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畫是我國的文化瑰寶,也是繪畫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我國在國際化發展的進程中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一些西方繪畫理念的融入,使得國畫教學暴露出一些現實問題。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要想國畫教育價值的實現,只有重視國畫教學改革創新。
關鍵詞:高職院校;國畫教學;問題;對策
國畫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也是高職院校藝術類教學的核心內容之一。當代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保護和傳承國畫藝術是重要的使命內容之一,要求國畫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革創新國畫教學模式,為現代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國畫藝術人才。
一、高職院校國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基本功訓練不足
國畫的繪畫技巧強調構圖、線條兩個方面的內容。然而現代大部分高職院校繪畫教學中,更加傾向于西方繪畫,而直接忽略了學生的國畫基本功訓練,甚至會以西方繪畫基礎訓練方式方法培養學生的國畫創作能力,致使學生深受西方繪畫理念和思想的影響,而無法深入了解國畫的創作風格及技巧,創作的國畫作品也是缺乏內涵的,無法表達國畫特有的意境。另外,部分學生缺乏國畫創作相關的能力,如構圖能力、審美能力等,使得國畫創作缺乏意境和內涵。
(二)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訓練不足
現代高職院校繪畫教學往往是國畫筆法、內容等理論平鋪直敘之后,讓學生臨摹相關的名家繪畫作品,這種教學方式雖可以讓學生掌握國畫的繪畫技巧,但是整個教學過程中嚴重缺乏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訓練,原因在于臨摹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味強調學生形體的模仿,而沒有站在創作者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國畫作品,無法體會作品中的意境,更是無法融入個人的思想,這樣一來,學生的臨摹學習只能讓學生掌握國畫的繪畫技巧,而無法創新和融入思想。
(三)文化課程重視度有待提高
國畫作品之所以可以流傳至今,并成為國家傳統文化的瑰寶,不在于外在的技法,而在于其內在的意境。國畫作品意境的傳遞與創作者的人文素養息息相關,要求創作者具有高深創作技巧的同時,擁有較為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創作出具有內涵的國畫作品。因此,在高職院校的國畫教學中,重視文化課程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國畫教學直接忽略了文化課程,或者是開設了文化課程,不重視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使得學生的人文素養十分欠缺,不利于學生創作國畫的過程中表達意境。
二、高職院校國畫教學的優化對策分析
(一)強化基礎功訓練
現階段,大部分高職院校在繪畫教學中主要以西方繪畫技法為主,而沒有將國畫基本技法融入課程中,使得高職學生對國畫創作的構圖、線條等基礎技法缺乏理解,進而使得高職學生國畫創作水平和能力難以提高。鑒于此,國畫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有必要強化基本功訓練,增設線條素描基礎課程,讓學生在此課程學習中理解和運用線條進行國畫構圖,以此有效培養高職學生國畫的創作能力。
(二)強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
在國畫學習過程中,常見的學習方法有臨摹、寫生兩類。首先,臨摹可以讓學生學習名家的構圖技巧、筆法等,但是在具體的臨摹過程中,要求學生立足于創作者的視角進行作品的理解,并在作畫過程中增加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其次,寫生與臨摹有著本質的差別,沒有參照模板,而是讓學生進行一次全新的創作,對學生國畫的繪畫技法、構圖能力及創作能力的培養是大有裨益的。綜上分析所得在國畫教學中,要求教師有機整合臨摹和寫生,才能促進學生構圖能力、線條運用能力、創作能力等的提升。
(三)豐富課程內容
國畫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瑰寶,沉淀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元素,且涉及多個領域的文化知識,如哲學、詩詞等,這些領域的文化知識都對國畫創作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中國的發展歷史上,國畫創作者主要以文人為主,其在國畫創作過程中,主要受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影響,使得國畫作品富有意境和內涵。因此,在高職院校的國畫教學過程中,教師需重視文化課程的教學,旨在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為高職學生的國畫創作提供素材和靈感。只有這樣,高職學生所創作的國畫作品才能有意境。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國畫作為傳統文化內容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當代高職院校藝術專業的重要教學資源。但是,當今大部分高職院校國畫教學實踐中,過分放大了西方繪畫教學的作用,使得國畫繪畫教學地位下降,不利于國畫的保護和傳承,這就要求教師在國畫教學過程中,重視當前國畫教學中存在的基本功訓練不足、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訓練不足等問題,并在實踐中予以強化基礎功訓練、強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等良策,才能促進國畫教學質量的提升,為傳承和發展國畫藝術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聶吉祥.繼承傳統 提升內涵——談高職院校中國畫教學的創新[J].美術文獻,2019(3):79-80.
[2]劉忠義.傳承與弘揚:高職院校中國畫和書法課程建議——基于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養資助項目“高等藝術職業學院中國畫和書法專業教育人才培養”研修班學習實際[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3):15-19.
作者簡介:郭偉,河南濮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