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的發展改變了生產模式和群眾生活,特別是信息化時代后,我國各行業都面臨知識經濟和網絡化的挑戰,圖書館作為知識傳播和信息數據匯聚的重要場所,也要順應時代發展改變服務模式。圖書館讀者服務人員應及時更新理念,根據館內實際情況進行讀者服務模式創新,提高圖書館讀者服務水平,根據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向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改變以往服務模式的被動化局面,促使圖書館的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 網絡環境;圖書館;讀者服務;研究
一、網絡環境下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特征
(一)資源數字化。過去的圖書館服務中,主要為讀者提供文字閱讀資料,載體多以紙張為主體現館內文獻資料。網絡化環境下,信息技術開始大范圍應用于圖書館,圖書館資源變得更加豐富,但對讀者服務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是數字化能幫助工作人員對圖書、文獻等資料進行整理分類,降低了工作人員的日常壓力。如為迎接第24個世界讀書日,杭州市上城區圖書館推出了移動圖書館和電子書借閱機服務,只需要在手機下載上城區圖書館APP,就可以免費享受圖書館服務、數字資源移動閱讀服務和讀者學習交流社區服務。
(二)服務手段多樣化。以前人們要查閱相關資料需要去圖書館查找文獻,而圖書館讀者服務人員只要將資料進行整合管理便能滿足讀者對知識內容的需求。但是,網絡環境下,圖書館文獻除紙制外還被數字化,文獻資料以數字化出版物形式產出的越來越多,這就要求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形式也要多樣化,以滿足信息化時代下讀者對圖書館的需求。如電子書借閱機服務,有些圖書館內置幾千冊最暢銷電子書,且每本都配置了二維碼,讀者用手機“掃一掃”就可以在線免費閱讀,通過這種移動數字化服務,借閱功能是24小時的,突破了圖書館時間、空間限制,還可以隨時獲取圖書館的信息公告。
(三)讀者服務個性化服務。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圖書館轉變服務方式提供了便利,讀者服務工作也要改變過去傳統的封閉服務,開展優化定位,創新個性化服務提高讀者的滿意度。如在面臨突發事件的時候,利用自身的優質資源,對相關信息進行評估甄選,提出具體的危機應對措施,提供專業信息服務,北京大學圖書館按照上級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制定詳細工作方案,一手穩推服務工作,創新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方式,送書上門,充分延伸圖書館的服務范圍,滿足讀者多元需求。
二、網絡環境下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相關研究分析
(一)網絡環境下圖書館應優化讀者學習空間。圖書館為讀者提供的服務應是舒適便捷的,為此可在館內設置飲水機、休息區或活動區,人性化的服務能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有很好的體驗感。至于便捷圖書館可根據專業和方向不同對文獻進行細致歸類,進行書籍的編號、下架、轉運、上架、排架,讓讀者快速找到自己所需書籍。此外,還可以設置圖書館形象展示中心,通過開展讀者咨詢、借還服務、座位預約、電子書下載、展示展覽等工作,充分彰顯圖書館的文化品位,科技含量、藝術氣息與人文情懷。或者成立微信運營中心,組建團隊,系統研究圖書館微信的服務模式、運營數據,制定規劃,確立標準,從系統創新的角度推進微信對于圖書館的轉型。
(二)網絡環境下加大信息技術應用為讀者提供服務。傳統的圖書服務形式過于單一,但有了信息技術后,形式為的多種多樣,如移動圖書館。通過數字資源提供移動閱讀服務,用戶可以利用移動圖書館實現學術資源手機端的一站式檢索,隨時獲取圖書館的信息公告,在線查詢館藏,24小時遠程預約借書、續借,隨時隨地瀏覽電子圖書、期刊、報紙、名師講壇等圖書館數字資源,還可以在移動圖書館建立自己的學習交流圈,通過小組、筆記、聊天等功能,隨時隨地與好友交流自己的閱讀感悟及興趣愛好。
(三)網絡環境下圖書館讀者服務除提供基本服務外還可以定置個性化服務需求。網絡環境下圖書館都開始整合資源,依托互聯網、廣電網,加強線上數字化服務,不斷推出數字圖書館資源,還有的更是聯合喜馬拉雅,為市民提供暢聽服務,給市民提供多一種的數字服務選擇,這些都是基本服務。除此之外還可定制一些個性化服務,通過和讀者的溝通了解實際需求,提供一對一服務,如應讀者要求開展城市宣傳閱讀活動,一場特別的展覽即將到來——《上城三大傳說——古橋·古井·古巷》。一座城市的特色,是由它的歷史文化遺存和文化氣質所決定的,講好上城故事,讓每一座古橋、每一口古井、每一條古巷悠久的歷史文化成為老百姓飯后茶余的話題,讓上城老墻門里的故事走進千家萬戶。
三、結束語
網絡環境下,圖書館在文獻信息服務的過程中,要與時俱進、主動融入、敢于擔當、正確引導,以保證信息的公開透明,在讀者服務中應轉為服務理念和方式,立足滿足讀者需求,結合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發展、協同協作,提供便捷的服務,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的建設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裕玲.“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創新研究[J].現代信息科技,2019,3(19):124-126.
作者簡介:董帆,河南省洛陽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