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峰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文明對非遺文化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一些非遺文化正面臨著斷代、失傳、消亡的危險。加強非遺文化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對傳承和光大民族優秀文化,弘揚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本文簡單闡述了曲阜大莊絹花的身世,以及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在傳承和保護中需要解決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曲阜;絹花;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非遺文化保護的必要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世界各族人民傳統文化的珍貴記憶,是人類值得倍加珍惜的精神家園,對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具有獨特的價值。但是,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人類社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解著與人類精神、情感世界緊密聯系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些特殊的口傳心授方式傳承的文化遺產和傳統技藝正不斷消失和瀕臨滅亡,或者過度開發和隨意濫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象也隨處可見。人類在審視自身與社會整體發展目標的時候,不能不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日益顯現的重要價值,更加認識到對其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隱形財富,與物質文化遺產一樣,也同樣具有重要的歷史認知價值。不同之處就在于,物質文化遺產是以物化的固態方式來展現其固有的歷史認知價值,而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是通過活態傳承的方式來實現其歷史認知價值和重要的歷史意義。可以說,任何一種傳統文化事項都具有歷史認知價值,都會從不同角度給人類以啟迪。因此,不僅需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政府官方部門的努力,也需要全體民眾積極參與保護和傳承。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把這一文化資源轉變成發展文化產業的資源,不僅是拯救陷于困境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措施,而且在繼承和發展傳統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滿足人類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在當今不僅要面向傳統進行搶救、保護和傳承,而且更要面向現代,充分挖掘其潛在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通過生產創造、產品創意和技術創新進行轉化,讓其在當下繼續發揮重要的作用。
二、曲阜市大莊絹花的前世今生
作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曲阜大莊絹花,也叫京花兒,在我國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是一種用各種顏色的絲織品仿制的花卉,能做房間庭院的點綴,也可以作為頭飾供女性佩戴。在以前,這是皇宮里才能用到的高級品,而且處處可見。
據《曲阜地名志》考證,明朝孔府在大莊設佃戶花莊,一年四季專供孔府擺設和夫人、小姐插戴,后來演習皇宮的陳設和宮女的冠戴裝束,遂派人到北京學藝絹花,從此大莊就有了絹花工藝。明朝時期,權相嚴嵩的孫女嫁入孔府,孔府就在大莊設了佃戶花莊,大莊絹花,由此興起。
大莊絹花舊時雖然興盛,但真正能傳承下來的沒有幾人,經考證,張祥東是曲阜大莊絹花真正的非遺傳承人,時至今日,絹花仍然是他家必備的年花。紙質的絹花雖然制作簡單,但工序復雜,因此特別適合一家人集體開工。誰家開始做絹花了,就說明田里的農活忙完了,出門打工的勞動力也回家了,這家可以準備過年了。絹花不僅給大莊人的家庭帶來了年味,還給勤勞的村民帶來了商機。上世紀60年代起,大莊的年集上普遍出現了絹花花市。年前幾場大集的收入,足夠讓制作絹花的家庭過一個好年。
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作工藝和欣賞眼光也慢慢發生改變,原先因稀少而倍視珍貴的絹花逐漸被一些高科技產品的各種仿真花和鮮花所替代,絹花也慢慢退出了市場,往日熱鬧的絹花花市也已經退出大莊人的生活。但過年做絹花,仍舊是很多曲阜大莊人的一種情結。
三、曲阜市大莊絹花的傳承與發展
時過境遷,曲阜市大莊絹花雖受到了時代的沖擊和冷落,但它作為山東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開始受到了政府的重視與支持,傳承與發展成了當務之急。在新時代、新觀念、新形式中,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元素資源,從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充分汲取豐富的營養,結合時代要求進行創造性轉化,巧妙地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元素融入文化產品中,既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又能讓中國的文化及文化產業發展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曲阜大莊絹花,要想在新時代的經濟市場大潮中得到繼承與發展,不被社會所淘汰,就必須從自我發展的思路做起,借助客觀的因素,抓住有利時機謀發展。以個人觀點來看,必須做到以下幾點,才能有效解決大莊絹花當前遇到的困境:
(一)作為當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莊絹花要想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傳承,必須創新思路,努力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變身成為地方的“文化符號”,也就是利用大莊絹花的“非遺”身份擴大影響,走向市場,以市場促進繼承和發展。曲阜作為孔子故里,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正統的儒家文化,也是一個著名的旅游城市。在這樣一個縣級市里能坐落著四所高校,可見這座城市還是有著非常厚重的文化積淀。大莊絹花作為山東省的非遺項目,應該利用曲阜當地的優越地理位置和其自身特殊身份,積極走進各高校校園,加大宣傳力度,營造非遺保護氛圍,宣揚非遺的工藝和歷史,讓非遺的民族精髓在高校的校園文化中得以延續并發揚光大,現在,大莊絹花正努力爭取著曲阜的“文化符號”,得以頑強地傳承和發展下去。
(二)要充分挖掘大莊絹花潛在的社會和經濟價值,通過創造、創意和創新性轉化,促進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要積極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項目的資源、技術、傳承人和品牌優勢,尋求大莊絹花與市場經濟的新結合點,用現代審美思維進行創造性轉化。在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獲取文化產業資源,吸取藝術養分,以豐富多彩、內涵豐富的核心元素,生產出更多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為大眾喜愛的文化產品。曲阜作為旅游城市,有著非常好的旅游產品市場,目前,作為曲阜大莊絹花的唯一非遺繼承人,張祥東正想方設法把絹花加工成各種形式的旅游紀念品,去各高校宣講非遺文化的時候展現給大學生們,去參加會展的時候展現給游客和觀眾,并嘗試著進入旅游紀念品市場,爭取能成為曲阜旅游紀念品市場上的繼“曲阜三寶”(尼山硯、碑拓、楷木雕)之后的第四寶,這樣既能達到對非遺文化的宣傳,又能利用其非遺的身份走進高校、走向市場,這樣以市場促傳承和保護,可謂一舉雙得。
(三)各級與各地方政府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問題上,應當創設完備的非遺文化保障制度,加強管理,制定相應積極政策,完善政策扶持體系,以適應新形勢下的文化發展,具體的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應當創設和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保障機制,以便確保非遺文化傳承人能夠沒有后顧之憂的投入到非遺文化的傳承之中,否則,市場機制就會亂,優秀的文化傳統就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良好的傳承秩序就會遭到破壞,后果將不堪設想。2.應當創設和完善非遺文化傳承人認定機制,以便使真正具備非遺文化傳承人身份的主體享受到政策的紅利,在非遺宣傳的時候也有一定的說服力;3.要構建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機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行分級遞進式申報,以保證我國各地域、各民族、各文化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與保護方面,做到有序和兼容,確保各種形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能得到合理的保護,并大放異彩。4.政府部門應該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非遺傳承人和中小企業聯合開發生產特色性非遺旅游產品,一是要提供資金上的扶持,以更快更好的拉動運營進程;二是提供非遺技術上的指導,聘請非遺傳承老藝人,監管生產過程,以保證產品的原真性、傳統性;三是要與現代民眾的消費理念相結合,多生產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觀賞性、實用性、藝術性作品,能更好的體現非遺的價值;5.政府部門應該重視非遺教育,牽頭地方中、小學和非遺傳承人聯手讓非遺項目進校園,遵循“引導激勵為主、滲透熏陶為輔”的原則,將非遺傳承與各教育教學有機結合,創造環境,陶冶孩子們的非遺情操,真正讓非遺融入校本課程。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努力,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莊絹花以自身的創新發展達到華麗轉身,用自身的實力完成蛻變,達到非遺文化保護與經濟發展互為促進的目的,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從而也使大莊絹花的傳承得到有效的保護。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歷史,是一個有著優秀傳統的民族,發展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個社會群體的發展都需要凝聚力,而對一個群體或民族的凝聚力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是來自于文化的認同。一個忘記自己歷史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不繼承和發展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經驗和文化,就是忘記歷史。所以,今天我們所進行的非遺文化保護和傳承事業,是在保護和傳承中國千百年來積淀起來的各種傳統藝術形式,除了讓非遺文化在當前的經濟大潮中能發揮一定的作用外,還應充分考慮到這些傳統表現形式在傳承中華文明,特別是傳承中華道德文明、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黃永林,紀明明.論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在文化產業中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05):72-80.
[2]呂竑海.如何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J].大眾文藝,2018(14):7.
[3]施榆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性[J].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3):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