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士伍
摘要:廣場舞以其獨有的魅力和情趣,在農村逐漸擁有廣泛的愛好者。本文就廣場舞的特點、作用做了闡述,對廣場舞的普及推廣進行一定思考,期待人民幸福生活因廣場舞而更加快樂,因廣場舞而更加精彩。
關鍵詞:農村廣場舞;普及;推廣
一位哲人說過,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美好生活需要”不僅是物質的,更是精神層面的。廣場舞具有休閑娛樂、強身健體、藝術欣賞等功能,不僅深受城市市民的喜愛,也深受農村朋友的歡迎,在農村參與人數之多,覆蓋面之廣,參與熱情之高前所未有。人們隨著物質生活持續得到改善,追求生活之樂、文化之美、健身之道意識與日增強。
一、廣場舞呈現的特點
廣場舞作為群眾文化不可或缺組成部分,廣場舞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特點:
自發性。廣場舞具有神奇的魔力,吸引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用上門動員說服,他們晚飯后或結伴,或獨行,自發地涌向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在文化廣場上,領舞者朝前一站,舞曲一響,大家跟在后面一同起舞。廣場舞如一日三餐,愛好者每天不跳舞,心里總覺缺少什么。寧可少干點家務活,也要抽去跳幾曲。愛跳單人的跳單人,喜歡雙人的跳雙人,寧靜的鄉村夜晚因廣場舞而增添幾許生機和活力。
群眾性。廣場舞老少皆宜,被不同人群接受,得到群眾廣泛認同。一個舞點少則二三十人,多則幾百口,場面熱鬧,人氣旺盛。每個舞點都是精神家園,每個文化廣場都是歡樂海洋。不管是炎熱夏天,還是嚴寒冬天,都擋不住群眾跳舞熱情。
易學性。舞曲沒有高難度動作,易學易記,只要跟在領舞后面學習,多模仿幾次,就基本能掌握一個舞曲全套動作。
包容性。沒有門檻,不用交學費。活動量在自己控制范圍,沒有時間限制,大家來去自由,愛跳多長時間就多長時間。跳錯跳差,沒有人笑話你,見到有新人加入學跳隊伍,領隊十分高興,主動上前與新人打招呼,讓新人體會團隊的溫暖。
便捷性。舞點大多設在村級黨群服務中心門前文化廣場,活動時間大多集中在晚間7點到8點多鐘,晚飯后出來消遣休閑,不用出遠門,步行一、二十分鐘就到舞場,十分方便。
二、廣場舞發揮的作用
廣場舞愛好者在文化廣場聽到熟悉的歌曲、優美的旋律、歡快的節奏,陶醉其中,情不自禁起舞,跳出對幸福生活和偉大時代的熱愛。
一是改變人們生活方式和生活觀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上扛鋤頭,晚上睡炕頭,曾是農民朋友生活寫照。如今,農民種田實現機械化,不少村土地集中到大戶手中,花費在種田上的時間和體力極少或沒有,多數勞動力到當地工業園區或家門口就業點上班,下班后想放松一下。上年歲的老人,最大的事務是帶孫兒、孫女上學,空閑時間也不少,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相當旺盛。農民朋友消遣娛樂方式不滿足于看電視、看電影、看文藝演出、刷刷手機,跳廣場舞無疑是他們喜歡的娛樂方式。
二是有利于強身健體。作為強度適中的有氧運動,廣場舞在健康促進、慢性病預防和康復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可以提高身體協調性和靈活性,幫助消除大腦疲勞,調節情緒,愉悅身心,適應群眾塑造體態,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愿望,大大提升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三是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廣場舞作為一項群眾文化,為大家搭建交友、交流平臺,從互相不太熟悉,不溝通,到互相熟悉,切磋技藝,交流心得,增進鄰里了解,加深鄰里感情,增強了廣場舞愛好者樂觀自信,壯大了基層廣場舞隊伍,弘揚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尚。
三、目前存在的問題
廣場舞在農村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問題需要破解。
一是場地設施不完備。有的活動場地面積小,地面不平整,燈光不亮,甚至沒有燈光,大家跳累了想休息一會,卻沒有便于休息的坐椅等。
二是指導員力量薄弱。農村領舞者出于對廣場舞的喜愛,看視頻自學多,他們大都是沒有經過專業系統培訓,領舞者自身水平有限,傳授水平只能滿足于帶動大家健身,示范動作不一定到位,傳授新的動作少,影響當地廣場舞整體水平提升。
三是缺少文化交流的機會。縣里每年舉辦全民廣場舞大賽次數不多,每次鄉鎮(街道)代表隊參加縣里比賽人數多的幾十人,少的十幾人,鄉鎮(街道)層面舉辦的廣場舞比賽更少。
四是噪音可能引發矛盾糾紛。舞場周圍大多放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音量過大、活動時間過長,容易影響居民正常生活和工作,引起周圍人有怨言。
四、今后努力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說,“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效能導向,“粑向發力”贏取民心,源源不斷為人民提供精神食糧,努力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務。
一是高度重視群眾文化工作。各級政府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使命擔當,把群眾文化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在發展經濟與繁榮群眾文化一同抓、一同部署、一同考核。資金投入是廣場舞普及與推廣重要保障。要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格局,向基層傾斜,為群眾提供更多精品文化產品。
二是加強廣場舞指導員的培訓。廣場舞指導員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公益心,不辭辛苦地推動當地廣場舞普及推廣。文化、體育等行政管理部門,以及鄉鎮(街道)人民政府要形成文化發展“大合唱”,根據各自職責,負責廣場舞活動的行業指導、培訓扶持、宣傳推廣、監督管理。廣場舞協會要順應群眾心愿,整合資源,引導文化志愿服務,定期舉辦廣場舞培訓,有條件地方可將培訓直接放到最基層舞點,面對面進行指導,提升基層文藝骨干、社會指導員服務水平。廣場舞指導員要繼續發揚能吃苦,能奉獻,能戰斗精神,勤學苦練,精心編排富有時代氣息和地方特色的節目,做好示范帶動,在滿足自身愉悅的同時,也帶領身邊人一同快樂,學會更多的健身項目、廣場舞動作。
三是經常舉辦全民廣場舞比賽。縣、鄉可將廣場舞培訓、廣場舞比賽,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相結合,注重群眾性和思想性,體育性和藝術性,逢五一、國慶等重大節日、傳統節日,舉辦全民廣場舞比賽,提供廣場舞愛好者表演、展示機會,活躍基層群眾文化生活,要求每支代表隊參賽演員能多則多,調動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積極性,讓更多的群眾體驗廣場舞的美妙、體驗舞臺的魅力,提振群眾精氣神,使廣場舞比賽形成文化品牌,提升群眾文明程度,意識形態凝聚力和引領力。
四是要完善活動場地配套設施。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增加財政投入,在村級和鄉鎮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中,建好文化陣地,完善廣場舞場地,配套照明燈、座椅、公廁等設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滿足民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讓群眾主動參與、便于參與,樂于參與,持續參與,不斷呼應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推動基層文化高質量發展。
五是加強廣場舞管理。堅持建設與管理并舉,堅持農民身體素質和道德素質并重,促進廣場舞健康發展。地方人民政府應對本轄區內廣場舞活動進行統計,掌握活動地點、活動時間、聯絡員及聯系方式等信息。要對廣大廣場舞愛好者加強教育引導,明白跳廣場舞不能“任性”,與己方便也要與人方便,督促每個舞點活動時間和音量適度控制,在中考、高考和國家公祭日等特殊期間暫停活動,防止影響公共衛生秩序,噪音擾民以及影響他人休息、生活。村居委員會和業主委員會應教育群眾自覺維護活動場所環境衛生、公共設施和公共秩序,遵守社會公德。
健身促進健康,健康促進和諧。有農民朋友說,廣場舞相伴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人生。看看身邊,總有一個比你忙的人還在堅持鍛煉,愿更多人加入廣場舞行列中,讓農村廣場舞火起來、活起來,讓人民生活好起來、心情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