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雷 劉洋
摘要:通過中俄黑龍江流域巖畫藝術與世居民族文化的探究與尋源,能夠更加深入了解兩國在黑龍江流域巖畫藝術領域的民族文化價值、民俗價值及藝術價值。對于中俄兩國黑龍江流域巖畫藝術的充分比較與再認識為后者研究提供了先前的理論支撐。通過對中俄兩國黑龍江流域巖畫藝術的表現技法、主要色彩的使用、圖文樣式等等的關聯與研究,發現其具有生活實際的應用價值。本文主要以中俄黑龍江流域巖畫藝術與世居民族文化方面展開調查與探究,希望能從多角度反應中俄兩國黑龍江流域巖畫與世居民族文化方面的聯系與實際意義。
關鍵詞:巖畫;藝術領域;藝術價值
中國黑龍江流域巖畫藝術主要以大興安嶺地區巖畫和牡丹江市群力巖畫兩大部分進行深入的田野調查與探究。在俄羅斯阿穆爾河流域的調查和探究巖畫遺址過程中,發現了距今 3 萬年的薩滿巖畫及烏田納地區的披毛犀巖畫,俄羅斯阿穆爾河流域有大概17處巖畫遺址。
一、大興安嶺地區巖畫
通過幾年的赴中國黑龍江流域大興安嶺地區調查與研究巖畫藝術,大興安嶺地區巖畫主要以彩繪巖畫為主,在先后挖掘過程中發現多達1800余幅,彩繪巖畫的媒介主要以調和鐵、錳等原料制作的彩繪顏料。中國黑龍江流域大興安嶺巖畫藝術紋樣主要包括人物、動物和日、月圖案等三個類型的紋樣,通過仔細地觀察、對比與細致辨別中發現,這三個類型圖案紋樣與世居民族的日常生活及文化是緊密聯系的。中國黑龍江流域大興安嶺地區巖畫的圖文樣式,也再現了居住在黑龍江流域大興安嶺地區當時人們的現實生活、集中勞作的自然場景。2014年黑龍江省考古所對位于大興安嶺地區呼中區碧水鎮北的北山洞試掘時也發現出土有夾砂黑褐陶片、鐵鏃、鐵針等,通過出土的文物中也同樣印證了當時世居民族在生產和勞作過程中的歷史淵源。中國黑龍江流域大興安嶺巖畫藝術的發現填補了黑龍江省早期世居民族歷史研究空白,為探究當時的社會關系、民族文化等提供了寶貴的一手資料。
二、牡丹江市群力巖畫
中國牡丹江流域群力巖畫的歸屬年代為中國古代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群力巖畫中的圖案特點主要以宗教題材為主。從牡丹江流域群力巖畫的技術方法方面來看,在繪制過程中都巧妙地利用利潤“投影”涂抹陰影的技術方法來進行處理畫面的。通過仔細地觀察發現,牡丹江流域群力巖畫中存在大量的鹿紋圖案,體現了東漢初年挹婁人對“鹿”形象本身的特殊意義所在。通過出土的彩陶人物陶片及彩陶植物、水波紋圖案等等都證明了牡丹江流域群力巖畫是距離現在2000多年歷史的西漢末年挹婁人具有神秘色彩還具有宗教意義題材的巖畫圖案。中國牡丹江流域群力巖畫藝術的發現也填補了黑龍江省早期世居民族歷史研究空白,為探究當時的世居生活、民族文化等提供了寶貴的一手資料。
三、俄羅斯阿穆爾河流域古代巖畫藝術
首先,在遠古時期阿穆爾河的巖畫主要以動物形象為繪畫圖形,巖畫的遺址中能清晰發現犀牛和北美野牛的圖像,這些動物的圖像大多數都以寫實的表現手法進行刻畫的。其次,阿穆爾河流域巖畫還有一些體現通古斯神話方面的內容,主要表現在很久以前古老文化中的神話故事。例如,在巖畫的上方刻畫的頂層世界,其中包括女性面孔的太陽、星星、弦月、飛禽人類等圖像。在巖畫下方描繪的是底層世界,頂層世界與底層世界有很多方面描繪的都十分相似,大概描繪的有太陽、月亮、星星、動物和去世的人等等。中層世界主要是承上啟下的,重點描繪天體、動物及人們在打獵過程中的場景。俄羅斯阿穆爾河流域的許多巖畫也有奇特而迷人的構圖,這些新奇構成表現了一個未知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古老部落非凡而富于幻想的藝術世界。
在對中俄兩國黑龍江流域巖畫藝術與世居民族文化的探源與調查,發現中俄黑龍江流域巖畫藝術是兩國民族歷史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文獻和史料。筆者將中俄黑龍江流域巖畫藝術與世居民族文化理論內涵結合起來研究,希望能全面、深入地揭示兩國黑龍江流域巖畫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進而能夠更全面的探討和梳理中俄黑龍江流域巖畫的美學價值。通過對中俄兩國黑龍江流域巖畫藝術與世居民族文化獨特美學特質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我們對于“黑龍江流域巖畫”這一地域性藝術的挖掘與認識,能更深刻的了解到中俄黑龍江流域巖畫藝術的繪畫表現手法及圖像樣式,對于后人研究中俄兩國黑龍江流域巖畫藝術與世居民族探源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民俗價值提供了理論依據,最終也能從多角度反應中俄兩國黑龍江流域巖畫與世居民族文化方面的聯系與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亞歷克斯·奧克拉迪尼柯,劉景嵐.阿穆爾地區古代巖畫、雕刻及陶器制造藝術[J].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北方民族文化),1998(3):3-5.
[2]林之光.花山巖畫何以保存兩千年[N].中國科學報,2016-10-14(007).
[3]陶剛,王清民.海林群力崖畫再究研[J].北方文物,1990(3):46-48.
[4]金太順,趙虹光.黑龍江賓縣慶華遺址發掘簡報[J].考古,1988(7):592-600.
[5].黑龍江省海林縣牡丹江右岸的古代摩崖壁畫[J].考古,1972(5):36.
本論文為黑河學院2018年度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中俄黑龍江流域巖畫藝術保護與利用研究》,課題立項批準號:18YSE615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宋雷,黑河學院;劉洋,黑河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