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暉
摘要: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生活更加的便利,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享受著信息化便利的同時,也促進著信息化的發展?;谌藗兊纳钚枨笫沟谩盎ヂ摼W+”的模式進一步普及。文化館屬于公共文化服務性質的機構,也是提供文化服務、促進文化傳承的重要機構,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發展,將互聯網與文化館聯合發展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重要一環。數字文化館的建設能夠更加高效地發揮文化湖光文化館的公眾文化信息服務能力,進一步滿足社會大眾對于文化汲取的基本需求。本文通過探討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數字文化館的建設優勢,結合實際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針對性進行改進與創新,進一步探頭數字文化館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互聯網;數字文化館;建設現狀;發展趨勢
互聯網技術一直處于發展與更新狀態,且隨著社會形態的轉變與人們意識觀念的轉變,在信息化背景下數字文化館的建設是順應時代潮流的趨勢。文化館屬于公共文化服務部門,屬于市政體系中的公益性文化機構。文化館使得人們的文化生活進一步得到豐富。為了順應時代潮流,數字文化館的建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展開,為人們提供更加便捷文化訴求通道,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數字文化館的建設基于互聯網背景,通過網絡信息渠道建立文化館的網絡平臺,結合現有的文化信息資源,以及文化特色,通過文化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加文化活動在人們生活中的價值,發揮文化館的核心職能。
一、數字文化館建設優勢
(一)拓寬信息交互渠道
未聯合互聯網技術之前,文化館的文化傳播途徑較少,尚且受到空間的限制,只能通過文化交流會、新聞、報紙等進行文化傳播,傳播范圍有限,人們的接受程度也較低。通過數字化文化館的建設,拓寬信息交互渠道,人們通過網絡、手機等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資源交互。
(二)促進文化資源交流
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在信息接收與傳播方面更加的便利,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人們在信息資源交流方面更加頻繁,故網絡數字文化館的建設不但可以有效地促進文化資源的交流,還可能通過網絡資源交互補齊缺失文化資源,或者吸納優秀的文化資源,進一步促進文化資源的交流。
二、數字文化館建設不足
(一)數據存儲缺陷
隨著數字文化館建設的發展,在我國已有3000多家文化館分布在全國各地,在者其中將會產生大量的工作數據,受硬件設備的影響,在數據存貯與處理方便面有著較大的缺陷,也表明數字文化館要想更好的發展,在數據資源的處理的問題需要重點關注[1]。
(二)缺乏統管平臺
全國范圍內多個省級、市級、地級城市對數字文化館建設的相應使得很多地方的數字文化館建設已經開始,通過專門的數字服務網站將文化資源上傳,使得人們可以通過瀏覽網站實現文化資源的傳播?;诓煌貐^文化館網站建設的不同,在整體管理方面存在缺陷,無法實現集中統一管理,造成了部分文化資源的浪費。
(三)文化需求差異
受信息化發展年代的影響,80年代以后的人群對網絡技術的使用與掌握更為熟練,但是不同年齡層的人們對于文化資源的交互與傳承需求差異較大,故需要在數字文化館建設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多層次的文化資源收納,從而滿足各年齡段,不同文化內容的需求。
三、數字文化館發展趨勢
(一)強化服務意識
傳統的文化館受到空間的影響,在文化資源的交互傳播方面較為被動,基于信息化背景的文化館創新建設,首先需要轉變館內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提升其為人民服務的服務意識,主動地促進文化資源的傳播,利用以后的信息化網絡技術,轉變服務態度與服務方向,以信息化為背景,促進數字文化館的建設,以創新性科學技術理念為指導,以網絡信息化平臺為基礎,更好地完成數字文化館的建立,同時結合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方向,順應時代趨勢,促進數字文化館的發展。
(二)加強資源共享
文化館中的文化資源受到《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保護,在信息化背景的建設中,數字化圖書館中的文化資源也受到相關法律的保護,基于法律保障的后盾,在文化資源共享與交流中,為了更好地實現各地、各市文化館數字化建設,通過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實現各省、各市數字文化館的信息會匯總與集中管理,整合各個數字文化館的文化資源,更加高效地完成文化資源統一,使得人們在數字文化館登錄,進行文化資源瀏覽時能夠享受到“一站式”服務[2]。
(三)順應網絡趨勢
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的優勢體現不單單是手機功能越來越多,電腦網速越來越快,更多的是人們對于信息化網絡的接受與使用,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移動端設備持有率一直在上升,平板電腦、手機、電腦等移動終端使得人們在網絡信息中獲取需要的知識更加便捷與高效,同時網絡應用軟件的研發進一步促進了信息資源的發展。微博、QQ、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軟件也促進了人們在文化交流方面的效率。故數字文化館的發展順應上述信息技術的發展,充分地將移動端的信息交互功能、網絡應用軟件的信息交流及時性進行應用,使得文化館的文化交流與交互更加便捷、高效。
(四)優化人才建設
信息化時代,人才最重要,以數字文化館建設為例,其中牽涉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云數據傳輸技術等多方面的高新技術,故也在工作人員的專業要求方面有著進一步的要求提升。且為了保證數字文化館的活力與全面性。在工作人員方面可以募集更加專業、高效率的人才,并同相關專業的培養,有效地促進數字文化館的建設,在保證數字文化館通過信息化網絡為人們提供穩定的文化資源交流服務的同時,優化系統職能,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文化需求客戶,通過微信公眾號、新聞推送等方式提供不同階段的文化需求[3]。
(五)結合技術優點
數字文化館的文化資源交流并不是單向的,文化館需要借助統一管理的信息資源交流平臺,定期更新信息庫,對部分需求未被滿足的用戶,針對性地推送于其需求相關的文化資源,打造“點單→服務”的文化信息交流模式,充分地將各個文化館內的信息資源充分調動,避免出現文化資源閑置、浪費情況,使得文化資源能夠在最大限度上實現資源有效利用。
(六)發揮資源優勢
文化館自身的文化資源就是其實現數字化建設以后的核心競爭力,基于國家對數字文化館建設的重視與扶持,充分地發揮數字文化館信息化自身的資源優勢,根據文化資源類型,分設多個文化資源管理模塊,使得人們在進行文化資源汲取時,能夠有著針對性地進行文化交互。
(七)實現文化共享
信息化時代,在很多方面都以實現資源共享為發展目標,資源共享不但能夠更加高效地實現資源信息統一處理,還有利于資源信息地集中管理。在這之中,數字化博物館、數字化文化館、數字化圖書館、數字化自然館、數字化海洋館等信息資源交互的網絡平臺在這方面有著更加迫切的需求。為了更好地實現文化共享,在進行文化共享建設過程中,借助國家大力發展的“寬帶中國”等信息建設項目,更好地完成文化共享的建立與發展,實現數字文化館等資源信息集合體的建設[4]。
四、結語
數字文化館的建設優勢明顯,能夠以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為人們服務,同時通過資源信息整合更好地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借助信息化技術,文化館的建設縮短了人們與文化館之間的距離,改變了傳統的文化交流方式,通過網絡平臺便可以進行文化交流與文化汲取。針對數字文化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創新與改革,更好的更好地促進數字文化館的建設與發展,以滿足豐富人們精神生活、推動文化生活質量提升的目的,建設能夠充分滿足人們文化需求的數字文化館。
參考文獻:
[1]肖貴中.互聯網時代數字文化館的建設現狀及發展方向[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 2018,138(16):32-33.
[2]羅東.互聯網+背景下數字文化館建設新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 (09):155-156.
[3]盧淑芬.探析新時期背景下數字文化館建設的創新[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8(07):256-257.
[4]孟巖.“互聯網+”背景下數字文化館建設路徑探析[J].青春歲月,2018(01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