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寧
摘要:新媒體結合科學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成為一種新的藝術方式,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而且新媒體藝術已經在影視行業有了非常好的應用。視覺傳達設計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信息傳遞,而這種傳遞作用的發揮則主要依賴于現代媒體,通過對其進行文字、影像等設計實現視覺的傳達設計,達到良好的效果。為了使設計方式更具有易瀏覽性、易編輯性的特點,設計者將新媒體藝術運用到視覺傳達設計思維和風格方面。
關鍵詞:新媒體;視覺藝術;影響;發展趨勢
一、視覺傳達設計的概念
近年來,我國各大高校都陸續將旗下的平面設計專業名稱改成了視覺傳達設計,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平面設計一詞己經無法滿足專業建設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說明平面設計與視覺傳達設計之間有著傳承與發展的關系。隨著科技的發展,圖形圖像的傳播己經不受印刷的限制,特別是全息影像,三維打印技術的出現使得圖形圖像能夠真正以立體的形態展現,這顯然超出了平面設計的范疇,所以“視覺傳達設計”的概念也就應運而生。視覺傳達從字面理解就是視覺信息的制造與傳達,這個視覺信息可以是靜態的、動態的、平面的、立體的、物態的、數碼化的,簡而言之,包含了所有的視覺形態。其內容覆蓋了平面設計的所有領域,同時也能夠容納新的設計內容。所以就目前而言,視覺傳達設計這一名稱對于設計行為以及設計內容的傳播與呈現形態的定義無疑是最合適的。
二、數字媒體對視覺藝術設計的影響
傳統藝術設計往往是手工書寫繪制,對于小型設計還能輕易創作, 但是對于超大型藝術設計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而于艱辛復雜的創作過程中,任何計算、手寫、 或描繪上的一點問題都有可能為藝術設計帶來難以挽回的損失。而在新媒體時代下,各種新技術新科技層出不窮,如數字技術、大數據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這些技術的發明創新,為藝術設計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同時也讓藝術創作打破了傳統的單純紙質媒介的單一領域設計,讓藝術創造者的思維迸發出豐富的創作能量和藝術靈感。
媒體在表現設計內容的同時又給視覺傳達設計帶來形式上的固定性和內容上的局限性;視覺傳達設計既依賴于媒體的表現與傳播,又是媒體展現其作用、促進其發展的重要動力。新媒體的誕生,不僅為媒體自身發展壯大開辟了新道路,同時也為視覺傳達設計突破了傳統的形式上的固定性和內容上的局限性。新媒體的應用,使視覺傳達設計得到外延和拓展,開始從單純的紙質媒體向多媒體、融媒體多元化轉變,從靜態化向動態化轉變,從二維媒體平臺向三維、四維立體動態平臺轉變。視覺傳達設計在新媒體的發展帶動下超越了時空、載體限制,為設計創造者提供了巨大的發揮平臺,讓創造者的思維和靈感得到了完整的表達。
三、新媒體時代視覺藝術設計的審美體現
傳統藝術設計是以設計創造者為中心,設計創造者依靠自己掌握的材料內容開展創作,以此來獲得人們的認可和贊同。新的媒體時代,創作者更需要考慮欣賞者的心理和想法,并利用動畫、聲音、感覺和虛擬等綜合現代媒體技術來創作。
(一)色彩設計
平面設計作為新媒體時代最常用的設計方式,對色彩設計的要求甚高。在新媒體時代,選用正確、和諧、鮮明的色彩設計是深化受眾對信息理解和認識的直接手段,這是當前新媒體時代對創作者提出的基本審美要求。正確妥善的用色彩搭配的設計輔助整個創作設計提升設計格調,突出設計主題,有效烘托設計氛圍,這種色彩設計方式能迅速吸引觀眾的眼球,提升作品關注度,同時能使用戶在色彩的影響下取得較為底色搭配的色彩設計。
例如:微軟系統電腦的原始桌面,采用了綠地藍天的色彩搭配效果,這種色彩搭配設計在使用者 打開電腦使的感受是寧靜平和,能起到舒緩心情的作用。
(二)結構設計
完美的結構設計是物體或空間設計的重點。對于新媒體時代的結構設計,藝術創造者在美感 創作和實際使用的基礎上,必須考慮受眾的情感需求,對設計作品進行結構優化,確保使用者能夠最簡單、最合理、最恰當的使用作品。也就是說,設計者再設計時,必須站在受用者的立場上,考慮在使用時怎么方便怎么舒服,以此來調整結構設計。例如:搜索引擎網站的結構設計上,以百度、搜狗為代表的搜索引擎的主頁的結構設計全都是簡潔大方、重點突出的風格,除了搜索引擎標志和信息輸入框,留下大片空白,并沒有隨便添加其他信息,這種結構設計風格深受廣大網民認可。因此,新媒體時代的結構設計風格上更加注重受眾的體驗和實用效果。
(三)信息符號設計
新媒體時代的信息符號設計,藝術創造者必須充分考慮到受眾的接觸環境、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等一切玩不因素,在設計時主動避開有可能給受眾產生誤導的符號信息。由于在新媒體時代信息駁雜,很多觀眾不可能在某一個單一符號上投入過大精力和精神, 為了提高符號設計的受眾和效果,符號設計要簡單明了、寓意清晰,不能設計得過于復雜而難以理解,否則受眾將很快失去觀看理解的興趣,這就為新媒體時代的設計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設計者必須依據信息本身從中抽取創造出簡單明了的符號語言,而 且能夠準確清晰地表達出信息本身內容和用意,同時還要注重符號本身的設計的結構和美觀。比如說:騰訊軟件微信標志設計,從符號設計上看,微信的標志采用并排兩個,一左一右的卡通化的對話圖像,這用意明顯的表達了軟件的平等溝通基本用途。底色采用綠色讓人感覺更為溫和平靜,讓整個微信標志與眾不同,與其他社交軟件具有極高的區分度。同時,從側面也彰顯了微信創立時的宣傳理念:便捷、時尚、免費。
四、新媒體影響下的視覺傳達設計發展的趨勢
新媒體藝術具有的趣味性和互動性的體驗,讓視覺傳達設計因此更加具有新的生命力與活力。現代互動視覺傳達設計的作品在一定的程度上解讀了信息的完整傳達,更重要的是它讓觀眾參與其中。視覺傳達在設計方法和設計程序上沿用了傳統視覺傳達的技巧,但是也有一些方面的改變是非常大。傳統媒介信息一般會按照預先安排的順序呈現給觀眾,但是新媒體藝術信息并沒有預先安排的固定瀏覽信息順序,他是通過相互鏈接的方式和以非線性的方式輸出展現給受眾們。
為了使設計方式更具有易瀏覽性、易編輯性的特點,設計者將新媒體藝術運用到 視覺傳達設計思維和風格方面。新媒體時代下的視覺傳達設計找到其新的發展趨勢和方向。
(一)二維向多維發展
近年來已經有一些視覺傳達設計師由二維空間慢慢地向三維空間發展并且探索。比如說日本藝術家松枝悠希近年來所著的作品《逃跑系列》,成功的突破了過去傳統的二維印刷產品,也成功的把原來的二維平面圖為現在的三維模式,傳遞出來的的信息更能被受眾所接受且更加受歡迎。當然,在如今新媒體和新媒介下,視覺傳達設計并不僅僅 限于從二維平面進入到三維形態,轉身為四維時空也并不是沒有可能,也就是說在視覺傳達設計作品中,設計者可以把時間的概念融入到作品中,使得設計理念更加突出,讓受眾對你所做的設計作品更加深刻。例如,新媒體技術下中文字體視覺突破二維的線性走向三維動態、虛擬的圖像模式,數字流媒體支撐的中文字體設計“圖像流”,既是一種動畫字體和流動字體,以運動的、音樂的、虛擬的中文字體圖像表現形式,新媒體技術徹底改變了字體設計觀念,無疑影響著字體藝術設計方法與呈現。
(二)設計多元化、綜合化
設計在新媒體藝術下不斷的進步,視覺傳達設計身為藝術和科技的結合產品,在視覺傳達設計中引入多元化的理念對打破傳統設計領域的界限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就如今的設計發展形式來說,視覺傳達設計作品不再局限過去的傳統的設計手法,它一般都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藝術和技術的混合,使得他成為了新的藝術風格與設計理念的代表,視覺傳達設計走向多元化發展是毋庸之凝的。視覺傳達設計不僅是多元化發展的也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他能夠把新媒體運用到視覺傳達作品中來,使得多個學科之間能夠相互交叉與融合,使視覺傳達設計向綜合性和交叉性方向發展成 為一個趨勢。在新媒體藝術影響和發展下,很好的將材料學、心理學、美學等學科與視覺傳達設計融合交叉,也促進了視覺傳達向綜合化和系統化方向發展。
(三)作虛擬現實化
新媒體藝術的到來,使得視覺傳達 數字化傳播技術更進一步的發展。虛擬化是數字化傳播的最主要的特征,虛擬化就是把看不見的東西視覺化。視覺傳達設計師在設計某一作品時需要借助各種各樣的多種虛擬手段把傳達的信息虛擬化,比如說設計師要將事物變成虛擬的數碼編號,可以通過構圖版式、線條輪廓、借助數字、色彩和圖形技術手法來虛擬現實。新媒體技術對視覺傳達設計提供了一些讓人出人意料和驚訝的手段,這些技術手段做出的效果讓攝影等難以達到的寫實和超想象,所謂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用在此處最合適不過了,因為虛擬現實交互性過程中所產生的奇特性、臨場感及真實性,都是傳統視覺傳達設計無法超越的。新媒體藝術的發展,不僅促進視覺傳達設計的視覺效果也給人類帶來了獨特視覺享受。
五、結束語
在數字媒體被廣泛應用與藝術設計之前,藝術設計總被看成是高高在上的藝術人士的專利。新媒體的出現,打破了這個怪圈,大眾都能夠利用新媒體技術參與設計, 這種多元化的表達和互動給設計者帶來了靈感上的源泉,使得新媒體時代的杰出設計不斷涌現,藝術設計進入了產出高峰期。總的來說,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視覺藝術設計提供了全新發展機遇,也促進了設計者審美價值向受眾的方向轉變,這將進一步推進藝術創作,使我們的藝術設計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侯蕾.新媒體時代藝術設計的審美體現[J].新聞戰線,2015(07): 128-129.
[2]王建才.探究當代藝術設計的審美心理及審美體現[J].設計,2015(07):56-58.
[3]王陣,張建林.藝術設計審美活動中的價值判斷淺析[J].文山學報,2010(04):110-113.
[4]何忠.新媒體時代的視覺傳達藝術設計——論媒體藝術對視覺傳達設 計藝術的影響[J].美術大觀,2015(07):25-26.
[5]龐少杰,吳怡桐.在新媒體藝術設計沖擊下的視覺傳達設計[J].數碼世界,2016(0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