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鵬
摘要:當前的高校的鋼琴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我們應該要首先考慮的問題,眾所周知鋼琴是音樂專業領域的重點教學模塊,其中蘊含的音樂內涵十分豐富。在組織鋼琴教育的視角下,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音樂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全面提升學生在鋼琴領域的音樂造詣。本文主要講述在當前高校鋼琴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在音樂創新能力的意義,以及當前高校在鋼琴教育中存在一些問題加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對高校鋼琴教育教學上有借鑒與參考價值。
關鍵詞:鋼琴教育;音樂創新;能力培養
樂器上鋼琴一直是樂器之首,鋼琴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音樂元素,鋼琴創造的音樂也十分具有欣賞價值,很多學生在學習樂器的時候都是首選鋼琴。因此,高校在組織鋼琴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對具體的鋼琴作品進行音樂創新。讓學生在鑒賞的過程中,對鋼琴作品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加深理解,從而為學生高效學習和掌握鋼琴知識、技能提供一定的助力。所以,高校的鋼琴教育需要高度重視在學生音樂創新能力的培養上。
一、高校鋼琴教育視角下培養學生音樂創新能力的意義
鋼琴是高校音樂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模塊,新時期,我們的鋼琴教育對學生的教育以及學生本身的學習上有了新的要求與規劃,學生將不再是簡單的掌握基本的鋼琴彈奏以及相關理論知識就能夠達到要求,需要他們在學習鋼琴的同時能夠更深層次的了解和理解藝術的本身,掌握藝術的本質以及與文化內涵,這樣學生們在彈奏鋼琴的時候他們的表現才會更有感染力。同時,加強音樂欣賞對學生快速掌握鋼琴知識,提高藝術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促進鋼琴教學質量改革,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鋼琴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更豐富的人才儲備。因此,高校應高度重視鋼琴領域音樂欣賞活動的有序開展。分析了當前鑒賞領域的具體教學問題,以便教師優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和策略。
就創新能力的知識結構分析,個體離不開對諸如相關領域基本理論、專業知識等內容的掌握和鞏固,就創新能力的成果分析,其主要是個體在對理論總結與升華的基礎上形成新的發明創造。大學鋼琴教育課程從一定角度而言能夠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改造和影響,學生不可能機械式的學習,他們需要主動尋找創作靈感,積極汲取各種營養信息,從而為其藝術音樂創作帶來便利,在此過程中大學生的創新思維逐漸形成,并且繼續學習鋼琴教育的相關課程,以及參與音樂實踐中養成創新能力。
二、高校鋼琴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學思想落后導致高校鋼琴教育出現差距
然而,在新的教育理念環境下,高校已經開始慢慢轉變他們的教學觀念。在鋼琴教學領域,他們不僅重視基本功的教學,而且開始開展以豐富學生藝術和文化遺產為目的的欣賞性教學活動。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某些教師教學理念和方法比較滯后,所呈現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可以說,質量改革的標準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偏差。在思想上,音樂教師沒有對欣賞教學形成正確的認識,沒有按照音樂理論知識灌輸的方式進行具體的教學活動。同時,在教學方法和具體欣賞活動的組織上也與理想的教學標準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學生在鋼琴欣賞活動中的思維意識和行為都存在明顯的被動性,學生自身的欣賞思維也受到了限制。因此,音樂教師需要深入分析當前欣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學生個性發展的角度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
(二)大學鋼琴教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現狀
創新是國家與民族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校鋼琴教師深深認識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價值。高校鋼琴教師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滲透創新意識,但是就筆者的調查而言還存在一些不足。
一方面,部分大學鋼琴教師深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學模式過于僵化。眾所周知,學生鋼琴素養的發展離不開對諸多經典音樂作品的鑒賞與模仿,而創新卻是形成學生獨特創造風格,取得一定音樂元素成就的核心所在。在高校鋼琴教學中,一些鋼琴教師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無法從傳統的教學方法中走出來,僅僅注重鋼琴理論和彈奏技巧的傳授,并沒有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使其嘗試提出新的觀點,導致他們思維能力弱化,在鋼琴音樂的創作中只能遵循既定的彈奏程序,甚至抄襲他人的創作思考,導致音樂作品質量低劣,自身音樂素養不足。
另一方面,部分大學生的創新動力薄弱。由于我國應試教育等社會環境的影響,導致學生過分注重自身的知識素養,忽視了自身能力方面的建設和發展,追求個性發展的意識不足。在大學鋼琴教學中,許多大學生得不到表現自我的機會,無法進行體驗式的學習,只能依賴教師的講解教學和自身的練習,因而造成他們在音樂創作中的普通化,無法形成獨樹一幟的優質作品,也限制了其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三、教學的路徑分析
(一)優化課程導入,豐富鋼琴藝術文化底蘊
圍繞鋼琴模塊開展欣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學生文化背景的合理構建。讓學生對鋼琴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內涵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欣賞音樂。因此,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前對導入環節進行合理調整。根據具體課程內容對進口材料進行優化。收集與鋼琴相關的文化資料,以故事的形式呈現。然后,將主導部分的課堂空間交給學生,圍繞具體的文化背景進行討論和交流。例如,老師圍繞著《卡農》來進行教育開展,在教育教學之前可以首先來介紹作者創造的理念以及創造此曲的用途,不同的同種能夠給他們帶來不同的意境。鼓勵學生討論鋼琴作品的內容和文化內涵,為學生深入欣賞提供文化基礎。
(二)創建課堂情境,助力鑒賞思維發散與聯想
在鋼琴教育的課堂中,老師為了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應積極改進和調整現有的教學形式。改變課堂氣氛和活動形式,利用多媒體這一重要的輔助載體,將具體的鋼琴作品直接生動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體驗下深刻理解和體驗鋼琴作品的情感內涵,增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情感支持學生形成良好的欣賞能力。例如,老師在講解《命運交響曲》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具體的鋼琴表演視頻。同時,他也可以將作品中所描述的意境通過動畫的形式呈現給學生。通過直觀的觀察和認真地聆聽,使學生深刻理解鋼琴作品的藝術魅力,提高藝術鑒賞能力。
(三)組織合作鑒賞,提高自主鑒賞與藝術探究能力
從鋼琴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師需要在學生的欣賞和學習方法上進行創新,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欣賞鋼琴作品的思維和能力。建立開放自由的音樂課堂,讓學生自主探索地參與具體的欣賞活動。因此,教師可以積極開展小組欣賞活動。首先明確具體的欣賞片段,并將學生按一定的欣賞思維基礎均勻分組。鼓勵學生在小組內欣賞具體鋼琴作品的藝術特點和演奏技巧,從而對鋼琴作品形成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鼓勵學生欣賞《愛之夢》的鋼琴演奏,從而加深學生對古典名曲音樂特點的理解。
(四)實施發層教學,促進音樂鑒賞能力均衡化養成
學校在組織學生鑒賞鋼琴作品程中。首先,教師要積極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將分層教學融入具體的教學工作中,以增強學生的欣賞能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良好的欣賞訓練,從而加強學生的欣賞思維建設,全面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在實施分層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即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信息,并根據培養欣賞能力的目標,對學生的水平進行分層處理。然后分層次設置鑒賞任務,為學生提供不同難度的鋼琴作品,增強不同能力的鋼琴鑒賞信心,能夠確保大學教育的均衡化發展。
(五)組織實踐訓練,助力音樂鑒賞深度和高度的提升
學生們在鋼琴作品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構建完整的教學體系。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對作品的理解,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和唱歌彈鋼琴演奏,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有一個更深的理解的鋼琴作品的文化內涵,同時有效地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欣賞和學習《梁祝》鋼琴曲后,根據自己對文化背景的了解,有效地處理自己的情感,并對具體的演奏方法進行調整和創新,以達到新的高度。
(六)借助網絡平臺,拓展音樂鑒賞資源與鑒賞空間
從鋼琴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師應注重教學載體和平臺的創新,以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教師可以將古典鋼琴曲目整合到微課資源中,促進學生自主欣賞。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合理選擇鋼琴曲目,獨立欣賞,從而豐富學生的藝術知識和文化遺底蘊。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網絡建立互動系統,積極引導學生圍繞鋼琴音樂的欣賞進行互動,從而增強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的學習體驗。
四、結論
如前所述,在鋼琴教育教學領域,教師需要積極組織學生進行欣賞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功能和價值體現。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音樂文化背景,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藝術素養。因此,音樂教師應高度重視欣賞教學的有效組織,優化導入課程,構建教學情境,組織合理欣賞課程,實施分層教學,組織實踐訓練,適當引入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欣賞空間。在鋼琴基礎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中隱含的藝術文化內涵,從而全面提高自己在音樂領域的藝術修養,以及在鋼琴演奏時的造詣。
參考文獻:
[1]舒甜.高校鋼琴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長江叢刊,2019(17):117.
[2]廖瑞潔.高校鋼琴教學中常見問題及對策研究[J].當代音樂,2019(6):117.
[3]劉婭妮.藝術考生鋼琴教學方法的改進對策研究[J].文淵(小學版),2019(7):117.
[4]孫曉英.高校鋼琴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藝術評鑒,2016(8):94-95.
[5]蔣艷.高校鋼琴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J].音樂時空,2015(2):177.
[6]肖然.高校鋼琴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神州(中旬刊),2014(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