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佳
摘 要:隨著“互聯網+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對于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來說,如何適應“互聯網+”、積極探索更具有科學性和效能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至關重要。但目前個別高職院校還沒有深刻認識到“互聯網+”的重要影響和挑戰,需要引起重視并認真加以改進。本文對“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研究和探討,在分析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面對的挑戰,并提出應對措施,旨在為促進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步入健康發展軌道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 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應對措施
作為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而且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按照較高的標準和要求看,目前一些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在推動“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還不夠到位,這已經成為制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科學開展的重要瓶頸之一,需要引起高職院校的高度重視。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高職院校要對“互聯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特別是要針對新形勢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和發展趨勢人手,采取多元化措施,運用綜合性舉措,使其發揮積極的作用。
一、“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隨著“互聯網+教育”越來越受到高職院校的重視,如何更有效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廣大高職院校必須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大問題,特別是要深刻認識到新媒體對高職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努力在構建更加科學和完善的高職思想政治工作載體方面取得突破。在“互聯網+”背景下,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戰,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互聯網+”要求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必須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學會運用“互聯網+”思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否則就會制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這就需要高職院校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進一步強化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的有效結合,著眼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功能,大力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和模式創新,既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又要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另一方面,“互聯網+”要求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更加多元化,特別是高職學生對網絡比較有興趣,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求高職院校必須打造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努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和領域,只有這樣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存在制約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對于開展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要適應“互聯網+”時代,必須在創新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面取得突破,但目前一些高職院校在這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特別是個別高職院校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系統性和全面性建設,教育內容、教育載體待缺乏系統的設計和安排,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不強,在培養學生政治素質方面沒有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缺乏導向性和教育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約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開展。比如一些高職院校沒有對互聯網對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影響進行深入的調查和分析,在利用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技術方面相對薄弱,導致思想政治教育不符合高職教育和廣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水平有待提升:又如一些高職院校沒有將職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效融合,利用互聯網開展工作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等等,同樣會制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開展。
(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缺乏創新
在“互聯網+”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必須在打造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方面下功夫,只有這樣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從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運行情況看,盡管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都比較重視載體建設,但仍然存在創新不足的問題。比如在打造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一些高職院校沒有將思想政治教育納入“校園網”體系中,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相對有限,oo、微信、APP等的應用不夠到位,而且在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管理方面比較混亂:一些高職院校在這方面相對比較薄弱,特別是一些高職院校還沒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其功能和作用的發揮有限:一些高職院校在推動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相對比較薄弱,特別是“慕課”沒有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有效的應用。
(三)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不夠完善
健全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對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深入開展具有很強的保障性,特別是在“互聯網+”背景下,更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建設。但從當前一些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情況看,在構建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體系方面相對薄弱,特別是個別高新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缺乏有效的管理,特別是對輿論分析、監測等諸多方面不夠到位,缺乏對大學生網絡輿論的教育和引導,導致大學生在網絡輿論方面出現一些問題,甚至由于一些大學生言論不當而造成不良的影響,這一點需要引起高職院校的高度重視。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不夠完善表現為,一些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缺乏健全和完善的引導機制,比如在開展網絡道德教育等方面不夠到位,等等。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對策
(一)創新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對于做好新媒體環境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建設工作來說,至關重要的是不斷創新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高職院校要深刻認識到“互聯網+”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挑戰,著眼于解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積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水平。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建設上升到戰略層面,將其納入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和“素質教育觀”、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戰略發展體系當中,不斷加強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創新,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大的突破。比如高職院校要運用“互聯網+”思想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著眼于促進隨時隨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構建更加科學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化運行機制,強化各類平臺建設,還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大數據技術開展有針對性的調查分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二)打造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做好“互聯網+”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更加高度重視載體建設,特別是要在構建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載體方面取得突破。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積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強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多元化。比如高職院校應當根據教育信息化的整體發展情況,將校園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建立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強化宣傳、引導和教育功能。有條件的高職院校可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APP平臺,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能化水平。高職院校可以開通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慕課網”,整合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將其上傳到“慕課網”,使學生通過“慕課網”進行自主學習和研究,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總之,高職院校一定要適應“互聯網+”時代,著力打造更具有多元化和系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努力為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造有利條件。
(三)完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要使“互聯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實效性,要求高職院校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水平。要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建立具有網絡化特點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機構,配備專業化的管理人員,使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網絡化、信息化。要切實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組織和領導,高度重視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輿論引導工作,運用大數據技術和相關監測技術,對大學生的網絡輿論進行有效的監測,發現問題要及時研究解決,避免出現網絡輿論問題。在完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過程中,高職院校要強化對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并將其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中,引導學生規范上網行為,特別是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避免在網絡上因言論不當而出現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教育”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對于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要想取得更好的成效,必須適應“互聯網+”時代,積極探索更加科學、更加完善、更加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只有這樣才能使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從當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運行情況看,盡管與過去相比有了一定的進步,而且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在“互聯網+”背景下,仍然面臨一系列挑戰,要求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改革和創新。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學會運用“互聯網+”思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重中之重是要堅持問題導向,著眼于破解“互聯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大力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特別是要在創新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打造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完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等諸多方面狠下功夫,推動“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步人科學、健康、持續發展軌道。
參考文獻:
[1]郭東艷,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分析[J].才智,2019(08):37.
[2]王金情,“互聯網+”時代的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文教資料,2018(31):65-66.
[3]戴宏,“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分析[J].才智,2018(29):8-9.
[4]孫連杰,何靜,“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狀況調查報告[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18(04):89-92.