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積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對豐富基層群眾的精神生活意義重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現代政府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首先推進其核心目標,并以此為手段,大幅度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能力,通過提供優質豐富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促進文化與教育、科技的深度融合。本文針對如何做好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服務工作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文化建設;服務活動;融合發展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人民實現、維護以及發展基本文化利益的主要渠道,是推進科學發展觀的關鍵,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載體[1]。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不斷提高政府對加強文化推廣職責的認識,與此同時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在此基礎上調動各方力量以至形成設施完善、產品豐富、服務優質、機制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一、提高公眾對現有文化服務的認識和滿意度
(一)制定標準化流程
建立群眾文化服務工作標準化流程來提高群眾文化服務社會滿意度的工作指標,政府應補充高性能模式對各級文化部門組織的所有大眾文化項目進行系統評價,在此基礎上樹立優秀的大眾文化服務品牌,對各類大眾文化服務內容深入劃分,同時發現區域內大眾文化服務的優秀資源,通過引領大眾文化的有效措施讓更多的社會公眾廣泛參與到群眾文化工作中來[2]。
(二)文化工作信息化
一定要讓現階段群眾文化工作搭上信息化技術的東風,在現有公共圖書館、基層文化服務處的基礎上,通過對大眾文化服務媒介的軟硬件資源進行升級或重構,構建現代大眾文化信息服務體系,使基礎大眾文化項目的效率和效益倍增,確保文化志愿者項目在信息技術的主持下更加高效、專業化,在此基礎上,構建信息化數字媒體平臺和數據庫。
二、當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問題
為了滿足人民節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我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但根據實際需要,我國文化項目支出在國家財政支出中所占比例較低,公共文化設施也較為短缺,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也供應不足。
三、對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
(一)加強群眾文藝創作隊伍建設
要保證群眾文藝創作活動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科學地指導群眾文藝創作活動。在此基礎上,各級文化主管部門應首先從建立完善的群眾創作隊伍管理體制入手,同時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使業余藝術創作人員的生活狀況發生變化,與此同時繼續進行文藝創作。各部門、各單位要為廣大群眾文藝創作隊伍營造有利于提高其文藝創作水平的平臺,為他們創造廣泛的交流機會。從過去的工作實踐來看,隨著大眾文學創作群體之間專業交流的加強,聚集了以往分布的大眾文學創作群體,達到了凝聚大眾智慧和力量的效果[3]。
(二)重視突出地方特色
受到歷史因素的影響,國內公眾對淺顯易懂的文化內容更容易接受和認同,原因是這類文學藝術作品無論從它所承載的價值來看,還是從它所表達的思想來看,都與我國公眾的心理比較接近。所以在接觸這些文學藝術作品的過程中,社會大眾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好感。鑒于此,各級文化主管部門在推進群眾文化工作中,應鼓勵和引導創作隊伍多制作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與此同時,為了使文藝作品能更好地引起大眾的共鳴,群眾文藝創作者應在自己創作的作品中突出地方特色。南通市勞動人民文化宮近年來結合自身特點,創排了具有地方特色、為職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
四、構建多元化發展投入機制
建立和恢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必須建立準確的金融體系,增加公共文化服務經費。一是要建立和維護投入保障機制,保障公共文化服務、法律以及行政手段,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所必需的建設資金。二是拓寬文化業務費用投入路線。國家應更多地引導民間組織和個人投資公共文化事業,逐步形成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多元化投資體系。因此,大眾文化活動是做好思想政治的有效媒體,引導健康文化引領城市和農村的思想文化意識形態,在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
五、結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大眾文化活動的基本形式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人民大眾從被動接受到積極參與。在現如今自我表演、自我娛樂、自我欣賞以及自我教育逐步成為大眾文化活動的主要旋律。通過明智地認識當前的形勢,積極組織和發展公眾享有的文化活動,提高公共生活質量至關重要。如何在新形勢下振興大眾文化活動是我們必須不斷思考和研究的內容。
參考文獻:
[1]王富金.淺談如何開展群眾文化活動[J].大眾文藝,2010(11):193.
[2]紅英.探析群藝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主導功能的發揮[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4):160-162.
[3]王莉.淺談如何開展群眾文化活動[J].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2011(004):87-88.
作者簡介:單莉(1972.12-),女,漢族,江蘇省南通市人,大專學歷,群文助理館員,南通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培訓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群眾文化指導與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