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嵐
摘 要:《白鹿原》從不同女性命運角度出發,揭露封建宗族制度對女性的殘酷壓迫、傳統貞操觀念對女性的束縛,以及男權社會里作為生育工具低下的女性地位。白鹿原上的女性雖然人生經歷各不相同,但都有悲劇的命運。它展現的女性悲劇不是個例,而是在封建小農經濟背景下中國廣大地區共同的女性之殤。
關鍵詞:女性形象 悲劇命運 宗法制度 男權社會
《白鹿原》作為一部5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為讀者展示了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中后期長達半個多世紀中國陜西地區農村的社會風貌。它以白、鹿兩家世世代代的斗爭為核心,塑造了諸多經典的人物形象。要說男性角色撐起了整個白鹿原的故事情節,是整本書的“骨架”,那么其中女性形象便是整本書的“靈魂”。本文重點分析了四位女性——吳仙草、田小娥、鹿冷氏、白靈。她們有迥異的人生經歷,卻有著相同的悲劇命運。造成她們悲劇命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宗法制度對女性的壓迫,傳統貞操觀對人性的束縛,以及將女性看做生育工具的狹隘思維。白鹿原上的女性雖然人生經歷各不相同,但都有共同悲劇的命運。它展現的女性悲劇不是個例,而是在封建小農經濟背景下中國廣大地區共同的女性之殤。陳忠實對舊社會女性多方面的描寫不僅是為了揭露這些黑暗現實,更是希望中國女性獨立起來,不再成為男權社會的奴隸與生育工具,而是像白靈一樣主動學習新知識、新文化,培養獨立健全的人格,成為自信自立自強的新女性。
1.女性形象分析
1.1 順從的生育工具——吳仙草
吳仙草,是封建社會中一個標準的婦女形象。她與丈夫白嘉軒通過包辦婚姻結合,在父親吳長貴的眼中,把女兒嫁給傳說中“克妻”的白嘉軒是為了報恩,為了給白家傳宗接代,同時與白家有了更緊密的利益關系,至于自己的女兒仙草是否心甘情愿則無須考慮。吳仙草滿足封建社會對女性的諸多要求——勤勞能干,溫柔賢淑,能夠生兒育女,對丈夫保持絕對順從。優秀的個人品質讓她得到了婆婆與丈夫的喜愛和肯定,生育三兒一女更使她成為白家的大功臣,但她在家中并沒有發言地位,家中族中大事都無權插手,凡事只能言聽計從。最終作為封建家族中女性的“楷模”、事事順從的吳仙草也沒能逃過悲慘的命運安排,在田小娥招致的瘟疫中染病身亡。
1.2封建宗法制度下的愛情犧牲品——田小娥
看完《白鹿原》,田小娥無疑是其中最具特色、最矛盾的一個人物形象。首先,她美麗、質樸、勤勞、善良,具備很多美好的女性品質,然而她又反叛、墮落,與傳統對女性“三從四德”的要求恰恰相反。田小娥以地主郭舉人小妾的身份出場,她渴望真正的愛情與幸福生活,為此她主動引誘黑娃并且有了私情。當私情被郭舉人發現之后,田小娥被趕回娘家,父親田秀才更是被氣得一病不起,小娥也成了別人口中“丟臉喪德的女子”。在當時“寧可娶一個名正言順的寡婦,也不要一個不守貞潔的財東女子”的社會背景之下,田小娥無疑是遭人厭棄的。與黑娃私奔后,田小娥享受過短暫的幸福生活,只可惜好景不長,黑娃因為農民運動失敗而逃跑遠走他鄉,只剩田小娥一人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很快,無依無靠的田小娥就落入鹿子霖的手心,又一次淪為被玩弄的工具。鹿子霖利用田小娥的姿色勾引未來的族長白孝文,使其逐漸墮落,借以挑戰族長白嘉軒的權威。白孝文被逐出門,田小娥也被自己的公公鹿三用梭鏢刺中后心,結束了生命。
田小娥不甘命運被田秀才、郭舉人、白嘉軒等男性所擺布、定義,因此她以肉體為武器,故意沖撞禮法的底線,狠狠嘲弄鹿子霖等一千人的尊嚴,死后用一場瘟疫報復了整個吃人的白鹿氏宗族。田小娥在臨終時凄婉地喊了一聲“大啊……”于鹿三而言,殺掉田小娥是“為民除害”。但田小娥的本性并不惡,她會同情被自己拉下水的白孝文,用特殊的手段報復鹿子霖。田小娥最大的愿望無非是和黑娃過上平凡夫妻簡單幸福的生活,但宗族中的“禮”不會容許一個有“不貞潔”過往的女子存在。田小娥的委屈與傷害在她后來附身鹿三的控訴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到白鹿村惹了誰了?我沒偷旁人一朵棉花,沒扯旁人一把麥穗柴禾,我沒罵過一個長輩人,也沒搡戳過一個娃娃,白鹿村為啥容不得我住下?我不好,我不干凈,說到底我是個婊子。可黑娃不嫌棄我,我跟黑娃過日子。村子里住不成,我跟黑娃搬到村外爛窯里住。族長不準俺進祠堂,俺也就不敢去了,咋么還不容讓俺呢?大呀,俺進你屋你不認,俺出你屋沒拿一把米也沒分一根蒿子棒兒,你昨么著還要拿梭鏢子捅俺一刀?大呀,你好狠心……”字字泣血,每一句話都是對封建社會迫害女性的質問。男權社會下,以男性為主導的宗法制度及男性制定的貞操觀念——正是男權社會里這些看不見的黑手將田小娥一步步推向死亡。田小娥已經在努力爭取自己的未來,仍舊逃不脫悲劇結局,上千年的歷史文化里又埋葬了多少田小娥這樣的生命呢?
1.3因欲望而扭曲瘋狂的女人——鹿冷氏
鹿冷氏是冷先生的長女,和她的妹妹白冷氏有著一樣的命運——成為父親與白鹿兩個大家聯姻的工具。鹿冷氏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封建女子,她沒有名字,恪守世俗對女子貞潔的要求,默默操勞各項家事,經由父母的包辦婚姻嫁人生子。但她素未謀面的丈夫鹿兆鵬卻堅決抵抗這場親事,婚后第二天便遠走他鄉,留下了鹿冷氏一人守“活寡”。作為一個青春年少的女子,鹿冷氏渴望得到丈夫的愛與關懷,但隨著鹿兆鵬遠走他鄉,她只能壓抑自己的欲望,最終迷失在欲望之中。鹿冷氏從小學習“三從四德”,對夫家言聽計從,再加上封建社會對女性恪守婦道的要求,令她對田小娥十分鄙夷。但隨著壓抑得越久,鹿冷氏卻開始羨慕起田小娥能夠享有暢快自由的性,但自己礙于傳統觀念的束縛一直陷于得不到的痛苦中。鹿冷氏在這樣的矛盾下苦苦掙扎,由最初的幻想逐漸發展到試探公公鹿子霖,最終卻因為正常的欲望情感被傳統觀念束縛導致精神崩潰,發了瘋,得了“淫瘋病”,最后在被折磨得形容枯槁后死去。鹿冷氏僅僅是一個縮影,在中國封建社會中,人們希望女子“從一而終”,強調女子的貞潔卻摧殘正常的欲望與人性,殘害許多“鹿冷氏”。
1.4新女性形象——白靈
整本書中,最讓人喜愛的當屬白嘉軒的女兒白靈。她勇于反抗黑暗,積極接受新事物與新思想,努力為自己、為社會爭取光明的未來,也是作者理想中的女性形象。白靈作為白家最小又是唯一的一個女孩子,年幼時起便備受父母的寵愛,又因特殊的時代背景免于遭受纏足之痛,并且能夠進入學堂,開始知識的啟蒙,逐漸成長為一個有文化、有理想、大膽反叛倫理、追求光明的新女性。當父親禁止她進城上學時她以死相逼,面對家族的包辦婚姻則是瀟灑地寫了退婚信:“你們難道非要娶我革你們的命?”面對政治上的分歧,白靈堅定地追隨自己的理想,要求社會進步,男女平等,甘愿為自己追求的信念付出,認為“誰阻擋中國革命就把他踏倒”。作為一個新女性的形象,白靈面對愛情時也是獨立而有主見,由于與鹿兆海產生了思想上的分歧,最終選擇分手與同自己有著相同理想信念的鹿兆鵬在一起,相愛的同時又并肩作戰.成為革命伴侶。只可惜白靈沒能躲過悲劇的命運,在根據地清黨肅反的活動中遭受迫害而亡——為了革命理想而奮斗的白靈最終被自己的同志屠戮,令人唏噓不已。
2.造成女性命運悲劇的原因
2.1宗族制對女性的迫害
宗族制度在中國存在了上千年,它以父系血緣為基礎,依托于農耕的生產方式而存在,是傳統社會政治制度的基礎,是穩定社會的重要因素。在白鹿原上,族長、鄉約、祠堂象征著宗族制度,是白鹿原村民心中無可動搖的權威。宗族制毫無疑問是通過壓制人的欲望維護社會穩定,因此宗族里的大家長抵制一切帶有反叛性質、不利于維護宗族倫理的因素出現。宗族社會的家長擁有對兒女的婚姻自主權,自己做主婚配是違反宗族法律而不被允許的存在。他們認為宗族中的青年男女應當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對愛情的正當追求遭到了壓迫——田小娥被視作“婊子”排除在祠堂之外,鹿子霖用三個耳光強迫鹿兆鵬娶妻,白靈退親之后白嘉軒一氣之下斷絕父女關系……宗族制強調程朱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欲”,通過扼殺欲望,保證“理”的中心地位。
宗法制下,一切都尊卑有序,家長即權威,為了維護這種“有序”,親情往往變得脆弱、不堪一擊。白嘉軒是一族之長,出了名的仁義寬厚,卻對自己的兒女冷酷無情。白孝文被逐出家門,淪落到討飯境地也不愿施以援手。白靈退婚逃家,白嘉軒也堅決斷絕父女關系。冷先生冷面冷心,對自己的女兒同樣冷血。當鹿冷氏瘋了之后,常常胡言亂語,讓鹿子霖十分難堪,身為父親的冷先生竟然為了自己和親家鹿子霖的臉面,給女兒灌了啞藥,連鹿子霖都驚訝:“只有冷大哥才敢下這樣重的藥底子。”
2.2傳統貞操觀對女性的壓制
封建社會看重女性的貞潔高過一切,在傳統“從一而終”思想的影響下,女性的心理與生理的正常欲望都被壓抑摧殘。封建社會的女性不再是一個真正的“人”,淪為維護倫理綱常的工具,女性要服務男性,依附男性生存,為宗族生下血緣純正的后代。田小娥被父母許給年近六旬的郭舉人作妾,遭受各種羞辱,但她選擇反抗傳統,主動追求正當的愛情與欲望。但在男權社會看來,田小娥對愛情的本能追求是對社會倫理道德、對貞操觀的破壞,因此將她視為“蕩婦”,禁止她進入代表宗族權威的祠堂得到名分。鹿冷氏被傳統觀念束縛著,不敢打破禁忌,只能自己默默忍受,變得心神不寧,意識煩亂,反復糾結卻無人可傾訴,在極度扭曲的思想中精神崩潰。
2.3男性眼中的生育工具
在封建社會小農經濟背景下,勞動能力弱的女子只有通過生育實現自已的人生價值。評判一位已婚婦女的首要標準不在于她是否賢良淑德、勤儉持家,而是她為家族的延續做了多少貢獻。例如孝義媳婦白康氏,新婚之時她“優雅的拜叩姿勢令所有人動容”,連白趙氏都贊不絕口:“俺娃磕頭的樣式好看得很。”但因為孝義夫婦婚后多年沒有生育,白嘉軒擔心孝義一房無后便和冷先生商量:“看去不休她不行了”,可當得知真正不育的可能是孝義時,白嘉軒隨即“在心里構思完成了一個比冷先生說得更周密的方案”,即利用懵懵懂懂的兔娃借種生子替孝義遮羞。
白鹿原開篇便講“白嘉軒后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里娶過七房女人”,前六位女性都因為各種原因不幸死去,但人們并沒有關注過這些女性,仿佛女人不過是件衣服,壞了就丟掉,并不足惜。白嘉軒娶妻多次卻還沒有后代,以至于父親白秉德在臨終時還不忘叮囑:“你守三年孝就是孝子了?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你絕了后才是大逆不孝!”為了延續家族香火不惜違背習俗讓兒子在守孝期間成親。連白嘉軒自己都希望緩一緩的時候反被母親劈頭蓋臉一頓訓斥:“女人不過是糊窗子的紙,破了爛了揭掉再糊一層新的,死了五個我準備給你再娶五個。家產花光了值得,比沒兒沒女斷了香火給旁人占去心甘。”可見女性不過是“糊窗子的紙”,最大的作用是延續香火、傳宗接代,毫無女性尊嚴可言。
3.結語
《白鹿原》這部長篇巨著,有著厚重的歷史背景,描繪了有著不同人生經歷女性共同的悲劇命運,揭露了封建宗族制度對女性的殘酷壓迫,傳統貞操觀念對女性的束縛,以及作為生育工具低下的女性地位。
在一個男權社會里,作為弱者的女性很難徹底反抗,而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及不平等的社會環境使反抗難上加難。很多女性邁出反抗的第一步就遭受整個封建綱常倫理的攻擊,最后不可避免地被吞噬在黑暗之中,例如文中的田小娥。更多女性選擇遵循這種社會原則,將“順從”看做人生準則,遵守“三從四德”和“貞潔觀念”,努力生育保證種族延續。這種女性在文中以吳仙草為典型,她們最終會成為宗族里合格的妻子、母親,以比較平和的方式過完一生。可當欲望被扭曲,正常的人性需求與傳統的要求失衡時,女性便只有獨自陷入苦惱的境地,依附男性的女人難以獨立地解決問題,因此只能任由其發展,這類女性在書中的代表則是鹿冷氏。
發生在書中女性身上的悲劇,其實是兩千多年以來中國女性一直無法逃脫的不幸命運,由于社會原因等客觀因素,這些問題在過去始終未能解決。在社會環境逐漸平等的今天,女性地位不斷提高,思想更加開放,但在部分地區依舊存在侵犯女性權益的事實。女性應當有獨立自主的人格,成為一個健全的“人”。在當今這種對女性有利的社會環境下,我們應當抓住時機,充實自身,通過自我努力與肯定擺脫過去一直壓在女性身上的枷鎖,爭取女性權益的根本解放,與廣大女性同胞共同創建美好未來。
參考文獻:
[1]陳忠實,白鹿原[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2]鄭定,馬建興,論宗族制度與中國傳統法律文化[J].法學家.2002(02).
[3]鄭周明.《白鹿原》的女性悲劇[J].學術探索,2006(01).
[4]魏漢武.男權統治下的女性悲歌——《白鹿原》中女性形象評析[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