貫口”,強調輕松幽默,不強調使用過多動作,自成一家,稱為“楊派”,也有很大影響。即“俏”又“潑”。“潑”即賣力氣、認真。他以表演質樸、豪放,剛柔相濟,平中出奇,唱字句氣勢宏偉,口若懸河,從內容出發真實地述說故事中的情節,給人以身臨其境動人心魄的力量。“俏”即根據情節的發展,動用大段十句、八句的聯唱,一口氣抑揚頓挫明顯地連貫唱出,既描述了場景,表達了人物,又給人以藝術享受。可以說楊立德的藝術風格特色是俏皮和細膩。
劉派山東快書的精髓在于現實主義的深化。表現為廣泛地表現社會生活,塑造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努力開拓藝術之源,追求藝術上的真、善、美。劉司昌先后出版作品選集《暈頭轉向》《劉司昌山東快書創作選》和《劉司昌曲藝創作選》。他還與伍景壽合作撰寫了《山東快書概論》。
劉司昌博采眾長,廣泛借鑒各種藝術形式,極大地豐富了山東快書的藝術手段和表現能力。傳統山東快書的表演程式大抵從傳統戲曲借鑒而來,適用于魯達、武松等藝術形象的塑造。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變化,原有藝術手段已經不敷應用,必須創新,于是歌曲、口技、電影、話劇、歌劇、雜技乃至芭蕾舞都被引進到山東快書中來,極大地豐富了山東快書的表現能力,使之面貌一新。這是博采眾長的優秀傳統地發揚光大,也是劉派山東快書的重大貢獻。
綜上所述,山東快書屬于韻頌體的表演形式,在我國曲藝形式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傳統藝術要想繼續生存下去,必須有創新,有變化,不能一味固守傳統。曲藝是文藝的輕騎兵,山東快書是輕騎兵中的先鋒隊。一個人,一副板,就可以隨時隨地演出。山東快書要在內容創作上緊跟時代脈搏,用鴛鴦板敲出時代的強音。
作者簡介:張曉泓,深圳南山區曲藝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