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亮
摘要: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是最新教育發展思想,符合鋼琴教學要求,對鋼琴教學是一次全面而又系統的改革。在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之下,教師需要確定培養理念,豐富教學課程內容,處理好教師鋼琴教學關系,同時還需要改善實踐教學活動,建立起科學的客觀評價體系,幫助學生們學習鋼琴,提高學生們的自我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鋼琴;教育
可持續發展理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理論,該理論主要是來自人類對于社會環境消耗的憂慮,旨在建立起一個能夠長期發展的社會環境??沙掷m發展教育理論主要來源于可持續發展理論,是從學生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制定出科學有效教育目標政策,以此來實施各種教學活動。在鋼琴教學過程之中,鋼琴教學需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教育理論思想,在課程安排、教學內容、培養目標等方面融入可持續性發展理念,提升鋼琴教育質量。
一、可持續發展教育理論的概述
可持續發展教育理論主要是指為學生們創造良好教育環境,旨在持續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成長。一般而言,可持續發展教育理論具有以下幾方面重要作用。
第一,有助于穩步提高教育質量??沙掷m發展教育理論旨在培養學生持續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因此可持續發展教育理論有助于提高教育水平,提升教育質量。
第二,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可持續發展教育理論并不是培養學生某一時段能力,而是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們擁有良好的自我學習能力。
第三,有助于轉變教師們的教學思維。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是全新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改變鋼琴教師機械性的教學思維,有助于豐富教師們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
二、可持續發展教育觀下的鋼琴教學
(一)確定培養理念
在可持續發展教育理論指導之下,教師在鋼琴教學之時需要培養學生掌握科學學習方法,使學生擁有自主研究學習能力。一般來說,自主研究學習能力包含有多方面內容,例如提出問題能力、實踐體驗能力以及表達交流能力等等。提出問題是學習關鍵所在,如果學生不能夠抓住自己在學習中出現的關鍵性問題,自我學習能力培養也必然失敗。實踐體驗主要是指學生們在信息收集以及材料整理等方面能力。在鋼琴學習之時,學生們需要把收集到的鋼琴學習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從資料中尋找共性,得出前人所研究的觀點。表達交流能力主要是指學生們學習反思和成果分享能力,學生們可以將鋼琴學習中的收獲進行歸納,總結提煉經驗,形成報告。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使學生們得出正確結論,了解鋼琴學習客觀規律,把握鋼琴學習真理,由淺入深,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研究能力,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
在制定鋼琴教學目標之時,鋼琴教師首先必須確定研究性學習能力培養理念,需要將研究性學習融入鋼琴伴奏、鋼琴彈唱、鋼琴賞析、鋼琴技術等各方面之中,使學生們實踐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在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之下做好鋼琴教學工作,保證學生們綜合能力可持續發展。
(二)豐富教學課程內容
第一,多體裁,重融合。在鋼琴教學之時,教師不必局限于課本上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廣泛體驗不同題材鋼琴作品,充分挖掘鋼琴題材潛力,讓學生們了解鋼琴文化,培養學生們鋼琴興趣。例如,教師可以選擇樂曲等題材讓學生們掌握歌唱、連奏等不同觸鍵法,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們指尖感,掌握音樂音色的變化規律。除此之外,教師還可選擇快速回旋曲鍛煉學生們的手指跑動能力,可以通過托卡塔曲鍛煉學生們的節奏感,可以選用門德爾松來鍛煉學生們的聲部控制力。
第二,多形式,重合作。由于鋼琴演奏形式多種多樣。在傳統教學之中,教師常常會過多使用獨奏曲進行教學,其實鋼琴其他演奏方式也可以鍛煉學生們鋼琴綜合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適當選用四指連彈或者與其他樂器編排鋼琴伴奏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們合作意識,在合作過程之中使學生們體驗到多元化表現形式,提高學生們對于鋼琴領悟力。
(三)處理教師鋼琴教學的關系
第一,處理好鋼琴理論與鋼琴課程之間關系。根據最新鋼琴教學大綱要求,大綱要求加強鋼琴理論教學,但是鋼琴理論與鋼琴課程之間缺乏可操作性指導意見。在鋼琴教學之中,教學始終將彈奏和即興伴奏放在教學突出位置,而對于鋼琴理論教學幾乎沒有提及。在鋼琴課教學之中,許多鋼琴教師對于鋼琴理論論述也非常少,這影響到了學生們可持續發展。對于學生們來說,學生們要想真正了解鋼琴真諦就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模式,既需要進行鋼琴實踐活動,也需要加強理論知識熏陶醉,只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們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才能夠使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之中不斷提高自我的綜合素質。
第二,處理好鋼琴課程和其他課程之間的關系。在音樂教學過程之中,鋼琴課程和其他課程擁有著非常密切聯系,鋼琴課在音樂教學之中也占有取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以往研究之中,很多學者過多強調鋼琴技能的學習,將鋼琴伴奏能力以及技巧作為學習重要內容,忽視了鋼琴作為最具有表現力的一種樂器,對其他學科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鋼琴教學與其他學科相比明顯存在學科脫節現象。除了為聲樂和琴樂作品伴奏之外,鋼琴教學一直處于自我封閉的培養狀態,這種閉門造車培養模式必然不利于提高學生素質,也不利于學生們能力提升,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理論相脫節。因此,教師在進行鋼琴教學之時需要加強與其他課程之間聯系,將鋼琴教學與其他課程教學進行融合,以便提升鋼琴教學的質量。
(四)改善實踐教育活動
根據新大綱要求,鋼琴教學不僅僅需要讓青少年掌握鋼琴基礎知識,同時還需要讓青少年掌握鋼琴基本規律和基本彈奏方法,將可持續教育理念融入鋼琴教學之中。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之中不應當僅僅只是在課堂上教學,還需要加強實踐活動鍛煉,使學生可以將所學知識和本專業實際工作進行結合,鍛煉學生利用自身所學的技能和知識獨立解決實際問題,把理論與實踐進行融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這符合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需要有意識向實踐方向傾斜,可以利用節假日或者空余時間帶領學生實踐鍛煉,讓學生在實踐之中不斷提高自我綜合實力。
(五)建立科學客觀的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學成果的重要依據,也是對教學活動進行改進的有效措施。為了落實可持續性教育發展理念,鋼琴教師在評價之時可以采用形成性評價體系,可以由鋼琴教師根據學生們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效果綜合性對學生評價,做好客觀引導。在形成性評價過程之中,教師也可以適當融入終極性評價。從教育可持續性發展角度分析,教師可以將形成性評價和終局性評價進行融合,這種融合并不是簡單相加,需要從學生鋼琴綜合能力出發,細化上述評價方法,使得評價可以對學生們學習效果進行評估和考核,真正反映學生們學習能力,以便在日后學習過程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對于鋼琴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們學習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鋼琴教學之時,教師需要堅持可持續性發展教育理念,不斷提高學生們自我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們的鋼琴學習興趣。為此,教師需要確定培養理念,豐富教學課程內容,處理教師鋼琴教學關系,改善實踐教學活動,建立科學客觀的評價體系,以便提升鋼琴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周磊.高職院校鋼琴教學改革中現代教育理念的相關應用[J].職業,2019(17):39-40.
[2]毛天頌.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我國各類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農家參謀,2018, 591(1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