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君展
摘要:戲曲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關鍵組成部分,在戲曲舞臺上,藝術家們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將人物的內心情感演繹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丑角是戲曲中的重要行當,丑角與雜技的小丑存在本質差異,丑角具有內在性和思想性,苦中取樂、樂中有苦,通過丑角的精彩表演可以展示人間的歡與悲、惡與善。本文主要針對戲曲中的丑角表演進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給予我國戲曲領域以些許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戲曲;丑角;表演;分析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戲曲屬于一種民族文化,小小的戲曲舞臺上濃縮了廣博的中華文明,戲曲主要由各大行當組成,在戲曲表演中,各個行當沒有明顯優劣,通過各個行當藝術家的精彩演繹,為觀眾呈現一出精彩的劇目。在戲曲行當中,丑角是重要行當,并且在舞臺表演中具有關鍵地位。丑角又稱為小花面、三花臉,古今梨園劇目都有丑角的一席之地,丑角在戲曲中靈活詼諧、插科打諢,受到觀眾的普遍歡迎與認可,同時,丑角以其高超的技巧、詼諧的表演、優美的身段以及幽默的語言,也讓更多的觀眾為之歡笑、賞心悅目。丑角沒有花臉粗狂、武生英俊、老生灑脫以及小生俊俏,但是卻具有思想美、內涵美以及滑稽美,因此,針對丑角表演進行分析,對促進我國戲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一、丑角的發展
在戲曲表演中,丑角自誕生開始,就一直活躍在戲曲舞臺中,其將丑與美融入戲曲表演中,是一種獨特而新奇的審美文化,通過“丑”襯托“美”是丑角的生命力,是丑角存在于戲曲舞臺上的重要原因。在戲曲的眾多行當中,丑角雖然不如老生、小生以及花旦那樣耀眼,但是卻起到串聯劇目的作用,嬉戲情趣是丑角的重要表現方式,以調笑逗樂、插科打諢為主要任務,雖然從角色分配中,丑角是旦角和生角的陪襯,但并不等于無關緊要、可有可無,在梨園中流傳著一句話:無丑不成戲,由此可見丑角的重要性。丑角在戲曲中擁有悠久的歷史,其可以追溯到元朝時期,在早期元朝的戲曲中,其實沒有丑角,主要由凈來飾演,在元朝末期,在戲曲舞臺上開始出現了丑角,并且傳延至今,成為戲曲舞臺的重要行當。
二、丑角的分類
(一)武丑
武丑也稱之為開口跳,其主要扮演語言幽默、性格機警、擅長武藝的男性人物,需要具備翻撲跌打、翻跳武技等技巧,與武行相當,在動作上強調“輕”、在神態上強調“怪”,帶給觀眾以滑稽之感,唱腔要吐氣有力、口齒清晰。例如《三盜九龍杯》中的武丑楊香武、《吃雞》中的武丑時遷、《擋馬》中的武丑焦光普等。
(二)文丑
與武丑相對,劇目中除了武夫之外的詼諧人物統稱為文丑,隨著戲曲文化的發展,文丑角色體系也更加完善,可分為:老丑、鞋皮丑、茶農丑、袍帶丑以及方巾丑等,雖然上述幾種角色之間沒有明顯分工,但在戲曲文化演變中也形成了獨具魅力的表演特點。第一,鞋皮丑,其主要飾演花花公子等人物,在戲曲中穿著各種特色鞋,因此得名鞋皮丑,鞋皮丑屬于劇目中的反派任務;第二,老丑,其多為飾演上了年紀的詼諧人物,多為劇目中的好人,例如《甘露寺》中的人物喬福、《奇冤報》中的人物張別古、《蘇三起解》中的人物崇公道等;第三,茶農丑,其多為飾演劇目中各個行業的基層勞動人民,例如《小放牛》中的人物牧童、《問樵鬧府》中的人物樵夫、《武松打虎》 中的人物酒保等,通常情況下,這類人物在戲曲舞臺中主要身著藍布短衣,最初在茶房中可隨處可見這種服裝,隨著戲曲文化的發展,將這種角色稱之為茶農丑;第四,袍帶丑,其稱之為官丑,主要飾演在劇目中當官的人物,反面人物、正面人物、武官以及文官多由,例如《昭君出塞》中的人物王龍、《斬黃袍》中的人物韓龍、《失印救火》中的人物金祥瑞等;第五,方巾丑,其主要飾演劇目中的文人,例如私塾先生、謀士、書吏以及儒生等職業,例如《烏龍院》中的人物張文遠、《群英會》中的人物蔣干等,在身段方面具有較強的節奏感和舞蹈性,表演獨具風格,通過彎腿、哈腰等動作襯托人物性格中的酸腐氣息。
三、丑角的面妝特點
(一)小花臉
其面妝與凈角臉譜類似,例如《鐘馗嫁妹》中的人物小鬼、《水簾洞》中的人物蝦精、《盜戟》中的人物胡車等。
(二)武丑臉
武丑主要指具有武藝、幽默詼諧的江湖人物,例如《時遷偷雞》中的人物時遷、《曾頭市》中的人物阮小二以及《艷陽樓》中的人物秦仁等,以鼻部多涂白粉,眉眼描畫要突出人物的狡黠機警特點。
(三)老丑臉
老丑主要是指上了年紀的丑角,例如《蘇三起解》中的人物崇公道,臉上要畫上皺紋,在描畫眉目重要突出年老詼諧的特點。
(四)小丑臉
小丑角色在戲曲劇目中分布廣泛,例如《雙獅圖》中的人物書童、《獅子樓》中的人物惲哥以及《御碑亭》中的人物德祿等,白粉要均勻地涂在臉上,在描畫眉目中要具有嬉笑滑稽的生態。針對一些特定的小丑角色,例如《打花鼓》中的人物丑公子,其兩頰抹紅、白腰子臉、眉眼距離較近。
(五)文丑臉
文丑主要飾演劇目中損人利益、行為不正的文人謀士,其臉譜白色面積較大,在額部和兩頰不宜涂抹過多的紅色,五官描畫基本為老鼠眼、三角眼、八字眉等。但是在一些劇目中,文丑也有舉止滑稽但是心地善良的小人物,例如《小上墳》中的人物劉祿景,白粉涂抹不宜過多,要根據面部表情進行眉眼描畫。
四、丑角的表演特點
在戲曲舞臺上,好的丑角對身材具有一定的要求,其反應要靈敏機警,并且身材不能過高,身段綿軟輕巧,舞臺步伐要綿軟輕柔,念白清脆清晰、讓觀眾可以聽清楚。丑角身段具有一定的獨特風格,例如一些“小動作”和“小開門”,其中“小開門”主要是指舞姿動作,“小動作”主要是指靈活多變的動作及技巧,例如“镚子”“云手”“山膀”等,都要突出丑角的活潑可愛和小巧靈活。在舞臺表演中,矮子功是必備技巧,丑角的走矮子也屬于一種技巧表演,在蹲下走路中,忽快忽慢、可以帶給觀眾以畸形美的體驗,并且受到了觀眾的認可與歡迎。例如《扈家莊》中的人物王英以及《三岔口》中的人物劉立華等,都擅長使用矮子功進行表演。同時,武打戲也是丑角的重要表演領域,例如趟馬、走邊、開打以及起霸等身段,都帶給觀眾良好的觀看體驗,丑角們在舞臺上矯健敏捷、疾走如飛、身輕如燕、潛身夜行,讓觀眾賞心悅目、目不暇接。一些人認為丑角都是劇目中的不務正業、奸詐小人,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很多丑角都具有心靈美,其多為基層勞動人們,雖然滑稽詼諧、其貌不揚,但卻是心里善良、樂于助人的好人。
五、結語
總而言之,丑角是戲曲中的重要行當,其在舞臺上講究滑稽美、心靈美、身段美以及唱念美,可以帶給觀眾以良好的體驗,是劇目中的重要人物,可謂人丑心不丑、丑中有美。
參考文獻:
[1]莊雄師.小議淮海戲丑角的表演身段特征——以《催租》丑角為例[J].中國高新區,2018(05):291-292.
[2]李小婷.無丑不成戲——以戲曲影片《十五貫》為例[J].藝術科技,2017,30(02):159-160.
[3]老楊,王秀麗. 尋找中國戲曲“丑角”之始祖[C]. .中國演員(2016年第2期 總第50期).:中國戲曲表演學會,201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