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超
摘要:健康中國理念的日益興起,掀起了全民運動的浪潮,引發了人們對生命健康的重視,讓人們重新考慮生活的健康模式,增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加強自身體育訓練,重視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全民運動會提升全國人民的身體素質,增強全國人民的健康意識,注重體育鍛煉的意義,推動體育事業的發展,優化完善群眾體育發展結構,創新體育發展模式。本文基于健康中國的視域,討論了優化創新的對應措施,希望可以有效完善群眾體育運動發展結構,整體提升體育事業的健康全面發展。
關鍵詞:健康中國視域;體育;群眾健康;創新;發展結構
一、引言
群眾健康是體育事業發展的關鍵目標,是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提升全民體質、增強群眾體育能力,塑造健美的身材,是體育鍛煉一直追求的目標。如何能夠更好地實現體育鍛煉,如何可以找尋適合自身鍛煉的體育方式,如何可以擴大群眾鍛煉數量、如何優化完善群眾體育發展結構,是當前群眾體育鍛煉的重要任務。鑒于此,探討群眾體育鍛煉發展結構的創新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1]。
二、目前群眾體育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體育鍛煉器材數量少
群眾體育鍛煉主要依靠于鍛煉器材的訓練,主要依賴于體育設備的鍛煉。豐富多樣的鍛煉器材,會增加群眾鍛煉的熱情,吸引群眾參與體育鍛煉,增加鍛煉的時長。然而目前,小區、公園、體育鍛煉中心等公共場所陳列的機械設備種類較少,數量不多,難以充分保證群眾參與體育鍛煉。另外,健身房等鍛煉中心對廣大群眾來說,每次鍛煉的投入成本較高,體育訓練的成本費用高,也會減弱群眾鍛煉的積極性。
(二)體育訓練組織性不強
群眾鍛煉多是由群眾自發組織興起的鍛煉活動,組織鍛煉紀律性不高,沒有明確的管理規范,管理積極性不高。這樣的管理模式相對來說比較松散,會容易產生不必要的矛盾,產生負面情緒,影響群眾之間的關系,影響群眾運動鍛煉的心情。群眾體育鍛煉缺少組織足夠的組織能力,難以保證群眾定期足量的運動量,難以有效地實現鍛煉身體的目標,難以提高群眾的身體素質[2]。
(三)體育鍛煉老年人居多
觀察群眾體育鍛煉的人員構成比例時,可以發現老年人數量較多且占比較大。相對來說,年輕人工作任務繁重,鍛煉的時間較少。老年人閑暇時間充足,會自主參與體育鍛煉,參加體育活動,豐富自己的生活,鍛煉自己的身體。老年人多數會選擇在社區體育活動中心、公園等地方,消費能力不足,難以有效帶動體育事業的經濟發展。
(四)鍛煉意識地區差異大
不同地區的居民受經濟發展及思想觀念的影響,對體育運動鍛煉的意識相差較大。經濟發達地區,居民生活水平高,意識觀念強,看重體育鍛煉的必要性,重視日常的體育訓練,重視體育鍛煉的資金投入,會抽空選擇到健身房、體育館鍛煉身體,參加體育活動,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相對來說,經濟發展較為欠缺的地區,居民的資金收入較低,會很少專門花費金錢投入體育鍛煉活動,體育訓練的意識也不夠強烈,會很少參與體育活動,或者體育訓練的專業程度不高,難以充分實現鍛煉身體的目的,難以有效促進體育文化經濟的均衡全面發展。
三、健康中國視域下的群眾體育發展結構創新方案
(一)推廣健康向上的運動理念
為了有效地提升全民的體育鍛煉能力,為了增強全民的運動素質,應該積極推廣健康向上的運動理念,努力宣傳體育鍛煉的意義,轉變群眾的運動理念,鼓勵大家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從“宅”在家到走出去,體會體育鍛煉的樂趣,享受體育運動的快樂,利用體育運動放松,減輕生活工作的壓力。學校、企業等部門可以增加體育宣傳力度,增加體育鍛煉的重要性,組織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開展多樣的體育活動比賽,舉辦體育競賽運動會,組織籃球友誼賽,增加體育社團活動,帶動學生、職員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深入了解體育訓練活動,鼓勵學生、職員參與體育鍛煉。媒體宣傳部門也可以積極拍攝播放體育運動的文化宣傳視頻,向更多的人推廣體育文化,宣傳健康向上的體育精神,了解體育賽事規則,號召全民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參加多樣化的體育活動,組建廣大的消費市場,擴大體育文化消費的潛在空間,增加體育產品消費的人群。城市政府部門還可以積極發揮引導統籌的作用,加大體育鍛煉門店的扶持力度,減少體育鍛煉部門的成本費用,增加健身房等門店的優惠力度,讓更多的人愿意且能夠參與到體育鍛煉的活動,實現體育鍛煉日常化平民化的體育鍛煉愿望,擴大體育鍛煉消費群體,促進體育文化發展事業良好穩步的前進發展[3]。
(二)豐富體育運動鍛煉的形式
體育運動的形式豐富多樣,不同的體育運動會帶來不同的運動體驗。為了加深對體育文化的了解,增加體育鍛煉的普及范圍,擴大運動的群體數量,帶動全民愛上運動,引領全民運動的風潮,應該積極擴大體育運動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體育文化,認識不同的體育運動,體驗不同的體育活動,選擇適合自己鍛煉的體育活動。在選擇體育鍛煉方式時,可以選擇不同的體育運動,結合多種體育鍛煉的元素,增加創新色彩,自由選擇簡便適合的體育活動,完成體育鍛煉活動,實現鍛煉身體的目的。健康中國理念的推廣下,會增加體育設施的投入,會豐富群眾的體育活動形式。體育運動會從原來單調的跑步、球類等方式增加到室內運動多種活動模式,更加便于群眾參與體育運動,更加便于群眾選擇喜歡的運動方式,便于有力推廣中國體育文化,推廣全民運動的文化理念,打造全民運動的健康生活模式。
居民參與體育活動時,常常采用跑步、球類、爬山等傳統運動,鍛煉形式較為單一。為了豐富鍛煉的形式,可以擴大瑜伽、體操、武術、健美操、滑雪等宣傳范圍,擴大全民鍛煉身體的內容形式,增加全民鍛煉的體育活動,給予居民更多更好的選擇權,便于居民豐富日常生活,鍛煉身體全身肌肉,塑形健身打造完美的身材體型,改善血液神經的流通,調節身體心理情緒,釋放生活工作長久的壓力。
(三)增加體育鍛煉設備的投入
豐富完善體育設備的投入力度,增加體育鍛煉器械的種類及數量,擴大公共場所體育設施的面積,可以用來滿足全民體育運動的需求,實現全民運動的健康生活,發展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因此,在發展中國視域下的體育文化時,可以大力購進體育鍛煉的設施裝備,增加體育鍛煉設備的資金投入,實現各小區各公園等場所居民日常鍛煉的目標,讓大多數的人可以使用機械設備鍛煉身體,吸引更多的居民參與體育活動,增加體育鍛煉的時間,減少因體育設施不足而帶來的矛盾糾紛[4]。
除了增加體育機械設備的資金投入外,還應該增加機械設備的日常管理,勸導居民文明使用鍛煉設備,杜絕故意踩踏破壞等惡意行為,保護體育鍛煉設備,定期或者不定期對體育設備進行保養維護,延長體育設備的日常使用壽命,便于更好地為居民鍛煉服務。
(四)優化體育鍛煉管理的模式
群眾鍛煉的自發性較強,管理組織能力較弱,因而會出現矛盾糾紛,不便于居民日常的體育鍛煉。因此,應該增加體育活動的組織性,優化完善體育鍛煉的管理模式,增加體育鍛煉活動的紀律性,讓居民可以在和諧輕松的氛圍中鍛煉身體。對于學校的體育訓練,可以讓教師加強體育管理,有紀律有組織的參與體育鍛煉,對于社會體育鍛煉,可以讓專業的運動人士指導體育鍛煉,由專門的管理人員負責管理現場的秩序,維持體育活動的現場規則,以便可以更好地參與體育活動,發展宣傳體育文化精神。
四、結束語
健康中國的發展視域下,大力發展體育文化,宣傳體育文化精神,擴大群眾鍛煉的范圍,可以實現全民運動的浪潮,增強全民的體育素質,發展體育運動文化,還可以引領健康生活模式,推崇正確的鍛煉理念。因此,為了更好的發展體育文化,應該增加體育設施的資金投入力度,豐富宣傳多樣的體育活動形式,規范化管理體育活動,更好的發展體育文化,實現健康中國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史兵,丁建嵐,錢鈞,楊小帆,萬丙智.健康中國視域下群眾體育發展模式的結構創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42(2):36-45.
[2]卞余琴,劉應.健康中國視域下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同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9(10):31-36+48.
[3]何賓.“健康中國”視域下群眾體育發展策略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8,38(1):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