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中,想到設計師就想到苦澀這一詞語,用傾訴和吐槽的方式了解設計師的工作,使設計師本身感到共鳴,心理得到慰藉,同時以設計師的工作為例,揭示更多職業中的問題,反映社會現象。整套視覺識別系統采用傾訴和吐槽的方式,在創作中加入設計師工作的故事,來了解設計師工作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呈現出不一樣的效果。通過這種表現形式,對吐槽和傾訴詮釋一個新的概念,使設計師的生活和工作得到關注,壓力得到釋放。
關鍵詞:設計師;正能量;傾訴;創新;吐槽
一、《設計師工作的那些事》創作構思
(一)創作的靈感和主題的選定
最初進行選題的時候,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微信公眾號上看到了設計師生活的不易,還有一些工作中搞笑的段子,又開始搜索了相關的資料,發現國外已經有了相關的網站,供設計師還有群眾來傾訴吐槽生活和工作,既緩解了大家沉重的心情,又娛樂了一下。看完以后有諸多的感悟,而且當時又恰逢雙十一和雙十二,在我們享受購買欲望并得到滿足的同時,我們身后有一群設計師在加班加點的工作,他們在對客戶無理的要求努力修改圖稿和加班。想到設計師的生活就聯想到了“苦澀”這兩個字,生活之苦就看設計師,如果這些設計師的心理問題得不到釋放的話,長期積累,會拖垮一個設計師,那么我們為什么不能像國外一樣,傾訴一下,吐槽一下,釋放壓力,找到共鳴,心靈感到慰藉。
(二)創作標志的構思和確定
《設計師工作的那些事》在查了很多的資料后,最后決定吐槽這兩個字來體現這個主題,是因為使用吐槽的方式來緩解設計師的工作壓力更加新穎,更加有說服力,本來就是一種比較直接的方式,如果含蓄了,意義就不大了。
在視覺識別系統設計中最重要的是標志,標志的設計要符合主題的選定,要讓人一眼能看出來你做的是什么,根據這個想法,標志開始以“吐槽”這兩個字體加以設計,以開口說話的嘴唇來加以突出主題,但未免有點單調。吐槽本身就是不規則,不受限制的,最后添加了一個輔助圖形——不規則的底層背景。
二、《設計師工作的那些事》的創作表達和分析
(一)設計師工作的品牌效應和表現形式
設計師工作的那些事——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不喜歡加班加點和充滿指責的生活,在工作的對比中相對于設計師的工作是比較苦澀的,所以以設計師的工作為例,來進行傾訴和吐槽,在談話和工作中找出甲方的不正確言語,進行訴說。《設計師工作的那些事》主要表現的是對設計師的同情還有對自己前途的迷茫。從字面意義上看單指設計師工作當中的一些事情,實際是想體現設計師生活的辛苦和不易,一種對壓力和絕望的釋放。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現在,我們更應該關注社會某些群體,給予釋放壓力的方法,體現人道主義精神,吐槽也意味著譴責,譴責一些無理要求的客戶,對設計師的不信任,吐槽是發泄,是解放,同時在這里它是一種正能量,對和諧社會起到促進作用。
(二)《設計師工作的那些事》創作的過程
創作剛剛開始時搜索大量有關于設計師工作的資料,思考表現的形式,開始上網搜索有趣好玩的段子。其次確定主題,經過思考,確定主題——《設計師工作的那些事》。然后根據主題做好標志,標志主要是由輔助圖形和背景以及文字三部分組成的,輔助圖形為不規則的圖形,更能突出設計師工作的不易,嘴唇的利用和文字的變形讓人一目了然,了解主題。做好標志以后,根據標志做手冊,首先確定主要的色調和排版,采用白色和灰色作為主要的色調,同時確定好版式,版式主要采用簡潔的風格,手冊分為兩部分,分別是基礎部分和實用部分,做成電子版,打印成冊。
(三)創作的表現技法和表現形式的突出
采用吐槽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設計師工作的性質,利用這種方式緩解心中的不滿,有些設計師可能心中有太大的不滿,但是無從發泄,還有些顧客還在指手畫腳設計師的工作,所以想通過這套視覺識別系統來使人們更多地了解設計師的工作,讓甲方和設計師都相互理解,在工作中得到相互諒解,減少社會負能量。
三、《設計師工作的那些事》的創作體會和突破
(一)創作的感悟和社會價值
創作是根據設計師的工作展開,以設計師工作為例子,來揭示社會現象,通過吐槽來緩解壓力,釋放負能量,減少社會壓力,體現社會價值。
(二)創作后的展望和憧憬
在創作整個過程中,也曾因一點小小的麻煩停止不前,當時也很苦惱,不過最后的結果是令人滿意的。希望自己的創作能在某一方面讓設計師得到慰藉,減少設計師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讓更多的人了解設計師的工作,也給各行各業的工作者一個釋放壓力的方法,能幫助更多的人走出困境,讓生活和工作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使社會更加和諧。
作者簡介:薛捷(1995.08-),女,漢族,籍貫河南南陽,西安工業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為藝術設計,研究方向為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