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摘要:在我國現階段,文化與科技的水平已經遠遠超越過去,新媒體的應用越發的廣泛。當下新媒體發展迅速,在新媒體的影響之下,傳統的平面設計不斷演變,為了不斷適應新的挑戰,解決新的問題,新媒體平面設計逐漸成為主流設計。新媒體平面設計與過去傳統的平面設計做出對比,可以說新媒體平面設計十分“新”,本文將從這個方面進行展開,探討文化與科技的視閾之下,新媒體平面技術如何從傳統平面技術發展而來。
關鍵詞:文化與科技;新媒體;平面設計;發展
新媒體技術在我國現如今發展十分快速,信息化時代的來臨,預示著新媒體將長期滲透到各行各業。文化與科技的發展與新媒體也息息相關,文化與科技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相互融合,為許多藝術化的行業開啟了新的篇章。平面設計工作在這些影響之下,發展遇到的困難越來越多,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就是緊跟時代的發展。只有在新時代背景之下,將傳統平面設計與新媒體平面設計相結合,才能在面臨巨大挑戰時站穩腳跟。
一、科技創新與文化發展的相互關系
(一)科技創新不斷充實完善文化的內涵
科技創新是我國乃至國際上現如今最為關注的問題,科技創新文明在不斷發展,文化也在不斷的創新傳承,兩者從不同的方面來體現人們的智力發展,兩者的結合更加全面地體現著人類文明??茖W技術是現代文化的內里,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的歷代傳承也與科學技術息息相關。人們在歷史長河中的發展,也在由科技創新一步一步鋪路,科技創新對于傳統文化的再現,以及對于未來文化的創造都至關重要,對于完善過去和現代文明,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1]
(二)科技進步推動新型文化業態的形成與發展
在我國現階段,文化與科技的水平已經遠遠超越過去,新媒體的應用越發的廣泛。當下新媒體發展迅速,在新媒體的影響之下,高新科技的出現是必然,借助高新技術不斷創新,科技水平化的產品越來越大多,這一層面大大地推動了我國文明建設,文化與產業密不可分,產業與科技緊緊相依。科技與文化的相互滲透相互融合,打造了更加先進的文明社會,文化的傳承與完善也更加簡單。國家與國家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借助科技的連接相互交流相互熟悉,實現了文化的互通與交換。
(三)科學技術提升文化產業的表現張力
我國科技水平尤其是信息時代網絡已經能夠和國際化網絡齊頭并進。新媒體技術在我國發展極快,其有利于迅速傳播信息,且新媒體當中知識儲存量龐大,便于搜索學習知識內容。人們對于新媒體有著很大的興趣,直接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同時又極大地開拓了他們的眼界。媒體與媒體之間的聯系增強,信息能夠快速的傳播和相互轉化,科技創新對于文化發展和繼承來說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撐和發展途徑。
二、新媒體背景下平面設計發展之“新”
在人們不斷接受新事物的如今,人們對于新媒體更加了解,而平面設計內容只有更加符合當代人的審美,才能被大眾所接受,在被大眾接受的或認可的范圍之內,才可能推陳出新,令人眼前一亮。新媒體平面設計借助了新媒體技術的優點,讓用戶在多重感官刺激之下認可平面設計的內容。
(一)數字化網絡下的“新”平面設計
隨著信息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移動設備作為信息的載體,人們在數字網絡的洗禮之下,審美更加偏向國際化和完整化,更加適應快節奏的生活,審美也更加科技化。人們對于平面設計的了解能夠從網絡信息當中直接獲得,不光對于自己生活的區域,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國家文化進行了解,也能夠對其他國家、其他文化進行探索?;谖幕c科技融合下的新媒體平面設計,則更加符合大眾的口味,也更加容易讓人們覺得耳目一新。平面設計師可以借助數字化網絡信息,設計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再單一,圖標的大小設計,空間的平面立體,都可以實現,科技實現了平面設計的想象,甚至超過了想象能力下的平面設計內容。為用戶所呈現的內容也不再是單一的問題和平面的圖畫,平面設計師的展現能力也被放大,用戶在其中的體驗必將得到優化。[2]
(二)多種感官并存的“新”平面設計
傳統的平面設計主要突破的就是視覺接受,突破了以閱讀為主的接受方式,是感官刺激加強。而現如今,新媒體平面設計做出了更大的革新與改變,不光調動用戶的視覺,同時能夠實現更加真實的多感官并存方式。平面設計在新媒體技術的創造之下被給予了生命。傳統的平面設計和新媒體平面設計,主要都是調動人的感官系統,感官系統被調動,平面設計就更加真實立體,人們大腦的創造力不容小覷,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時,大腦也能夠整合出不同的感受。簡單來說,就是大腦能夠在刺激多感官的情況下,由新的刺激激發記憶中的材料和感受,能夠實現再現過去和接受創新同時發生。感官系統被調動,平面設計就更加真實立體,人們大腦的創造力不容小覷,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時,大腦也能夠整合出不同的感受。而如果只是單一的對視覺進行刺激,由視覺進行識別,大腦得到的信息過于簡單,精神層面的需求就不能得到滿足。如果加入聽覺的感官體驗,較為磁性的聲音,會使人更加印象深刻,聽覺對于人們來說是較敏感的感官體驗,因此對于大腦記憶來說會更加深刻。
此外,基于文化與科技融合下的新媒體平面設計,則更加符合大眾的口味,也更加容易讓人們覺得耳目一新。觸覺在感官體驗當中最為真實,比如智能手機的應用代替了按鍵手機,智能手機在應用過程中直接接觸圖標更為方便,這些高新科技下的電子設備,為人們帶來了諸多便利。
(三)交互式“新”平面設計
在我國現階段,文化與科技的水平已經遠遠超越過去,新媒體的應用越發的廣泛。當下新媒體發展迅速,在新媒體的影響之下,高新科技的出現是必然,借助高新技術不斷創新,科技水平化的產品越來越大多,這一層面大大地推動了我國文明建設,文化與產業密不可分,產業與科技緊緊相依。在科技化時代的背景之下,網絡對平面設計起到了創新作用,平面設計不光能夠從平面變為立體,還能夠滿足由靜態變為動態的形式。并且在信息傳輸的過程中,設計模式采用雙向溝通的模式。用戶的體驗能夠直接反饋給網絡人員,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3]
三、文化與科技融合視閾下新媒體平面設計發展趨勢
(一)平面設計靜態向動態轉變
在過去,中國的平面設計主要是通過圖形、文字和符號的創造和使用來向用戶傳達信息。然而,隨著現代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新媒體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愿意花更多的閑暇時間在各種新媒體上。新媒體可以讓用戶有更強烈的感覺奇怪和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如何利用新媒體圖形設計工作,在令人眼花繚亂的新媒體市場,成功和有效地吸引更多的觀眾的注意力,使觀眾對其有很強的親和感,從而實現有限的用戶資源占有的目的,所有這些對互聯網背景下的新媒體和圖形設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體的特性為平面設計帶來了更多的技術支持和更多的視覺表現可能性。平面設計逐漸從靜態向動態轉變,出現了“動態平面設計”的新概念。平面設計作品呈現出動態、多變的新特點。[4]
(二)平面設計信息傳輸的便捷
近些年新興的大數據技術更是為設計信息傳遞的時效性和有效性帶來了更多的可能,例如,我們在微信朋友圈會看到推送的廣告,往往是大數據分析后,我們感興趣的產品或是正在關注的產品,相比以前的廣告,帶給人們最大的變化是廣告從讓人討厭變成了切實的需求,也使廣告的投放更加有效。
(三)平面設計與各學科的融合
在文化與科技融合視閾下,人們對于文化的了解和接受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科技網絡,多樣化的視頻和音頻、多樣化的文字和圖像,都為信息文化的傳播帶來了更方便的途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忠誠用戶的新媒體,確保其新媒體的內容和形式不能被其他媒體超越,能夠使自己獨特的同時,使平面設計能夠更符合文化與技術融合新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設計師在學習跨學科知識的同時,具備組建設計團隊、理解跨學科知識、發展成為多學科領域的能力。[5]
四、結語
人們對于新媒體有著很大的興趣,直接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同時又極大地開闊了他們的眼界。數字化的發展和進步,對于各行業來說都是推動力,科學技術是現代文化的內里,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的歷代傳承也與科學技術息息相關。新媒體平面設計實現了想象,為用戶所呈現的內容也不再是單一的問題和平面的圖畫,平面設計師的展現能力也被放大,用戶在其中的體驗必將得到優化。新媒體技術在我國現如今發展十分快速,信息化時代的來臨,預示著新媒體將長期滲透到各行各業。
參考文獻:
[1]張麗媛.融入當代新媒體藝術中的平面設計思考[J].今傳媒,2015(7).
[2]李曉春.網絡時代平面設計對新媒體呈現的影響研究[J].新聞戰線,2014(14).
[3]葛弘淵.從藝術角度闡述平面設計的新發展[J].美與時代:美術學刊(中),2015(03).
[4]王永貞,何征.動態標志與多形態標志之比較研究[J].設計雜志社,2014(9).
[5]鄒祥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與策略[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