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盈
摘要:“冬已盡,春可期,山河無恙”,如何培養學生音樂的核心素養?“音樂是有感染力的,也能幫助孩子們調節情緒,你看當他們隨著音樂都動起來的時候,眼里都有光。”音樂的核心素養不單純是要有基礎的、最一般的音樂知識與復實踐能力,還要有對于音樂較高的認知能力與審美能力,提高音樂素養,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對外部事物較深層的感悟能力。音樂是聲音的藝術, 在人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音樂可以凈化心靈、美化情操,促使人健康向上。音樂能制使我們充實、愉快,輕松,音樂具有它獨特的功能,即調節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錘煉人的意志,培養人的個性,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
關鍵詞:音樂;核心素養
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進入教學實踐,將創新我們的教學。教學有了新的改變,由線下到線上的教學模式,秉承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使音樂課堂注入新的源泉,充滿了“活力”。下面我將以結合微課——人民音樂出版社二年級下冊《郊游》為例,說說自己的想法。
一、新穎的微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
根據二年級學生學習情況,整體的音樂基礎還可以,對音樂充滿濃厚的興趣。學生的特點還是天真、可愛、好奇,他們的生活還是以游戲為主,因此,我利用這一特點,讓學生復習樂理基礎知識外,還以節奏的游戲作為導入,節奏的分解、組合加入動畫和動作的結合,加強了音樂律動和體態動作,通過學生行走、踏步、拍手、空拍靜止等動作來感知和掌握音樂的節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動力。同時加入節奏的創作和表演,學生參與度更高,使學生愛音樂的同時,發揮了學生的潛能及創作欲望。
二、多彩的音樂活動展開,為音樂課堂注入活力
為學生精心編排和錄制了各種音頻和視頻課程,為孩子們呈現出一節節精彩紛呈的音樂課。課堂通過創設春天景色情景,讓學生置身于春天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身臨其境為歌曲《郊游》增彩添色。教師示范、親子活動、樂器伴奏等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演唱,感悟音樂的魅力,緩解孩子們停學不能外出焦慮心情,可以在音樂中“郊游”,每個學生度過這段積蓄力量而且又難忘的日子。
三、視聽、舞蹈相結合,使學生身心充滿“能力”
靜態教學和動態教學在微課中相互結合。直觀學習歌曲《郊游》的歌譜、視頻,結合生活中的形象再現得更具體、更實際,對學生學習影響就更加強烈、印象更深刻。利用舞蹈,讓他們把音樂的感受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在家學習也有展示的“舞臺”,盡情地展示自己,同時身體不但得到了鍛煉,而且增強了自信心。學生將音樂、律動、舞蹈有機結合,把抽象的音樂轉變成生動動作,使之形象化、具體化。通過學習,把聽、視、觸等各種感知活動能力得以提高,從而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和技能,更能培養他們思維能力和抗壓能力。
四、師生線上線下互動,使音樂課更具生命活力
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網絡、家庭、課堂……每一環節都是學習場所。教育孩子,老師們也在重塑自己。在這段時間,教師、家長和學生通過信息的傳遞和轉化,相互促進,相互影響。我們在app“釘釘”上的音樂活動的學習、討論與分享,更是考驗我們的相處方式。《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強調了音樂教學中師生的和諧互動,作為教師我們熱愛這一份職業,更要愛我們的學生,做到互尊互愛。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合作學習。師生共同構建音樂課堂,創造音樂美,讓教學雙向互動升華。
老師積極展開“音樂微課”“紅歌快樂唱”等系列微視頻, 用赤子之心精心設計課程內容,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以集體智慧,分工協作,共克時艱,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